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康卒年考证
2021-11-24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邱 崇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鲍康,字子年,号阜侯,晚年退隐臆园,又号臆园野人;其书斋名观古阁,故又号观古阁主人,安徽歙县严镇人。生于嘉庆十五年(1810),道光举人,官至夔州知府。致力于钱币收藏及著述,其著作有《观古阁丛稿》《观古阁泉说》《皇朝谥法考》等。其收藏钱币鸿富,鉴别精审,著述臻密,为一时之冠,当时泉界名流“咸推之为祭酒焉”[1]。潘祖荫为其所著《观古阁泉说》序中所言:“近李竹朋丈著《古泉汇》,至为详备,国朝为泉谱之学,无多于此者。其素所相与商榷者,唯鲍丈臆园先生。先生自束发以来,蓄泉最富,耽玩四十余年,故于源流、正变、正伪、美恶辨别精严,当世无其比者。”[2]以潘祖荫在当时金石界之威望,对鲍康作出“当世无其比者”之评语,足见其在泉币收藏之地位。
一
唯其卒年,昔未有定论。杨恺龄撰有《鲍子年先生传》,备述鲍康一生收集、研究泉币及著述,交往之事。至于卒年,仅于传末述及“先生以光绪某年、卒于某某,寿七十有几”,语焉不详。杨氏另有《鲍康年谱》一卷,逐年系事,光绪二年,“丙子,六十七岁。由二月至十二月,《丛稿三编》刻成。”光绪三年、四年均无事迹可考。光绪五年,“已卯,七十岁。”此年系事阙如[3]。
1986 年,唐石父先生撰《鲍康卒年考》一文,论定鲍康卒于光绪七年(1881)三月三日,所用材料为《福山王文敏公墨迹手札》,系金石学家王懿荣致其族兄王守训之信札,该通书札全文如下:
“《中吴纪闻》二册,呢幛一卦,奉还,谢甚。《思适集》付下一阅,将为兄书题。汪翁文序即纳。懿荣顿首。拾纸。鲍年丈三月三日故。”[4]
此札详及鲍康卒月日,但未及卒年。唐石父先生翻检《王文敏公年谱》[5],拾得有关王守训材料一条:
“光绪七年,辛巳,三十七岁。新年过烟台,住二日,二月间北上。过黄县,住族人松溪太史家。”
“松溪太史”即王守训,松溪乃其号。唐石父先生依此两条材料,认为“王懿荣于光绪七年新年至烟台,二月间北上,过黄县,住王守训家,此二事洽与‘鲍年丈,已于三月三日逝世’手札正相吻合。”进而推定王懿荣致王守训书札作于本年,由此断定鲍康之卒年为该年,即光绪七年(1881)。
唐石父先生此作发表于1986 年,此为30 余年来论鲍康卒年之所本。现在论及鲍康卒年,除偶付之阙如外,多定为1881 年,如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人物志》鲍康条:“鲍康(1810-1881),字子年。”《徽州文化史》鲍康条:“鲍康(1810-1881),字子年,号臆园主人。”《安徽历史名人词典》鲍康条:“鲍康(1810-1881)。”《中国钱币学辞典》鲍康条:“鲍康(公元1810-1881)。”
唐石父先生所据两条材料本身准确无误,但王懿荣致王守训书札本无属年,何以只依月份,一个系二月,一个系三月就遽定为“正相吻合”呢?此两事是否属同一年之事尚难断定,又无其它材料佐之,焉知此二月即与彼三月相连续也?恐系臆断耳,故其结论认为鲍康卒于该年(1881)之说草率不足信也。
二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6]鲍康条列其卒年为光绪四年(1878),所用材料系《鲍子年行述》及《鲍氏诵先录》[7]。《鲍子年行述》系鲍康孙鲍惟鐈撰,刊于光绪四年,该书明确记载“太府君生于嘉庆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时,殁于光绪四年三月初三日午时,享年六十有九”。此书由鲍康后人撰述,颇为可信,后又以《先祖考子年太府君行述》之名收入民国鲍氏后人鲍友恪所辑《鲍氏诵先录》,皆因言词简略,流传不广,向未见人提及。故其所言鲍康之卒年未被学界知晓,更谈不上广为采纳。
