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运用课后习题提高语文教学质效

2021-08-23黄翠霞

成才之路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黄翠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系统化变革。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课后习题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文章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效为目的,根据语文教学过程和课后习题编制特点,在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巧妙地运用教材课后习题,构建课后习题运用的多元化路径。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教学;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2-0139-02

随着部编本教材的广泛运用,对于部编本教材的研究也越来越白热化。然而,大多数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研究往往聚焦“大块头”,如阅读文本研究、单元教学板块研究等,对课后习题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也不够深入,不能发挥部编本教材习题的作用。殊不知,课后习题也是教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教材编写者的匠心。下面以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利用课后习题提高语文教学质效的实践。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编制特点

课后习题是部编本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单元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支撑。部编本教材课后习题在编写时,倾注了编写者的心血,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表述具体化

从语言表达层面分析,部编本教材课后习题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具体化的表述形式,习题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学生能够快速地从习题中获得學习任务。如第一单元《观潮》课后习题第一题是这样表述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通过这样的表述,学生能够快速地捕捉到两项学习任务。

2.要素多元化

习题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语文素养发展又与掌握的语文要素有关。部编本教材课后习题设计,注重要素多元化,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观潮》一课,设计了三道练习,第一题侧重朗读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语言基本能力;第二题注重整体感知能力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第三题注重迁移能力发展,引导学生从课外古诗寻找文本相关的句子。

3.形式多样化

课后习题在设计时,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既注重传统的语言表述,又融入多样化的形式。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题,让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问题;第二题采用问题清单的形式,让学生将问题具体化、显性化。《蝙蝠和雷达》一课,同样是问题清单,在习题呈现时又注重形式变化,融入了图画,较好地提升了习题视觉体验,容易激发学生完成习题的积极性,提高习题亲和力,让习题更适合学生。部编本教材课后习题还有很多特点,笔者对其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利用课后习题,能够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效。

二、巧用课后习题提高语文教学质效的路径

课后习题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需要教师进行系统化设计,根据语文教学过程和课后习题编制特点,巧妙地运用教材课后习题,构建课后习题运用的多元化路径。

1.课前环节,借助习题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不少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忽视前置性学习,使得课前预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制约了课堂教学质效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预习。

(1)合理包装课后习题。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在编制时体现出多元化特点,考查面比较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前把课后习题作为“预习单”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任务,充分发挥习题资源价值。如《观潮》一课,课前预习时,教师遵循习题设计框架,并对习题进行适当的包装。第一题,对“有感情”进行包装,让学生说说如何做到“有感情”,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三、四两自然段的背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背诵经验,思考如何提高背诵效果。第二道习题,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简洁的语言将“画面”概括出来,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印象深刻。第三道习题,教师让学生再找一找还有哪些描写钱塘江的古诗或者文章,推荐给同学读一读。通过对课后习题进行“包装”,以习题为基点,扩大习题外延,习题资源效应得到有效放大,预习效果更加显著。

(2)利用习题架设支架。部编本教材习题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领。教师要深入解读课后习题,精准把握习题设计的用意,与教材编写者对话,巧妙地利用习题架设预习支架,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掌握自主预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如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蝙蝠和雷达》两篇课文,课后习题都涉及到“问题清单”。《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再投放小组问题清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蝙蝠和雷达》则在小组问题清单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角度提问,并给予学生提示。通过为课后习题架设支架,学生学会了运用问题清单进行自主学习,并掌握了怎样提问,在问题驱动下提高预习实效性。

2.课堂环节,借助习题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质效,针对学生学情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借助课后习题创设情境,采用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1)课堂教学情境化。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创设需要一定的素材作为支持,教师可以利用习题资源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引领学生在习题创设的情境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如《蟋蟀的住宅》一课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利用课后习题四作为情境素材,将“蟋蟀”一词略去,让学生借助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昆虫,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展示习题中的一段话:“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到课堂学习中。习题巧妙地转变为情境素材,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而且强化了学生对蟋蟀的直观认识,并预留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感进入课堂,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有效突破语文“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