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1-08-24王均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课后复习教学方式

王均伟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思维可视化教学的主要工具,通过分析与研究找出初中数学课堂中构建思维可视化的原则,依照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提出课前引入、授课过程中、教学模式内及课后复习时使用思维可视化的有效措施,在改善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后复习;教学方式

一、引 言

思维可视化的主要含义为将教材内容以图示技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呈现出独特的思考路径与思考方法.该教学方式体现了发散性思维,初中数学由于知识点较多,部分内容较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可视化较为适宜.教师将教材内容与思维可视化高效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记忆能力.

二、思维可视化教学的主要工具

思维可视化教学的主要工具有思维导图、概念图与鱼骨图等.具体来说,对于思维导图而言,其主要的绘制软件有Free Mind、Mind Manager、Mind Map等.在绘制思维导图前,学生可搜索关键词,将该词语以文字或图片形式放置在导图中心,再依据主题进行不同程度的联想,利用彩笔绘制出多项主题分支,将分支与主干精准连接,逐步完善该知识系统,在完善知识体系后适时扩展各分支中的知识,利用颜色、图像与关键词构建一套独特的思维导图.

在设计概念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确认主题,并将主题范围内的主要的概念放置在顶端,再列出与主概念相关的各次概念,其位置要处在主概念的下方,使之形成各个分支.随着概念的逐渐增多,学生需要找到各概念间的联系,借助线条完成连接后,再采用连接词注明各概念间的关系,通过概念图的绘制,学生对各个单元的知识内容会了解得更加系统.

鱼骨图的别名为因果图,该图形主要用来解决各类问题,教师与学生在设计鱼骨图过程中会将该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思考路径呈现出来,通过清晰的层次,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复杂问题.鱼骨图大多由“鱼刺”与“脊骨”构成,利用各个“鱼刺”中的关键节点来解决“脊骨”问题[1].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构建思维可视化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构建思维可视化模型的原则为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与精简性原则.

(一)坚持开放性原则

在开展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不同学生会形成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其对知识点的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针对同一知识点,教师可开展可视化研究,使之形成多样化画法.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利用不同形态的可视化作品,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在鼓励学生表达其想法后,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营造多元且开放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遵从发展性原则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可视化教学带有极强的发展性原则,即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此类教学设计时应使之与学生发展水平相吻合,既凸显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又能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的结构系统,建立与知识内容相符的“发展区域”.初中生正处在知识学习的关键阶段,需要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思维可视化作品,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精简性原则

由于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授课任务,其整体的教学设计需要科学、合理,课堂要尽量难易适中,不可带有太多难点,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避免影响学生整体的思维活动,降低其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或给其记忆与理解增加额外难度.在运用可视化工具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提炼与精简教材内容中的信息,利用知识系统化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完成可视化模型的建设后,该内容的知识体系与核心要点会更加清晰,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初中数学课堂中构建思维可视化的有效措施

(一)课前引入中带入思维可视化

在正式授课前,教师需要顺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则应发挥出辅助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利用思维可视化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期间,教师应注重改进学生整体的思维习惯,该类教学具体的结构模式为:创设情境,激发思维—直观操作,深化思维—巧设习题,拓展思维—构建体系,系统思维.教师要掌握合适的授课步骤.

一方面,在讲解知识前,教师需要利用问题来引入思维可视化.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时,教师会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通过问题来构建情境:如图所示,已知线段BC与AB,运用多种方式来确认点D,并使其构成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构成要素,在探究问题时其会主动画出平行四边形,在完成图形绘制后,教师可引导其找出判定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对于知识的可视化学习会更为主动,课堂授课也会更加轻松.

两条已知线段

另一方面,除了利用问题引入外,教师还可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具体来说,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利用生活来总结教材中的公式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若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则难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可更加直观,如2支铅笔+6支铅笔=8支铅笔;5个橡皮+3个橡皮=8个橡皮;3个橡皮+6支铅笔+5个橡皮+2个铅笔=8个橡皮+8支铅笔.此阶段教师可将x与y带入,即“3y+6x+5y+2x=?”通过实际例子的介绍,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也会明显增强.

(二)授课过程中采用思维可视化

除了在授课前利用问题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师还需要将此思维模式运用到授课过程中.一般来讲,由于初中数学的概念更加抽象,教师要对其详细讲解,利用情境创设引入新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教学过程将各类知识概念具象化,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使教学方式结构化与思维可视化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引入不同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出更有探索性、创造性的课堂环境,运用动态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规律,利用直观式教学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思维方式与探索能力,逐步提高學生数学素养[2].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课后复习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微课视角下高师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究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七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