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郁安中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2021-08-24王习平高文才吴章林刘云李学军
王习平,高文才,吴章林,刘云,李学军
1 安徽省桐城市中医院 安徽桐城 231400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61
慢 性 浅 表 性 胃 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临床十分常见。慢性胃炎的门诊就诊率高达40%~60%,为胃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就诊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SG虽无明确病因,但现多认为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生活及饮食习惯不佳等密切相关。此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1],以上腹部疼痛、泛酸、嗳气、腹胀等症状为主。临床具有高发性、多加重、易复发的特点,严重时还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治疗CSG,西医主要以保护胃粘膜、抑酸为主,疗效欠佳,往往患者病程迁延难愈。近些年来,祖国医学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本病,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实验研究方面皆凸显其优势。笔者应用佛郁安中汤治疗肝胃不和型CSG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选择的病例来源于2019.01~2020.12期间,桐城市中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的病患,并且都能满足CSG的西医诊断标准和肝胃不和型CSG的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同时要求在试验前一周内没有使用其他可能造成胃肠道受影响的相关药物,共60例病患最终参与此试验,所有研究对象经桐城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入组标准
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2017年,上海)中相关内容拟定。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3](2017年)中的中医证相关内容拟定肝胃不和型CSG的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能够满足本次试验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处于18~75岁;自愿并已签署本次试验相关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并完成停药后的随访工作;试验前一周以内没有使用其他可能造成胃肠道受影响的相关药物。
2.3 排除、脱落及中止标准 不满足本次试验的纳入标准;试验期间,发生了较严重的一些不良反应的研究对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现处于特殊时期(如:妊娠期)或伴有精神疾病;研究对象依从性差、失访、自然脱落及自动退出等。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分组 遵守随机原则,将60例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例观察组(佛郁安中汤组)以及30例对照组(西药组)。其中观察组:男为16例,女为14例;平均年龄(51.00±14.73)岁;平均病程(23.67±10.01)月。对照组:男女各15合金 ;平均年龄(50.77±13.88)岁;平均病程(23.73±10.50)月。两组研究对象在以上指标上具有可比性(P>0.05)。
3.2 治疗方案
3.2.1 观察组 服用佛郁安中汤(桐城市中医院药剂室统一配方煎制),300mL,早晚分服,1剂/d。方药组成:佛手 10g,炒白术 15g,炒黄芩 9g,鸡内金 10g,八月札 10g,柴胡 10g,甘松 10g,郁金 10g,炒谷芽 15g,制香附10g,炒白芍15g,白扁豆10g,炙甘草6g。
3.2.2 对照组 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商品名:信卫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292,生产企业: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20mg,晨起温水服,1次/d。2组疗程均为6周,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
4 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生化指标、肝胆彩超等常规检查;观察并及时记录试验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疗效性观察指标
4.2.1 症候积分 参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3](2017年)中的相关内容将肝胃不和型CSG的症状分为四级,即:无、轻、中、重;其中主要症状对应:0分、2分、4分、6分,次要症状对应:0分、1分、2分、3分;舌脉不评分,只作为参考。
4.2.2 总有效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公布意见评定:分“无效”、“有效”、“显效”、“治愈”四个疗效等级;总有效率=[(本组总人数—疗效为“无效”的人数)/本组总人数]×100%。
4.2.3 胃黏膜评分 参照《慢性胃炎诊疗指南》[5]的相关内容将CSG内镜下表现分为:黏膜水肿、附着性黏液、充血性红斑、糜烂和出血四项;并将每项根据轻重程度分为四级,即:0 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对应 0 分、 1 分、 2 分、3 分。
4.2.4 复发情况 停止服用本次试验药物的3个月以后,通过对两组疗效中除“无效”外的研究对象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若中医症候积分比停药前高30%及以上,则判定为“复发”。
