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叶尔启木”钱更名考证

2021-08-24张心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毛智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钱币 2021年1期
关键词:满语乾隆新疆

张心雨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毛智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清代叶尔羌钱局鼓铸“乾隆通宝”两种,一种“叶尔启木”[1]钱,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启木”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m,察合台文转写:yarkänd)。另一种“叶尔羌”钱,亦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羌”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yang,察合台文转写:yarkänd)。“叶尔启木”钱是清朝进军新疆后最初开设钱局铸币的成果,仅短暂通行不到两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更铸满文为“叶尔羌”。

目前学术界对于新疆满文钱币的铸造已有相关研究,如李吟屏对清代新疆钱币铸造进行整体概述[2],吴元丰利用满文档案对新钱的铸造、发行、价值和作用等诸问题作详细讨论[3],但对钱币更名改铸过程均语焉不详。王文良比较了叶尔羌局所铸两种钱的区别,认为“叶尔启木”钱属于错币[4]。实际上,“叶尔启木”钱并非错币,它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透过满文档案,可以从满语国策的角度,对钱币改铸事件进行剖析。本文依据清代满文档案,参照其他清代官书史料,对这次改铸事件过程进行回溯,分析清廷将叶尔启木改为叶尔羌的原因,探讨地名变更背后的政治经济考量。

一 “叶尔启木”之名源起

18 世纪中叶,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将新疆地区收纳进帝国的版图中。统一新疆之后,清朝开始建立系统的统治秩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采取积极的治理举措。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起,清朝先后在叶尔羌、阿克苏、伊犁、喀什噶尔、库车等地开设钱局铸币,同时逐渐废除准噶尔政权通行的普尔钱。

叶尔羌钱局设立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时任定边将军兆惠从内地调来工匠,带领当地工匠开炉鼓铸新钱。工匠们根据户部颁发的钱式,铸造出新的圆形方孔铜钱,一面以汉文铸“乾隆通宝”四字,一面分别以满文和察合台文铸“叶尔启木”字样(图一)。

图一 “叶尔启木”钱

“叶尔启木”一词,满文对译为“yerkim”,察合台文为“yarkänd”,指代南疆的叶尔羌城,即原叶尔羌汗国核心地带。叶尔羌汗国由察合台汗国后裔所建,位于今天新疆的南疆地区。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叶尔羌地区主要指今天莎车县一带。乾隆朝以前的汉文史籍,对叶尔羌的称呼多种多样,皆围绕其察合台文“yarkänd”一词展开。元代称为“鸦儿看”或“押儿牵”,明代译作“牙儿干”。清朝因与南疆隔绝,对叶尔羌缺少系统认知,起初曾将其统称“回回”。如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陕西总督孟乔芳奏报称:“回回国、天方国表贺平定燕京,来贡玉石等物。”[5]后来因准噶尔政权的兴起,清朝与西北接触日益增多,清朝官方对天山南路,特别是叶尔羌的认知逐渐丰富,始将其称之为“叶尔启木”。

清朝官方汉文史料最早出现“叶尔启木”一词是在雍正九年(1731),《清世宗实录》记载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奏报准噶尔一带情况称:“噶尔丹策零去年九月间,遣使往叶尔启木哈什嘎尔和通地方,勒索马三万匹。”[6]满文版《清世宗实录》中“叶尔启木”写作“yerkim”。满文档案中,“yerkim”一词则出现更早。在《清内阁蒙古堂档》中,康熙三十七年(1698),“回回国王”阿卜都里什特上奏清朝,首次出现“yerkim”一词:

[转写]yerkim-i urse ineku mimbe jio sembi,bi ejen-i hese be aliyame,ne boro tala de tehebi.

