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8-24王柳理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柳理

【摘要】有效课堂可以简单分为课前的有效准备、课堂的有效组织和课后的有效评价三个部分.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在有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组织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评价、评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调整后续的课堂教学计划,从而实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组织过程中通过突出学生的地位、适当弱化教师地位的方式使数学教学取得了新进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但在部分课堂中也存在效率低、质量低等情况.因此基于新课标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把握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后评价三方面的原则,积极开展数学教学指导工作,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1].

二、课前了解学生需求,做好课前备课

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拿来主义”的思想,积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融入自身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认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备课并设置好课堂问题、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有效备课的目标,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以“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在备课阶段要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退位的思想并学习了减法竖式,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有了学习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退位的减法思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以“213-95”为例进行计算教学,计算演示个位的“3-5”不够减需要向十位的“1”借,十位借1后为0,“0-9”不够需要向百位的“2”借,最终得到118的结果.通过演示,学生了解到“213-95”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得出以后,要让学生用加法的方式进行验算.从减法示范到加法验算,逐步帮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逻辑.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给予纠正,如:①忘记向前借位,②借位以后忘记减1,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在其他竖式计算中常见的问题[2].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根据课堂上举的例子进行分析和判断,分析学生可能会在哪几个例子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或想办法在学习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合理地将易错点融入知识指导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三、课堂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数学课堂有效性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节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前备课进行趣味化的课堂设计,在课堂设计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内容调动学生兴趣,实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

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理解角的定义并明确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一章节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可以进行趣味引导:①播放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角的实际应用,如用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了解图形中的角,通过电子白板技术截取视频中的具体图像并放大,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图形的特征并对图形中的角进行特写;②视频演示后,教师可以开展实物教学,让学生分析自己身边的图形和角的内容,了解书本的角、课桌的角、教师三角尺的角.视频展示、实物展示的趣味导入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学习角的兴趣.趣味课堂的导入设计有很多种,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一般的趣味导入法有故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实物导入法、角色导入法等,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从而在导入环节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3].

四、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必须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找到数学的学习逻辑.合理设置问题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可以开展层次性的教学,实现由浅入深的引导,帮助学生从简单的数学知识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的内容难免会产生陌生感,产生畏惧心理.对此,教师要合理导入,分层引导,通过问题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①设置问题,整体感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两张面积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两张面积不同的图片进行初步判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左边的图片大还是右边的图片大(均为长方形).②提供条件,归纳面积计算方法.在学生对左边图片和右边图片的大小进行判断后,教师就可以引入面积的话题了,让学生了解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长、宽的方式进行面积计算逻辑讲解,然后向学生提供左右两张图片的长和宽的数据,左侧图片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右侧图片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让学生通过计算的方式比较左边图片的面积大还是右边图片的面积大,并以此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面积公式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程度并掌握数学计算的逻辑性(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教学类似).③激发矛盾,提升能力.在学生完成面积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的图像让学生感知二者的大小不同,然后分别提供数值让学生进行计算,帮助学生了解有时候单独通过感觉对面积的判断是不准确的,需要严格按照数学的计算结果来判断,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五、课堂鼓励学生讨论,培养数学思维

有效的课堂必然是开放性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讨论、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以“多边形内角和”为例,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大于等于3且n为整数),这个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来,并可作为固定的公式进行验证.但对于小学生来讲,教材中只是推导到五边形而没有继续推导,使他们在多边形内角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数学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公式进行验证,既可以选择从推理的角度对公式进行二次推导,也可以随意画多边形进行验证.从学生的讨论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以小组为单位隨意画八边形甚至九边形、十边形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推理逻辑进行分析,将多边形划分成三角形或四边形进行判断.通过对公式的验证,学生得到了公式的内容并强化了对公式的理解,提升了对公式内容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水平.讨论、交流是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互通有无,将数学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编辑,有效培养了自身的数学思维.教师在知识转化方面可以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讨论,如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比值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转化,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转化为整数加减法、除法等知识,有效提升了数学学习能力,锻炼了自身的数学思维,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