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合璧高效教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刍论
2021-08-23李季
李季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文章简述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内涵,并从情境导入、活动组织、方法传授、习惯培养和思维延伸五个方面探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旨在积极创设语文教学环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2-0046-02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我国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制定相应的政策,旨在积极改善人才培养环境,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青少年阶段是学生多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协同发展体系。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内涵
语文教学合理应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感知阅读和写作的协同性,懂得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经验,以写作为渠道实现温故知新。第一,语文教学灵活应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恰恰是创新人才最本质的内涵。以读写结合为媒介,语文教学环境将发生明显变化,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环境。第二,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互分割的两个“孤岛”,但长期的教育经验表明,阅读和写作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两项基本能力。语文教学合理应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的限制,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既相互融合,又独立存在,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第三,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堂效益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水平优化教学规划,调整教学设置,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反思能力,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特征,能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
1.情境导入
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情境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出現的生字,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在教学之前利用互联网广泛搜集与圆明园相关的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和音频资源,然后制作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可包括圆明园内“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狮子林”和“圆明园遗址公园”等景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景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学习课件,能够基本掌握圆明园建筑物分布位置,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语言引导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可以问学生:“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说说北京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地方?”“你喜欢圆明园吗?圆明园有哪些景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生活中的积累陈述个人对圆明园的印象,建立对《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
2.活动组织
通过情境导入,学生已经对《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组织相关活动。比如,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布置小组阅读任务。学生初步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争性阅读活动。可选取《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某个自然段作为竞争阅读内容,小组成员既可单独参与竞争阅读活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争阅读活动,最终以阅读情感丰富、语言流利的小组为获胜小组。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可以大大提高,能够利用竞争意识完成阅读活动。为提高活动组织的公平性,教师可在班级内进行公开投票,评选出阅读效果最好的小组并给予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这样,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3.方法传授
从知识层面和实践层面来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能够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以《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读写教学为例,教师在前期教学中通过组织活动可使学生带着较高的热情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该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或者网上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圆明园毁灭事件全貌,记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情形,做好笔记摘录,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这一任务的支持下,学生不仅能够对《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再次进行深入阅读,还能够以书写的方式进行阅读内容整理。
4.习惯培养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明确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继而合理开展学习性写作、评论性写作和模仿性写作活动,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通过写作发散阅读思维,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培养是读写结合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以下对其进行举例说明。
教师通过《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前期教学,使学生具备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坚实的学习基础。基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阅读习惯。比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二、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对圆明园的历史地位进行了高度评价。教师可提出“文中的哪些句子高度评价了圆明园”“这种评价有什么依据”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理解并想象词语描绘出的圆明园景物特点,明白其中所流露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并带着这种情感继续之后文章的阅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让学生谈一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历史的象征”,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因果关系,以任务布置的方式让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思维延伸
思维延伸阶段是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成文字的重要阶段,教师可让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圆明园美在哪里”,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绘词语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如果现在圆明园还一如当初的样子,进入到园内,你会看到什么景象”。要通过对《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建立对圆明园的建筑、历史的认知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圆明园的特殊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在前期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布置写作任务。比如,在精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时,可提出问题:“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中的“化成了灰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自己的感想。另外,《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方位转换上具有较高的写作借鉴价值,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的景物写作方法,让学生进行仿写,促使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实现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协同发展。
总而言之,基于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生本”教育思想,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通过情境导入、活动组织、方法传授、习惯培养和思维延伸等策略,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李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
[3]王永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0(06).
[4]潘炫.小学高年段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读写结合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