APP下载

大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对策

2021-08-24杨枫章彤师琪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大学教师信息素养

杨枫 章彤 师琪

摘   要: 以“大學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为研究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大学教师信息意识普遍较强,但在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信息技术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据此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引领的作用;开展环境创设,搭建智能教育的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课堂效能;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重视智慧教育培训,赋能智慧教育教师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 AI大数据环境   大学教师   信息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建设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平台,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1](1-2)。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指出,需大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高素养、增强能力[2]。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昭示着新时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成为目前各高校改革的重点。在这场改革中,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和突出。

美国(2004)将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界定为: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不仅要具备常规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能力,还要学习与吸收新兴的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钟志贤(2010)将教师信息素养定义为:各类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王威扬、刘庆治(2015)认为内涵需包含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准确快速地吸收、解读和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整理、筛选、组织、编辑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及整合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的能力[3]。总体而言,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围绕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方面展开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师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主要内容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信息技术培训等。一共发出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为97%。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信息意识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3.4%的调研对象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信息等技术在较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或推动教学工作。学生时代的学习及工作后的自我钻研成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主要来源,其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媒介。86.96%的老师有较大信心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并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调整教学思路、过程、方法和策略。93.48%的教师支持学校开展基于AI大数据环境的智慧教育的教学课程改革,随后的访谈显示,少数教师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担心教学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担心影响教学进程和节奏。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集中在50岁左右的教师群体之中。整体而言,高校教师普遍认同信息技术对个体专业学习和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信息意识整体较强。

(二)信息知识方面。

在信息知识方面,82.61%的教师能够较熟练地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教学软件,能够根据教学需要,使用网络资源(如专业网站、网络图书馆、在线知识教育)学习,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92.48%的教师虽然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知识,但其中有47.83%的人表示自身虽了解这部分知识,但掌握程度一般,尤其是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模式和信息知识方面掌握较少,仅6.52%的调研对象认为对这部分知识十分了解。在“十分了解”的群体访谈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轻教师占比高达87%,网络自学成为主要渠道,表明年轻教师更乐于也更易于掌握最新的信息知识。

(三)信息能力。

在关于信息能力方面,42%的教师认为自身能够利用PPT、音频、视频等软件加工、制作和管理已有的信息,其他教师认为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较为一般。96.74%的调研对象认为自身能够利用智慧黑板、QQ、微信等信息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根据个人学习情况有效干预学生的学习实施。92.39%的教师有意愿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网络形式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但其中54.35%的调研对象认为能力一般。可以看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能力不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教龄具有20年以上的教师群体之中。

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情况”问题的回答显示,61.96%的教师选择使用“手机App教学”,29.35%的教师选择“自动批改作业”,26.09%的教师选择“云教育”,11.96%的教师选择“语音识别测评”,8.7%的教师选择“借助AR和VR的虚拟教学”,6.52%的教师选择“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一体化平台手机作业”等,4.35%和1.09%的教师选择“智能导师”和“教育机器人”。这些数据显示,AI大数据环境下大部分教师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积极应用各类信息技术。但是,有7.39%的教师表示在教学中很少使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所遇问题能够解决,无须智能产品;二是教学工作繁忙,缺乏足够的精力;三是智能产品操作等较烦琐;四是主观上觉得没有必要;五是教学设备条件受限,不具备操作保障等。

(四)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方面,93.47%的教师认为自身能够了解信息安全常识,积极有效维护信息安全,掌握常用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但38.04%的教师认为自身对这方面的掌握较一般。调研对象对“了解并维护信息安全,操作杀毒软件”掌握程度分布显示,91%的教师认为自身十分注重信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不随意发布和转载,并注重如个人隐私、保护学生提交的数字资料隐私等。

(五)信息技术培训。

92.30%的教师认为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信息技术等相关培训,其中46.47%认为此项工作对自身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84.78%的教师表示最近三年参加的信息技术培训次数不超过2次,32.61%的调研对象甚至表示近三年内没有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一方面和培训未全覆盖相关,另一方面与教师个体的积极性相关。在“参与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培训”的缘由中,69.57%的教师选择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强化教学技能”,14.13%的教师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所需”,10.87%的教师选择了“学校要求”,可见参加培训的原因是多元的。