鲍康曾在《续泉汇》序中提及:“竹朋刊成《泉汇》之次年,余即出守夔州。甫二载,以宦兴索漠,遂解组,旋京都。时竹朋尚里居。都中同癖日以少,仅胡石查、王廉生两农部,孙春山驾部,吴清卿太史时一过从,略谈金石而已。……同治癸酉七月歙鲍康序”[8]。此序作于“同治癸酉七月”,即1873 年,叙及晚年与金石界交往之事,故晚年情节可依此诸人考订。王廉生即王懿荣,国家图书馆藏有王懿荣致潍县金石大家陈介祺书札一册[9],陈介祺与鲍康亦为金石挚友,故札中多有言及鲍康者,今依次罗列如下,以证其卒年。
1.寿翁年世伯大人坐下:从鲍年丈处得节墨刀拓本一纸,拜赐敬谢。侄三场完事,已自解脱,心地顿觉清凉。进第一场,侄妇又触旧症,吐红大作,尚未愈,出场忙穷节,视医药,心殊恶不及细陈。……敬请福安。侄懿荣顿首上。八月十九日。
2.寿翁年世伯大人坐下:……传足孛复时,正以初出场,又了节事,迫未及详复,甚歉。……侄场后屏去一切吃局,自了节事,刻尚未已,以种种须躬亲也(鲍丈来谑云此是第肆场矣)。……侄荣八月廿日夜上。
此两札言及“三场完事”“初出场”,此系光绪元年(1875 年)丙子,王懿荣参加顺天恩科事。此时鲍年丈还“来谑云此是第肆场”,知其身体尚无大碍。
3.寿翁年世伯大人坐下:……竹丈百年天上,闻之悲悼。年翁舌本木强(微闻宦囊北来时,其婿为之行盐折本,此老不欲人知,而心事以不遂云云)。……敬请福安。世侄懿荣上。六月廿七日。
竹丈即李佐贤,清代钱币学家,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逝于光绪二年,即1876 年。此札言“竹丈百年天上,闻之悲悼”,可知此札书于1876 年。札中言“年翁舌本木强”,知其有病。
该年王懿荣致杨继震信札中,亦言及此事:“手毕诵悉。……竹老天上矣,吾丈闻之当为悼叹。子年翁舌亦木强,奈何奈何。……此复又云世十一叔大人。如荣顿首。”[10]王懿荣跋《齐吉金室藏印》,文中称:“去年,缵甫侄属向鲍子年(康)借拓观古阁藏印,时鲍已甚病,拓而跋之。”[11]此跋做于光绪三年,此札中“去年”,即指光绪二年(1876)。《鲍子年行述》明确提到“光绪元年冬,患舌强之证,然起居撰述犹如常”[12],亦可资验证。
4.寿翁年世伯大人新喜。……苏七有寄年翁幼泉,重一两,十月鈢年翁让与石查,皆真而不精。……侄家人病仍有未已者,不及细复,先请福安,并致春熹。并问合府新喜。世侄懿荣正月四日上。
此当为光绪三年(1877)正月初四所书。札中言“侄家人病仍有未已者”,指其原配黄氏病重,患咯血之症,与上文所引第一通书札可为呼应。此札中言“十月鈢年翁让与石查”者,盖此时鲍康仍可勉力支撑。
5.寿翁年世伯大人坐下:……侄春来顽适,侄妇沈疴亦渐有起色。……年翁心事不适,已口不能言,鲍母则奄若朝露。人生穷富只在转瞬。……即敂春安,合苐清福。侄懿荣顿首。正月廿九日。
此亦为光绪三年(1877)正月间事,黄氏之病似有好转,但鲍康“已口不能言”,病且加重。
6.寿翁世年伯大人坐下:……侄以妇病为累,此来转剧,恐不复瘥。年翁老境更不堪问。……草泐。肃叩福安。侄懿荣顿首。四月十三日。
此系光绪三年(1877)四月间事,王懿荣原配黄氏咯血日笃,病势加重,有不复起之势。札中言及鲍康“老境更不堪问”,病不堪矣。
7.寿翁年世伯大人坐下:……侄妇病仍未愈,累人如此。……见所寄年翁古陶器打本,古人制作不苟,然亦足证齐鲁大邦文物似较别地为胜,此亦一端。敢祈惠侄一分。……年翁病乃不支,犹手贴拓本,可谓笃好。看来同好者,地下人将日以多,至黯然也。……肃上。即敂莭安。世愚侄懿荣顿首。四月廿三日。