[译文]“叶尔启木人众本令我走,因我等候皇上谕旨,现居博尔塔拉。”[7]

所谓“回回国王”,系阿卜都里什特自称。他本人是成吉思汗子察合台后裔,叶尔羌汗国王室成员,伊斯兰化蒙古人[8]。此后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前,清廷满文译写此地,皆使用“yerkim”一词。官方文献中汉文沿用此称“叶尔启木”,或异写作“叶尔其木”“叶尔奇木”等。

二 “叶尔启木”更名“叶尔羌”

乾隆二十六年(1761),皇帝下令将旧地名叶尔启木改为叶尔羌,哈什哈尔改名为喀什噶尔。据乾隆朝满文上谕:

[译文]“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一日,自内阁抄出上谕,将叶尔启木改称叶尔羌,哈什哈尔改称喀什噶尔,将此交付各处遵行。”[9]

地名的更改直接导致了钱币的重新铸行(图二),同年“叶尔启木”钱停铸。《新疆满文档案汇编》收录的一封满文档案十分值得注意。时任叶尔羌办事大臣新柱奏报皇帝铸新钱具体情况,特意请示乾隆皇帝:

图二 “叶尔羌”钱

[译文]“经查,现因定改叶尔启木为叶尔羌,铸造新钱时,将钱币之满文抑或照旧使用钱样铸造,抑或另给钱样,将满文更为叶尔羌后用铸之处,伏乞陛下降旨示下,(朱批:写作叶尔羌,此乃正音哉。)钦遵办理。”[10]

该满文档案绝大部分内容,不仅介绍了叶尔羌钱局开设一年以来铸币的具体情况,还介绍了新柱如何建议皇帝以渐进的方式更铸新钱。接下来新柱奏称,叶尔羌地方于乾隆二十五年起,开设钱局铸造“叶尔启木”钱,已经铸造了近八万腾格[11],陆续在叶尔羌等三城更给四万余腾格。此外,犹贮有将近四万腾格。所铸得之钱数量甚多,而又分给回部各大中回子,再难收回。因此,朝廷决定已铸成的“叶尔启木”钱不再收回,照旧使用。

由上述记载可知,将叶尔启木改名叶尔羌,是出自皇帝的谕旨,而新疆地方官府欲将“叶尔启木”钱改铸为“叶尔羌”钱,正是响应了官方地名变更的需要。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将满文的叶尔启木改为叶尔羌?皇帝的朱批里则给出了答案。就在这份新柱奏报的文书之中,乾隆皇帝朱批道:“写作叶尔羌,此乃正音哉。”

皇帝认为,满语的“yerkiyang”是最为标准的译法。这里的“正”,满语对应词为“jingkini”,意思是“真正的”“正规的”。从“yerkim”到“yerkiyang”,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后者的翻译使用了满语切音“kiyang”字头作为结尾。所谓满语的切音,是满语一种读写规则,满语中,非双元音的两个元音不相连,于是在它们中间插入一个不发音的辅音“y”做中介。也就是说,通过新的满语翻译出来的发音更为接近该地名本来发音“yarkänd”。关于使用满语切音的优越性,傅恒指出:

“国语切音,实能尽各部转韵曲折之妙。是则传万里幅员之悉,正千古记载之舛实。……初征噶尔丹时,有回回国王阿卜都里什特者来降,称其地为叶尔钦、哈斯噶尔,后尽归准噶尔。我之使臣不过至伊犁而止,不能至回部诸城也。乙亥兴师以来,执讯获丑,屡询其人,称为叶尔奇木、哈什哈尔。今则二城之人住京师者有之,细询其音,乃定为叶尔羌、喀什噶尔。”[13]

察合台文中,“叶尔羌”一词,意指土地宽阔。乾隆皇帝以叶尔羌为钦定地名,改变了此前因阻隔幅员、不通音问,导致翻译几经变化、讹误甚多、不得其正解的问题。这里傅恒提到的“乙亥兴师”,是指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发动的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丑”即是清人对准噶尔人的蔑称。由上述记载可知,清朝所指“叶尔钦”“叶尔启木”,即满文“yerkim”之称,实来自叶尔羌王室阿卜都里什特与被捉拿的准噶尔蒙古人之口,也就是说,“叶尔启木”一词是察合台语“yarkänd”经过蒙古语转化后得到的发音。另外,蒙古语口语中并不区分辅音“k、g、h”,将喀什噶尔称为哈什哈尔,也应是蒙古语转译所致。乾隆皇帝纠正读音,能够去除前人转译的讹误,达到正音的效果。

总而言之,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朝廷更铸“叶尔启木”钱为“叶尔羌”钱,是一种语言对译层面的改进,由“叶尔启木”代表的察合台语—蒙古语—满语翻译序列,改为察合台语—满语的翻译序列,强调了满语翻译更为规范、更加准确的优点。

