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摭探

2021-08-23李杰尹其磷熊礼杭

成才之路 2021年22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劳动教育

李杰 尹其磷 熊礼杭

摘 要:文章分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贫困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从完善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体系、注重助学金制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拓展贫困大学生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提出强化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劳动教育;资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2-0010-02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重点针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不让贫困延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希望。虽然我国针对高校贫困学生所建立的资助体系已经能够基本解决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费用问题,但从资助育人的视角进行观察,发现部分贫困学生缺少理想信念和感恩意识。基于这一背景,高校有必要将劳动教育和资助育人工作进行结合,以切实解决目前高校贫困生所暴露的问题,让更多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缺少理想信念。长期稳定的经济资助,让有的贫困大学生有了依赖感,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思想。因为从小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差,有的贫困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知识面等方面和其他同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出现自卑、否定自我、很少关心国家和集体、对未来感到迷茫等现象。第二,部分贫困大学生缺少自强精神。因为从小家庭经济困难,有的贫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自强精神,成绩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自我认知的偏离以及对未来社会生存的焦虑,也加剧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少数贫困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第三,部分贫困大学生缺少感恩意识。部分贫困学生接受资助之后,对资金来源并不关心。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一些贫困大学生缺少感恩意识,认为获得资助“天经地义”。这种心理的外化便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对校园外部事务漠不关心等。

二、高校贫困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1.强化劳动教育的意义

第一,加强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之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样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具有感恩之心和自强意识,今后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国家建设之中。第二,开展劳动教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向学生普及社会主义劳动观。高校把劳动教育作为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着力点,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促使贫困大学生热爱劳动,通过诚实劳动实现美好梦想。第三,强化劳动教育是保障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式,培养贫困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贫困大学生面对挫折变得更加坚强,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贫困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2.高校贫困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一,高校劳动教育的制度和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相关文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对劳动教育却没有进行系统的阐述。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相应的实践平台和课程设计也处在较为初级的水平。第二,高校所开展的劳动教育方式单调,内容枯燥。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纯体力劳动的方式,导致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缺少对劳动价值的深入思考,这种形式非常容易让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产生偏离。另外,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针对劳动教育的资源分配明显不足,导致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的阻碍。

三、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1.完善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劳动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劳动教育尚处在初级水平,针对贫困学生所开展的劳动教育大部分仍然维持在理论教育和简单的体力劳动实践上。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高校应关注贫困学生劳动教育的连贯性。保持连贯性的目的是要让贫困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之后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要从贫困生的角度建立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不仅需要和中小学期间贫困生所接受的劳动教育进行融合,同时也需要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和今后的工作岗位要求进行挂钩。第二,高校要关注贫困生劳动教育中理论教育的完整性。高校需要全方位把握劳动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从贫困生对劳动的认识、劳动的意识、劳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劳动习惯的养成四个层面入手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理论体系。要融合感恩教育、自强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认真规划针对贫困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第三,高校要关注劳动教育的科学性。高校在进行劳动教育内容设计时,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分别从理论、实践、反馈评价三个层面开展教学设计工作。要依靠主题演讲、技能培训会、互联网等方式,让学生对相关劳动技能进行学习与研究,提高贫困生的劳动技能,最后基于学生日常表现和劳动成果进行评价。

2.注重助学金制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助学政策已经能够基本保障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一旦获得助学金,似乎就“高枕无忧”,开始对学习有所懈怠,不思进取。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将助学金制度和劳动教育进行融合。例如,可以规定贫困学生在获得助学金之后,必须参加学校各项义务劳动、社区义务劳动以及企业义务劳动等。要通过这些义务劳动,让高校贫困生怀有感恩之心,强化劳动意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3.拓展贫困大学生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

目前的高校劳动教育,在形式和内容设计方面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高校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贫困大学生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要通过对劳动教育模式的创新,构建和谐的劳动场景,让更多贫困生参与到劳动教育之中。例如,可以把劳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融合,紧抓劳动节、寒暑假等契机开展特色校园劳动活动,并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其进行正面宣传,讓贫困生能够热爱劳动。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解决当前部分贫困学生接受资助之后所产生的突出问题。要完善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体系,注重助学金制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拓展贫困大学生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让他们能够尊重劳动,心怀感恩,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倩茹.新时代劳动教育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9).

[2]胡剑虹.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路径探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

[3]陈伯豪.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6).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