此亦光绪三年(1877)四月间事,黄氏病危。札中提及鲍康“病乃不支”。
8.寿翁年世伯大人坐下:……侄八月四日果有糟糠之痛,七年之病至此,虽铁石人亦不支矣。……恭请福安。侄期懿荣顿首。九月望日。
又鲍年翁属转寄呈徐阮卿太守所得垖一,釿币搨本一附呈。……致上簠斋年世伯大人。九月十七日荣又及。
此札书于光绪三年(1877)九月,“糟糠之痛”是指王懿荣原配黄氏于该年八月四日殁于京师。札中言及鲍年翁尚能托王懿荣转寄搨本之事,以“病乃不支”之躯与诸同好交流拓片,真可谓“笃好”者矣。
9.寿翁年世伯大人坐下:侄京寓去年所厯几不堪问。侄妇之事重荷赐赙,当即叩领,复谢。……年翁老去。侄与石查远引,春山别有所图,无复抗手,然而耗财,然亦必有所得也。自江油辗转寄上。敬叩福安。世年侄期懿荣叩上。七月廿七日。合府清吉。
此札书于光绪四年(1878)七月。王懿荣原配黄氏殁后,王懿荣于第二年即光绪四年(1878)三月廿九日,携带一儿一女出都,至川省亲,其父王祖源时任四川龙安府知府。六月六日抵江油县,在江油致书陈介祺。札中言及“年翁老去”,可知鲍康于该年三月三日逝世,当时王懿荣尚未出京师,且系同城至友,故知之详。《鲍子年行述》记载更为详细:“积两年余,病益剧,两手庳痿,服药无效,四年春,添痰壅喘嗽,而著衣履地未尝一日辍。三月三日早起,汗出如瀋,气喘不止,午刻,遂端坐而长逝矣。”[13]
王懿荣致陈介祺未刊书札言及鲍康逝前三年行状历历,由此可知《鲍子年行述》所载鲍康卒于光绪四年(1878)三月三日之说良不诬也,堪为定论,可正诸书之失矣。
注释:
[1] 杨恺龄:《鲍子年先生传》,《古泉学》第一期,1936 年。
[2] 王贵忱、童子玉:《鲍康著述及其彩笺遗札》,《中国钱币》,1986 年第1 期。
[3] 唐石父:《鲍康卒年考》,《中国钱币》,1986 年第4 期。
[4] 唐石父先生只引此札最后一句,且作“鲍年丈,已于三月三日逝世”,下文同。观其注释,此句引自有正书局石印本,与本文释文不同。本文引自《福山王文敏公墨迹手札》,见王春瑜编:《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第14 册,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年。
[5] 王崇焕辑:《王文敏公年谱》,王云五主编:《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九十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
[6] 江庆柏编著:《清代人物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第802 页。
[7][12][13] 鲍友恪辑:《鲍氏诵先录》,1936 年,第 259—261 页。
[8] 鲍康:《续泉汇》序,见王增山编著:《李佐贤生平著述考》,齐鲁书社,2014 年,第241 页。
[9] 《王懿荣致陈簠斋书札》,国家图书馆藏本,本文所引王懿荣致陈介祺书札皆依此。因原札较长,凡无关考证者均用省略号代替。
[10] 此为廉生致杨继震札,王贵忱私人藏品。参见可居:《王懿荣索泉拓书简一通》,《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王贵忱、童子玉:《鲍康著述及其彩笺遗札》,《中国钱币》,1986 年第1 期。
[11] 《齐吉金室藏印》,山东省博物馆藏,转引自王贵忱、童子玉:《鲍康著述及其彩笺遗札》,《中国钱币》,1986 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