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幼有善育”高质发展

2021-08-23邓玉金

教育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公办园长办学

邓玉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提出,使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成为国家战略。广东省深圳市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实现幼有善育列为深圳先行示范的重要目标。作为一线园长,深度思考“幼有善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标导向,读懂“幼有善育”核心意涵。“幼有善育”蕴含了两个文化内涵。一是蕴含传统文化,即与人为善、戒恶扬善、亲善和谐、以善为美的“善文化”。二是引领现代文明,弘扬“善文化”是弘扬时代人文精神、树立道德价值观、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幼有善育”引领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潮流。

“幼有善育”的本质是关注“人”。必须关注幼儿,提供合适的、优质的、高质量的保教服务。必定关注教师,要求从业者用熟练、擅长的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必然关注家长,幼儿的健全人格得益于家庭宽严有度的调教,这对家长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必将关注社区,有法度的社区管理、有爱心的邻里关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文化生活,是幼儿成长必不可少的社会体验。

补齐短板,加快“幼有善育”立法。2001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文件,为学前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学前教育被定义为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21年1月,广东省政府把“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列为民生实事之首,深圳市政府把《深圳经济特区学前教育条例》列入2021年度立法计划。从中央到地方,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

“幼有善育”,不能忽视三个问题。其一,财政投入切忌重物轻人。深圳用于公办园硬件改造、普惠办园的财政投入十分可观,但总体侧重于“物”,要增加公办园“人”的编制供给,在待遇提升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其二,人才录用需要权衡。在民办园任职的干部转型后支撑了90%以上的公办园天空,却只能在“体制内编制外”艰难生存。其三,体制改革整体性策略有待出台。公办园数量增加后,为解决管理过渡,深圳各区各行各策。有些地方取消了非在编园长的法人身份,园长负责制无法落实。有的实行小学托管,公办园管理变成小幼一体的办学体制。新增公办园,却没有新增事业编制,导致队伍不稳定。

敢于创新,树立“幼有善育”特区标杆。“幼有善育”,呼唤法制创新。政府制定法规推进“幼有善育”,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全新的视野与格局。要站在大湾区、综合改革实验区、先行示范区三大背景的全新视野下,构建学前教育法制环境、办学模式等。二是解放思想,简政放权。打破跨界指挥的陈旧观念,释放一线管理干部的专业智慧与活力,公办园落实党组织领导、政府主管监督指导的园长负责制。三是量才录用,实行两条腿走路。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关注在民办园成长起来的本土人才,建立同工同酬、编制平等的用人机制。

“幼有善育”,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学前教育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管理规律,幼儿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家长有不同的育儿期待,要让资质完备、专业达标的本土干部和骨干教师担起“幼有善育”的使命。

“幼有善育”,要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学前教育要为幼儿提供标准的办学条件,以各美其美的办学文化、贴近生活的园本课程、专业突出的师资团队、和谐共生的家园社区关系、高质量的办学水平,树立“幼有善育”特区标杆。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妍琳

猜你喜欢

公办园长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园长变马车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园长考试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