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园发展体系及案例分析

2021-08-23孔令娜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植物园

孔令娜

摘 要:近年来,以维护植物资源、引种驯化植物、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功能的植物园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植物园起源开始,阐述了国内外植物园的发展过程。国外植物园以英国的邱园为例,对其建筑及植物景观进行了分析;国内植物园以北京植物园和厦门植物园为例,对园内植物景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植物园;植物景观;专类园

中图分类号 Q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092-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botanical gardens with the main functions of maintaining plant resources, introducing and domesticating plants, and popularizing knowledg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 of botanical garde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botanical gardens at home and abroad. Foreign botanical gardens take Kew Gardens in England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its architecture and plant landscape; In the domestic botanical gardens, Beijing Botanical Garden and Xiamen Botanical Garden are taken as example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plant landscape in the whole garden.

Key words: Botanical garden; Plant landscape; Gardens

自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滥伐树木、滥捕乱猎、植被破坏等,生物物种正逐渐消失,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以至于出现了荒漠沙漠化现象,使得人类社会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系列的问题说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极其重要的。国际上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直到后来,植物园在保护物种中的作用被确认,甚至被誉为拯救植物的“方舟”[1],植物园逐渐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15世纪以后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植物园得到了飞速发展,植物学、药学、园林艺术等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早期的植物园以收集、研究药用植物和辅助医药专业教学为主[2]。19世纪到20世纪,掀起了一股对植物资源研究的热潮,英国、法国、美国等各国开始从世界各地广泛采集、引种植物。总体来说,现代植物园起源于16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后期自然科学与园林艺术的崛起,兴盛于18世纪西方殖民地对全世界的植物考察与收集鉴定、研究与发掘利用[3]。

植物园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比较早的植物园是由日本人开创的台湾恒春热带植物园和巧年建造熊岳的树木园,而真正意义中国近代植物园是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开始的。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园是创建于1929年的南京总理陵园植物园,该植物园位于明孝陵,占地約面积有200hm2,是由傅焕光、陈嵘教授勘查,傅焕光主持建设,其目的是纪念孙中山先生。再后来武汉大学建设了树木园。中国科学院从1949年成立之始关心植物园事业的发展,并于1963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杭州植物园和北京植物园,到20世纪60—70年代间又创建上海植物园、厦门植物园等。改革开放后,我国植物园的发展进入了高峰期。

植物园最初是集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保护于一体的公园,但是从20世纪开始,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更加重视,植物园功能变得多样化,开始涉及科普以及公众休闲等领域。全球现有约3000个植物园,遍及不同人文地域、气候带、植物区系,共收集栽培了约12万种高等植物,占全球已知植物种数的约1/3[3]。植物园的建设选址十分重要,应尽量选择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的地方,这样既有利于栽培当地的各种植物,也有利于研究外来引种植物在本地区生长。植物园规划应该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对空间规划的需求。植物园规划的核心是专类园,如北京植物园的桃花园、海棠园等;厦门植物园中的松杉园和苏铁园等。

1 国外植物园的发展现状及案例分析

欧洲的植物园发展史开始的较早。1543年在意大利建立的比萨植物园和1545年建立的帕多瓦药用植物园,是欧洲历史上最古老的科学意义上的植物园[4]。从此以后,欧洲各国陆续开始建立植物园,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植物园、北欧芬兰的莱顿植物园、法国巴黎的植物园、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枷的植物园以及英国爱丁堡的植物园等。

在欧洲众多的植物园中,英国邱园颇具特色。英国邱园于1759年初建,如今的现状是1841年所扩建后的。英国皇家植物园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植物景观都是比较著名的。邱园占地面积360hm2,拥有植物数量更是多达5万种,其中还包括了很多野生植物。邱园不仅拥有古老特色建筑、绿色透景线,还有树木及草本专类园、特色道路等景观。

1.1 邱园的建筑 1631年建成的邱宫是邱园中最古老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最小的宫殿,宫殿侧面是药用植物园,里面种植了多种多样的药用植物。不过邱园最著名的建筑非棕榈温室莫属,它创建于1848年的维多利亚时代。在温室的周围栽植有绿篱、草坪等,温室内是以栽培棕榈类植物为主,例如有王棕、油棕、鱼尾葵、酒瓶椰子、糖棕等。除此之外,由建筑师钱伯斯(W.Chambers)设计于1762 年建成的砖塔是邱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2 特色植物景观 在树木园5000多种树木,最出名的是3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树,分别是银杏、国槐和刺槐。专类园杜鹃谷、丁香园、月季园等。草本园包括有系统分类园、岩石园、邱宫后花园等。系统分类园按照植物进化将51科3000多种草本植物栽植在126个花坛中。

