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德育的途径与载体

2021-08-23郑彩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中小学德育

郑彩华

[摘 要] 中小学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德育是育人途径与载体的创新。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发掘校外设施或场所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校外的社区、福利机构、乡村种植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劳动,充分利用本地的节日传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德育成效,助力学生品德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乡土资源;德育;途径与载体

教育部2017年8月17日印发了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的规范性文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深入指导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要求各地要将《指南》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组织实施,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指南》提出了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应该坚持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调配合、坚持常态开展,要求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个大的方面,这些内容除了可以在中小学校中的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等多种途径和载体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列入教学计划之外,对于地处乡村的中小学,还可以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充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丰富的德育体验和认识,从而把德育目标在亲身体验的活动中转化为个人的认识和情感,提高德育实效。

一、发掘校外设施或场所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中小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各种校外公益性文化设施、红色教育资源、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结合资源内容设计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排入学校的整体年度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比如,地处革命老区的中小学就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革命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前辈为了缔造新中国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就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文化间的尊重与包容,多种文化间的差异与异同等待;物产丰富或特别贫瘠地区的中小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地的资源状况,设想如何基于现状的未来发展;等等。

如果条件允许,中小学校和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本区域内的某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组织学生到一个生产某种当地特色产品的工厂或种植园去参观,活动之前就要让学生清楚这次活动的目标,要让学生围绕实践活动的主题进行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参加实践活动,活动之后,提交个人活动的收获报告,说明学习到了什么,有哪些最为深刻的感受和印象,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教师应当把握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升认识水平,引导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家乡、爱劳动、崇尚英雄、爱祖国等与实践活动目标相适应的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与内涵。

二、与校外的社区、福利机构、乡村种植基地合作开展实践劳动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中小学可以充分地利用本地的各种可能的乡土资源,为学生创造参加社会生活,了解现实社会的机会。

比如,中小学可以与本地的乡村种植基地建立起长期的合作联系,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定期组织校外劳动教育,根據课程和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学生到种植基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的人值得尊敬、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等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基本意识。

又如,中小学也可以与本地的福利机构建立联系,定期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到这些机构做义工或志愿者,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认识到自己虽然是学生,但也可以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只有国家更加富强了,才能给所有人包括弱势群体更好的关照,引导学生认识到友爱、互助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含义。

三、充分利用本地的节日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日都蕴涵着一种特定的精神内涵,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传承某种文化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节日传统,结合当地的节日习俗,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比如,中国人最为看重的春节,虽然在假期中,仍然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春节,中国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过春节,春节期间大家都做些什么准备,过去和现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各地过春节有哪些不同的习俗,自己收到的什么礼物或祝福,自己送出了什么礼物或祝福,我们今天应该怎么把春节过得更有意义,有哪些关于春节的传说或故事等。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自古至今一直传承不变的精神和文化传统是什么,从而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个节日写一个作文或一个调查报告,也可以出版一期手抄报或画报,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体会等,让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学会思考,发现蕴含在节日生活中的文化和传统,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些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四、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中小学要结合《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也在学校内以班级为单位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行动计划》中来,引导中小学生作为“行动者”,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关心自己身边和家乡的生态环境,可以倡导、鼓励、支持本校学生结合所学的课程和知识,建立不同主题的生态文明行动小组,关注并调查本地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等不同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问题,研究如何解决等,定期进行交流,并撰写研究报告,由学校提交给相关负责部门,并进行追踪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等等。

总之,乡土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育人场景和育人价值,中小学应该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学生的发展阶段需求,主动去挖掘、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中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育人功能,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热爱感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再与学生的生活相隔离开,而是变得有背景、有情节、有任务、有情感,从而更有利于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德育的知情意行合一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www.moe.gov.cn)[EB/OL](202105025)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中小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