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摭探

2021-08-23马维华高永莲

成才之路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思政教育渗透

马维华 高永莲

摘 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课程内容和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能达到寓教于乐、寓德于教的目的。文章简述思政教育,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指出中小学语文渗透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方法是:重视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合理选用教学内容,优化文本内容,重视课堂评价。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思政教育;融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G63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40-02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过去的教学理念更关心的是教书,即知识传授,主要靠学生成绩来衡量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现以教学为载体,将课堂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培养充分结合,是现代教育的目标所在,也是思政教育的本质要求。本文主要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进行探讨。

一、思政教育简述

思政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思政和课程,其中课程为执行的载体,思政则是执行的关键,两者相互结合,有效促进。从思政教育的目的来看,思政是将所有科目中与思政有关系的知识提取出来,然后加以概括、修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创设德育环境,全面渗透思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

首先,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既能保证教学方案的合理实施,又能合理进行创新,与学生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而使师生之间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将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创新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从具体的学生学情出发,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例如,以《诚实与信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对讲述的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定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与学生进行更充分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现阶段学习的想法,使教学节奏和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显著提升。

2.紧密结合语文科目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只有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渗透。要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这门学科相比其他学科,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多变的情感表达方式等,因此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学科。例如,教学《我们的祖国真大》一课时,教师在讲解之前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让学生对中国的面积、人口、地形、资源等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很多领域都有较大的优势,进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3.完善教学结构,融合传统文学

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是离不开对传统文学的教学,而传统文学包含了我国文化的精髓,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文言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多是以诵读、解释为主,枯燥乏味,让学生敬而远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可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弘扬传统文化。例如,教学《咏雪》一课时,教师先讲解内容,让学生对整体内容有所了解,然后组织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分别是谢太傅、谢朗和谢道韫。故事主要讲述了东晋的谢太傅在一个下雪天里,高兴地把自己的儿子、侄子、侄女们叫在一起,与他们讨论诗词歌赋。大家正聊得兴起,雪突然下大了,谢太傅爽朗地笑了,问孩子们:“天空中飘飘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谢太傅的侄子第一个答道:“就像是在天空中撒了盐一样。”谢太傅的一个侄女说:“应当比作柳絮在风中舞动。”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这样,通过角色扮演,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文章的意义,既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中小学语文渗透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方法

1.重视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结合

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采取的主要方式是综合课文知识和日常真实案例加以剖析,强化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语文中的文章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思想观念和理想追求以及品德修养,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着手点,并适当添加一些生活案例、热点新闻等,以帮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2.合理选用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渗透思政教育的载体,教师合理、正确选择教学内容,能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并非每一篇文章或每一个片段都具备思政属性,所以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内容,截取与思政有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修饰、完善,更好地突出思政的属性,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当然,教学过程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忽视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内容,而要巧妙将课堂内容和思政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融合。例如,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说话有礼貌、谦虚好学,了解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国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花的勇气》一课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生命,感悟小花傲风斗雨的精神,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利用图文和视频,通过声情并茂的形式向学生渗透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润物細无声”的效果。

3.优化文本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文本内容,对其进行拓展和完善,更好地落实思政教育。拓展和完善的方式是多样的,如文本内容可借助多媒体立体呈现,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来展现漓江的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赏析漓江的美景,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诵读,强化学生保护自然、热爱环境的思想。通过对上述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学生的感受更真切,提升了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4.重视课堂评价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影响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推动思政教育,对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一言堂”的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对培养学生的“三观”有积极的作用。课堂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理解知识的同时,积极展示自己,进而树立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思政教育应有效结合语文课堂内容,对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合理选用教学内容,优化文本内容,重视课堂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尚泽.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策略刍议(上)——“学习+反思”做新学问[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20(03).

[2]樊莉.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贵州教育,2020(13).

[3]郑丽芬.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0(23).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语文思政教育渗透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