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资源教室建设,提升小学随班就读工作有效性

2021-08-24李丽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0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李丽生

【摘要】在普通学校设立资源教室,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是保障随班就读学生融合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探索通过完善资源教室的功能,其中包括评估、个案管理、个别训练、课程建设、咨询、融合宣导、教师家长培训等功能,以及探讨课程建设与调整的实施,以优化对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教师的服务,以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提高学习有效性,提升学习质量,从而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有效性,推动融合教育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普通学校;融合教育;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课程建设与调整

一、问题的提出:以随班就读学习质量为导向的资源教室功能定位

自1988年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三十多年来,我国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与随班就读为主题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了特殊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融合教育规模的发展,其质量问题愈加凸显。研究表明,资源教室支持力度的缺失是影响特殊学生随班就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是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支撑,对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7年12月,教育部正式印发并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明确指出:“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创造条件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

然而,目前,我国资源教室建设还停留在硬件阶段,特殊教育专业资源缺乏,对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不够,资源教室职能发挥十分有限,无法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个别化服务,甚至对资源教室的功能定位发生偏差。成都市双流区基于学习质量提升的资源教室功能建设,是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成都市双流区提出了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功能结构,包括:环境支持质量观、过程支持质量观和个体支持质量观,并厘清了资源教室功能定位的四个方面:层级管理、专门整合、个案服务和资源组织。

笔者认为,成都市双流区以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为导向的资源教室功能定位的观念能满足普通学校特殊生的教育需求。

二、完善资源教室功能建设,优化随班就读服务模式,提升融合质量

确定了以随读生学习质量为导向的资源教室功能定位后,我们参照成都市双流区资源教室功能结构定位中的过程质量(个案服务、系统管理、专业团队建设、课程建设、考核评估),完善普通学校中资源教室的功能建设,其中包括了挖掘新功能和优化核心功能,以提升融合质量。

自2013年至今,经过在佛山市某小学的资源教室建设和随班就读工作实践,我们在资源教室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发现了资源教室能够承担学生教育评量(入学前、学习中、学期末评估),也能在资源教室内通过融合小组活动进行校园融合宣导,还能进行特殊教育教师教研、家长和普通教师特殊教育培训,甚至承担区域内和跨区域的随班就读工作巡回指导及交流活动。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整理好了普通学校资源教室的功能板块及具体职能。

◆ 个案服务:个别化教育咨询和评量、个别化档案管理、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

◆ 课程建设:个别化支持服务、外加课程、教学调整、个性化课程

◆ 团队建设:教科研活动、普通教师和家长培训、融合宣导

◆ 片区管理:巡回指导、评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区域特教资源的整合

有了资源教室的服务支持,我们需要清晰服务的流程,优化随班就读的服务模式,才能让普通学校中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得到了保障。服务流程主要有筛查与鉴定、安置与建档以及提供教育服务。具体操作为:

●初步筛查:结合学生在新生入学面试或在学业期中的表现,教师通过观察、与家长沟通、查看资料等发现疑似个案;

●专业鉴定:学校建议家长带疑似个案到专业鉴定机构或医院进行鉴定;

●认定服务:拿到鉴定结果后,帮助符合要求的个案申请为随班就读学生,接受随班就读服务;

●安置:认定了随班就读学生后家长和学校共同商讨适合个案之安置方式,对于无严重问题行为的轻度障碍学生,主要安置在普通班级;

●建立档案:落实一人一档,收集学生资料,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建立个别化的教育方案,由资源教师负责档案管理和更新工作;

●提供教育:教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教育目标和计划,个别化的辅导内容,及其它特殊教育专业服务;

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流程和工作措施包括:观察、筛查——鉴定、申请——安置、建档——个别化教育。

三、关键落实资源教室课程建设与调整,提升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

邓泽兴提到,建设能为所有人提供教育的学校之关键是设计所有人能够使用的、灵活的课程,即让学生使用适合的课程才能接受到合适的教育。《全纳教育指导方针》也提到,融合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就必须重视并推动课程的发展,使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充分地平等地参与学校课程活动。

影响融合教育质量及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众多,其中关键在于课程建设。也就是说,课程之于人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对普通教育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所有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多方进步,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

课程建设与调整是资源课室最关键的功能,包括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调整。其中,课程调整是难点。有研究发现,普小教师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的水平处于中等以下;作业调整得分最高,其次为教學调整、目标调整、评价调整,而教材调整得分最低。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实施,亦或是课程调整,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我们在此原则下,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调整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1.经过整合,课程设置的板块如下: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