三 更铸“叶尔羌”钱的意义

清朝进军西北取得胜利,将新疆纳入到清朝的统治范围,发行新钱币标志着清朝新统治秩序在当地建立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连年军事行动使清朝军费增加,本地官兵需要大量钱币周转。“叶尔启木”钱、“叶尔羌”钱皆取新疆本地红铜,还利用了清军库存铜炮与本地回收的大量旧普尔钱。铸好的铜钱重二钱,质地上乘,丝毫不逊色于旧普尔。该钱的铸造,是清廷利用财政手段缓解地方矛盾的措施,适应了当地官兵百姓对铜钱的迫切需求,刺激地方采铜业与商业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秩序的稳定。

清朝官方发布皇帝钦定满语地名,标志着以“国语”(满语)为代表的清朝统治秩序在新疆的推进与深入。乾隆时期,清朝统治达到极盛,幅员辽阔,族群众多。乾隆皇帝对经义进行发挥与新解,以使多语文为表征的多元族群与文化共存于同一统治框架之中,共奉大清声教,这种政治实践亦被称作“同文之治”[14]。在这众多的语言文字之中,清廷首崇满语,将其视作“国语”。为此,乾隆皇帝以上谕的形式发布了一系列满语词汇翻译,上到官名衙署,下到蔬菜水果,皆亲力亲为,并且严格督促八旗官兵日常学习使用满语文[15]。这种皇帝亲自改变旧有满语翻译,以使新满语名词更加突出满语特性的翻译,被称作“钦定新清语”,推广新清语是乾隆朝特色语言政策,代表着清朝声教远扬。叶尔羌、喀什噶尔地处西陲重地,联通中亚浩罕、哈萨克、波斯、印度,战略地位重要。官方发布正式的满语地名,消除了原准噶尔人的蒙古因素,从语言层面使周边国家认同清朝的稳固统治。

注释:

[1] 目前学界对满语yerkim 对应汉译有不同写法,有“叶尔启木”“叶尔其木”与“叶尔奇木”三种,且各有史源,本文以《清世宗实录》所用“叶尔启木”为准。

[2] 李吟屏:《清代新疆铸钱小史》,《新疆地方志通讯》,1988 年第3、4 期。

[3] 吴元丰:《清乾隆年间新疆普尔钱的铸造流通及其作用》,《西域研究》,1997 年第1 期。

[4] 王文良:《乾隆通宝上的叶尔其木和叶尔羌》,《收藏界》,2005 年第5 期。

[5] 《清世祖实录》卷18,顺治二年闰六月戊申,中华书局,1985 年,第165 页。

[6] 《清世宗实录》卷107,雍正九年六月乙卯,中华书局,1985 年,第26 页。

[7] 《清内阁蒙古堂档第15 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508-510 页。附录蒙文版本,地名表述为“yerqim”,与满文“yerkim”发音相同。

[8] 纪大椿:《“回回国王阿卜都里什特”世系考》,《西域研究》,1997 年第4 期。

[9]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一日上谕。满文转写:abkai wehiyehe orin ningguci aniya nadan biyai juwan emu de,dorgi yamun ci sarkiyame tucibuhe hese yerkim be yerkiyang,hasihar be kasigar seme halaha,erebe geren bade afabufi dahame yabukini.台湾“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资源网:http://digiarch.sinica.edu.tw/

[10][12]叶尔羌办事大臣新柱等奏叶尔齐木改写叶尔羌并将普尔钱上字样亦改铸折(乾隆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52 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1] 腾格,准噶尔货币单位,每腾格等于五十普尔钱,等于纹银一两。安双城主编:《满汉大辞典》,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 年,第599 页。

[13] [清]傅恒撰:《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1,清武英殿刻本。

[14] 马子木、乌云毕力格:《“同文之治”:清朝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拟与实践》,《民族研究》,2017 年第4 期。

[15] 佟永功、关嘉录:《乾隆朝“钦定新清语”探析》,《满族研究》,1995 年第2 期。

猜你喜欢

满语乾隆新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盛世之巅的一声叹息——《红楼梦》与乾隆前期政治谈片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