5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分析用SPSS 21.0数据软件,定量资料通过±s表示,比较是否满足方差齐性及正态分布,不能满足则选用秩和检验,反之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半定量资料则用秩和检验。
结 果
1 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各项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各项症候积分有可比性,P>0.05(胃脘胀痛:Z=-0.389,P=0.69;胃脘不舒:Z=-0.008,P=0.993;嗳 气:Z=-0.567,P=0.571;嘈 杂 反 酸:Z= -0.197,P=0.844;善太息:Z=-0.543,P=0.587);两组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显示各项症候积分在治疗后皆有降低,P<0.05;两组比较治疗后的症候积分,显示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能够更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P<0.05(胃脘胀痛:Z=-2.085,P=0.037;胃脘不舒:Z=-2.533,P=0.011;嗳气:Z=-2.433,P=0.015;嘈杂反酸:Z=-2.681,P=0.007;善太息:Z=-2.334,P=0.020)。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各项症候积分比较
2 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Z=-2.670,P=0.008);见表2。
表2 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的胃黏膜评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胃黏膜评分有可比性,P>0.05(充血性红斑:Z=-0.197,P=0.844;黏膜水肿:Z=-0.559,P=0.576;附着性黏液:Z=-0.017,P=0.987;糜烂和出血:Z=-0.483,P=0.629);两组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显示胃镜下的胃黏膜评分在治疗后皆有降低,P<0.05;两组比较胃黏膜在治疗后的评分,显示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能够更有效的改善胃黏膜情况,P<0.05(充血性红斑:Z=-2.305,P=0.021;黏膜水肿:Z=-2.149,P=0.032;附着性黏液:Z=-2.301,P=0.021;糜烂和出血:Z=-2.090,P=0.037);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的胃黏膜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的胃黏膜评分比较(±s)
注:比较对照组治疗前,▲P>0.05;比较本组内治疗前,△P<0.05;比较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组别 例数 充血性红斑 黏膜水肿 附着性黏液 糜烂和出血观察组 治疗前 30 2.00±0.643▲ 2.00±0.695▲ 1.93±0.691▲ 1.80±0.664▲治疗后 30 1.13±0.819△★ 1.13±0.860△★ 1.10±0.759△★ 1.13±0.730△★对照组 治疗前 30 1.97±1.34 2.10±.712 1.93±0.640 1.90±0.67治疗后 30 1.63±0.809△ 1.63±0.765△ 1.53±0.860△ 1.57±0.898△
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停药3个月后,对两组疗效中除“无效”外的研究对象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对照组23例中6例复发,复发率26.1%;观察组27例中3例复发,复发率11.1%。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更低。
讨 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临床常见,发病率高,占胃镜检查的八到九成,男性发病率更高[6]。同时年龄与患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就目前而言,西医多以对症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通过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其疗效确切。
参考古医籍并联系本病的临床症状,现大多医家认为CSG更符合古医籍里对“胃痛”“痞满”的描述。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同胃、脾及肝最为相关,多处于气分,病位较浅[7]。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外感邪气或饮食不节等诱因的影响,易致肝失调达,土郁木壅,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脾胃升降失调,脾不能升,胃不可降,气机失和,而发胃痛、腹胀、泛酸、嘈杂、嗳气等症状。王欢等[8]通过比较640例CSG的证型分布,发现“肝胃不和证”占50.63%,为临床证型中最多见。
佛郁安中汤以佛手、郁金为君药,以达疏肝解郁,安中止痛,燥湿化痰之效。佛手在《滇南本草》中载:“补肝暖胃 和中行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佛手主要成分佛手挥发油具有温和刺激胃肠道的作用[9]。温郁金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功效[10]。制香附、柴胡助君药疏肝理气,安中止痛;白扁豆、炒白术主治脾胃,具有燥湿健脾,益气和中之能;炒白芍可柔肝定痛,此五药共为臣药。炒黄芩性寒,清热燥湿;甘松、八月札舒肝醒脾,活血化瘀;炒谷芽、鸡内金消食积,健脾胃。炙甘草补脾气,调和诸药。此方肝脾胃同治,补而不易滞,温而不过燥,共奏疏肝理脾,解郁止痛,益胃和中之攻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内镜下胃黏膜评分、中医症状积分都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佳(P<0.05);同时观察组的复发情况明显减少。
综上所得,佛郁安中汤治疗肝胃不和型CSG的疗效肯定,能够缓解该证型病患的痛苦,减轻相关症状,同时复发率不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