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计算教学探究

2021-08-23马万辉

成才之路 2021年24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数学教学

马万辉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重要教学目标。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娱乐活动,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扩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引入竞争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练习;营造课堂氛围,推进学生学习计算;针对性安排讲解,训练学生计算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教学;核心素养;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88-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小学生需要具备和掌握一定的基礎计算能力及数学学科思维能力。计算是小学阶段最基础和最常用的学科技能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应创新计算教学模式及策略,加强对学生计算兴趣和热情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计算能力。

一、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发生根本变化,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不再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中心,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部分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仍然采用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且不断加大做题数量。这种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加重了学习负担,学生不但不感兴趣,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枯燥的数学训练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改革需要,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反而让学生在训练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创新计算教学方法

1.引入娱乐活动,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以娱乐活动来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的要素,通过娱乐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组成若干个人数小于10的小组,让各小组分别领取一个号码牌。教师用纸张写上几个大于10的数字,随机抽取一张,然后说出上面的数字,让学生同组成员不分开,在20秒之内组成人数为这个数字的团体,失败的学生需要进行才艺展示。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制作出一些写有小于10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从这些数字卡片中抽取两张,在5秒以内求出它们的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断提高速度,并记录每一位同学的作答时间。也可以允许反复尝试,让学生在娱乐中训练自己的计算能力。在游戏中,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进行加法计算,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通过设计的娱乐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数学计算能力,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扩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不仅需要依照教学大纲进行,同时也应当适当地扩展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安排教学内容的重点,基于核心素养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不能完全依据教材的内容来安排教学任务和内容。

如在“1到9的乘法计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总结“九九乘法表”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让学生可以快速地完成9以内的乘法计算。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扩展计算内容:“我们今天讲了9以内的乘法,那么同学们看一下,10乘以一个数的时候是有规律的。也就是当10乘以任何一个数字的时候,它的结果就是这个数字后面加上0。”教师扩展教学内容,总结计算规律,能让学生高效完成数学计算。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内容后,可以扩展到三位数乘三位数,让学生接触更为复杂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数学思维。此外,教师的计算教学不应局限在教材内,而应适当进行扩展,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引入竞争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练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模式时,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模式,让学生之间存在竞争,从而实现愿意主动练习计算的目的。

以“小数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题目,在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先分配小组成员,然后给每一个小组分发类型相同而数字不同的题目。教师可以说:“第一组同学思考一下7根木头分成两堆,一共有多少种分法,第二组同学思考一下8根木头有多少种分法。同学们如果想好了,就写在黑板上自己小组对应的位置。看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快又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划分小组区域,让学生进行思考,相互竞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教学“小数的乘法”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多个小数和整数,分成两列,然后让每个组的学生轮流将小数与整数连起来,迅速计算结果。教师记录下每个小组全部成员作答的时间,对作答最快的小组进行奖励。

4.营造课堂氛围,推进学生学习计算

好的课堂氛围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课堂氛围,推进学生学习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分数”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分数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可通过PPT展示一个蛋糕,并平均切为8块。教师可以说:“这个蛋糕被平均切成了8块,如果把其中的2块给你,那么你有多少蛋糕呢?答案是1/4块蛋糕。在生活中也有用到分数的地方,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一下,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分数。”多媒体展示,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数的应用;讨论交流,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取出几个苹果,将学生分为人数不同的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到两个苹果,让学生进行均匀分配。学生自行思考和讨论应该均分为多少块才能让每个人吃到一样多的苹果,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的时候,适当地引导学生,推动学生学习计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5.针对性安排讲解,训练学生计算思维

学生在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时,需要进行一些训练。练习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需要注重准确性、合理性,这样才能高效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题目的选择上,需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教师可收集学生在测试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计算薄弱点。比如,了解到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重点讲解,并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强化学生解方程能力。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观察学生在哪里容易出现问题,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比如,学生在计算乘除的时候,计算顺序出现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题目时,乘除同时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应遵循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作为参考,再进行针对性讲解,能让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点得到强化,数学思维得到训练。

综上所述,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娱乐活动,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扩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引入竞争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练习;营造课堂氛围,推进学生学习计算;针对性安排讲解,训练学生计算思维,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开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追问”策略——数学课堂的有效追问方法与途径[J].小学教学研究,2020(18).

[2]唐海军,叶娟,张静.小学低段计算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同数连加的解决问题”一课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01).

[3]单德昌.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2).

[4]苏芹.核心素养下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9(26).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计算能力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