2 国内植物园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在20世纪初西学全面引进、以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建园实践,始建立起一批现代意义的植物园,而正规化科研性质的植物园,则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5]。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植物园数量由8个发展到36个,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包括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沙漠植物园、石山树木园、耐盐植物园等。

2.1 北京植物园(北园) 北京植物园(北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香山卧佛寺景区内,主要是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区和樱桃沟自然保护区3个部分组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园内引种栽培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近150万株。植物展览区包含专类园、树木园、樱桃沟、古迹、温室展览等5类;名胜古迹区是由卧佛寺、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梁启超墓等组成。樱桃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卧佛寺西北,占地面积406hm2,樱桃沟内有如笠亭、鹿岩精舍、保卫华北石刻和一二九运动纪亭等。植物展示区中的专类园采取组团式配置方式,通过品种、花色、季相的搭配表现植物美感。共包含12个植物专类园和7个树木专类园,植物专类园如月季园、牡丹园、芍药园、木兰园、宿根花卉园等;树木园位于北京植物园东区,包含着如银杏松柏区、木兰小檗区、泡桐白蜡区和引种驯化试验区等区域,占地面积约为44.9公顷,以属为布置单元展出,每个园区都设置由两种主景植物,展示春夏秋冬四季景观。曹雪芹纪念馆景区外围环绕着矮篱笆,园里由曹雪芹雕塑、菜园、草药园,还设有石桌和石凳等,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纪念馆门前3株400年以上的古槐,依旧枝叶繁茂,显示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植物园由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桃花节、市花展、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以及三八妇女节赏花活动等。

2.2 厦门植物园 厦门植物园坐落于市区东南隅,建于1960年,不仅植物种类繁多、植物景观优美,还具有丰富的、以寺庙和名胜古迹为主的历史以及人文景观[6]。厦门植物园主要包括万石景区、紫云景区和西山景区3个部分。万石景区内的百花厅,坐落在樵溪下游汇入万石湖的缓坡地带上,始建于1979年。它是以展示室内花卉为主,在其后部还设有温室,内有神秘果、凤梨、虎刺梅等热带花木。厦门植物园以引种、栽培热带和南亚热带植物种类而著称,40多年来先后引种植物5300余种[5]。尤其是棕榈类、仙人掌及其他多肉植物的收集与引种,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

厦门植物园现拥有植物专类园10多个,裸子植物区包括松杉园和苏铁园2部分,竹类植物区以丛生型观赏竹种为主,如小琴丝竹、银丝竹、方竹及泰竹等。棕榈植物区为延伸入湖中的半島,占地10hm2左右。沙生植物区以仙人掌科、大戟科、景天科、百合科和龙舌兰科的种类为主,是由室外展区和展览温室2部分组成。药用植物区因山就势,依山而建,种植药用植物丰富如血叶觅、猫须草、福建观音座莲、草珊瑚等。依据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方面的不同,又可将厦门植物园的植物种类归纳为以下几类:观花类有兰花类、三角花类、凤凰木、木棉、决明、鸡蛋花、炮仗花等;观叶类有海芋、龟背竹、变叶木、琴叶榕等;观果类有木瓜、芒果、罗汉果、鸡蛋果、腊肠树等。

3 展望

目前,虽然植物园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新时期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注重先进科学技术在植物园建设中的实践和运用。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植物园需要逐步在自我生存、自我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得到发展,进一步增强其优势,从而更好地为科学、社会、生态、文化服务,回馈城市生态建设和人民生活。

参考文献

[1]贺善安,顾姻,褚瑞芝,等.植物园与植物园学[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10(4):48-51.

[2]娄治平,靳晓白,刘忠义,等.世界植物园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5):75-78.

[3]黄宏文.“艺术的外貌、科学的内涵、使命的担当”——植物园500年来的科研与社会功变迁(一):艺术的外貌[J].生物多样性,2017,25(9):924-933.

[4]孟宪民.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5):4-8.

[5]蔡邦平.植物园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4(3):69-72.

[6]雷维群.我国植物园的植物景观研究——以厦门植物园、北京植物园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杭州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与推广应用
公园植物结构的季节配置研究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当代道路绿化景观
浅析中小学校园文化营造中植物景观的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