在信息技术培训的方式选择上,教师更倾向“学校提供相关培训资料和环境,教师自学”“网络研修与面授结合”“开展校本培训”这三种方式,表示教师更关注培训的参与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在信息技术培训内容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和软件操作的技能与应用是教师最关心的内容。影响教师参与培训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有冲突,二是信息技术发展太快,需要不断学习;三是培训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四是培训形式单调。94.57%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较重视教师的信息素养,但是学校的培训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大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了新一轮高等教育的改革,亟待各高校在管理层面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机制,引领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开展教学创新、深入教学研究,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一是建立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多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引入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教学评价系统,探索将教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纳入教师整体评价体系,制定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了引导教师开展智慧教育实践,改革教师职称评审教学考核办法,在原有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的评价体系中,增加10次人工智能评分,旨在通过智慧教室中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系统所产生的分析报告及视频,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行为,通过反思、探究、合作、分享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成长为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师。实施评价促进策略,指的是通过即时性和阶段性的评价,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主要方式有两种:其一,即时性评价,即通过“数据看板”和“数据管理平台”即时反馈智慧教室运用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生成情况、课程资源上传分享情况及教学行为数据评价指数,让教学过程中技术的运用与数据的生成“可视化”,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时时用、人人用、有效用,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其二,阶段性评价,即每学年运用《师范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对教师进行诊断性评价,通过自评和院系评价,让教师明确信息素养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教师扬长补短,提高信息素养。

二是建立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对高校教师开展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翻转课堂、微课堂、网上教学平台、探究反馈评价等新技术应用,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以校本培训为主,根据各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和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确保培训效果。开展包含基于技术的教学设计、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分享,基于AI大数据环境的教学建模、教学行为数据的解读与应用等多种培训。此外,建立完善配套的激勵机制。如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课程资源平台共享、课程开发经费支持等工作。

(二)创造环境,搭建智能教育的平台。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酝酿基于互动教学的“教室革命”,这场“革命”的关键是打造智慧教室,重构教学空间,即改变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比如四川大学投入2亿多元推进“教室革命”,打造多视窗互动教室、灵活多变组合教室、移动网络互动教室等类型的智慧教室400多间,超过教室总数的80%。各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中心平台、应用平台、网络硬件设施及终端环境建设,实现教学数据服务一体化、数据流转云端化、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慧化。通过教室的改造和升级项目,一般可进行师生互动,同时支持反馈设备、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互动;通过安装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系统,采集收学者、学习者、专家、观摩者等生成的教育大数据,即时传送到云端,运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自动产生分析报告和分析视频,通过分析报告和视频,标示该堂课科技互动、教法应用、教材实践深度融合的状态。通过分析报告和视频及各类教学行为数据,增强课堂效能。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课堂效能。

智慧教室本身并不具备智慧,价值在于启发师生的智慧,只有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方式随之改革,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效能的提升。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清晰地了解自身授课和学生学习情况,更好地改革教育教学。因为教师越精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越能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易程度,提高教学的品质和效能。通过教学“体检表”中的智慧数据打造“金课”,可成为各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借助现代教育科技的引擎,打造以学生为中心、高效互动的智慧教育课堂,构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教学形态,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各高校在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可视化、高交互、大数据”功能,进行可视化教学、互动教学、差异教学和精准教学。可全面探索“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革命,激励学生勤学、悦学、慧学。

(四)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智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不但可以使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还可以加速成长为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师。通过智慧教研方式,即运用AI与大数据技术,进行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与创新的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可以运用手机App现场听课评课,也可以运用教学数据行为数据进行同伴议课,还可以老师通过积累的课程教学的大数据,经过反思与改进,进行教学数据建模。为了更好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个体教研能力,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了“智慧教练”。学校在每个智慧教室都安装了可以收集教学数据对课程教学进行评分的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即时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及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评分,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行为,通过反思、探究、合作、竞赛、分享、交流改进教学行为,增进课堂效能。通过智慧课堂的改革实践,智慧教育逐渐从原来的“选择题”变成了现在的“必答题”。智慧教育为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了一条“高速公路”,在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年纪轻、成长快、收获多的青年教师。

(五)重视智慧教育培训,赋能智慧教育教师。

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示范性培训项目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加强精准测评,提高培训实效性[4]。切实做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与应用推动,基于智慧教室和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系统,培养一批常态使用现代技术的智慧教师,形成有效能、可复制的智慧教室教学模式,让青年教师在智慧教室里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作用,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献:

[1]隋玥晶.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分析与反思[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3).

[2]曹瑾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徐放.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9.

[4]宋芳芳.地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基于AI智慧教育环境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2019JSJG648);2019年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江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大数据环境建构研究”;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协同策略研究》(2020SJA0640)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教师信息素养
学生视角的大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分析
“一次消化者”与“二次消化者”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基于积极导向的大学课堂管理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