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生成机制
2021-08-23林晓丹
林晓丹
摘 要:大学生基于个人和国家需要,在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中,应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组织领导与实践养成的生成机制展开阐释,以期深化和拓展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3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价值观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课题。《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表明,75%的受访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理性的创业意愿,其创业动机以满足自身兴趣和实现价值相结合。《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显示, 2020年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创历年新高,政府和社会对创业的长期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励、高校的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目前,学界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创业实证分析,以及创业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等内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生成机制及实现途径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创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具体化呈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生成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生成机制及实现途径需要我们继续深化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也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梳理,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价值的自我意识,从现实表现形式来看,价值观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评价尺度与标准。目前,对创业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按照各自的研究目的对创业价值观进行了诸多界定。孔斯丁提出,“创业价值观是指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基础,对创业目标认知以及创业行为方式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标准,它指导和调节着人们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行为”[1]。王占仁、孔洁珺认为“创业价值观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于创业中,形成特定的创业价值观”[2]。王玉栋指出“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创业,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是注重追求自我实现或其他非物质性因素而进行创业的价值观念”[3]。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基于个人的需求和国家、社会的需要,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创业过程中的实践客体的认知与行为方式的选择标准和价值判断,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范畴[4]。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是在其创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且一旦形成即在短时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创业价值观研究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有利于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价值观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
二、当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生成机制
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培育与生成需构建内外协调机制。内部机制研究重点在于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引导机制;外部机制研究重点为保障机制;内外机制联动的重点在于实践环节,以保障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生成后能得到持续认同并有效指导创业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生成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具有决定性和导向性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在没有创业价值观引导时,会过多地关注个人主观感受和创业组织的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集体主义的社会效益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5]。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可引导大学生进行义利选择。一方面,肯定其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大学生建立的创业组织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经济组织;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盈利并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企业理应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并为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做出贡献。因此,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生成应紧紧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层面展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诚实守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下,引导大学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生产经营,依法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业价值观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起到方向统领的作用,要求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创业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价值观教育,从思想上解决为谁创业、如何创业、创造什么样的企业组织等关键问题,具体到创新创业领域,即当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价值准则、社会价值规范和个人价值的整合,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基础上落细落小落实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之“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因此,社会主义的创业价值观要坚决摒弃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与西方各种错误思潮划清界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神指引。
(二)建立组织领导的规约机制
1.提供政策与经济保障
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顶层制度支持与保障,以有效推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养成与培育。2006年,十四部委发文规定把大学生创业培训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2010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全面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了各项政策内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资金平台与政策环境;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7]。这些政策法规为培育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指明了具体方向。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8]。推动高校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高校与各级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政策的实施,确保大学生创业具有良好的政策平台与制度环境,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力度,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场所,拓宽投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等体制机制建设。
2.加强主流文化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是我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文化的核心即是价值观的问题,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就是要继承优秀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前,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巨大,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生成的原动力。欧美国家将1995年后出生的年轻人称为 “Z世代”,在中国即我们常说的“95后”“00后”。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网上原住民,能熟练运用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并形成他们特有的互联网文化圈;由于改革开放的成就,他们普遍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长大,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更注重自我感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视个性及自我满足的体验。“95后”“00后”大学生基本是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极易受到网络上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与和自己观点一致的群体易达成共识而形成自我认同,在相对封闭的群体间易相互影响并形成“部落化”的群体价值观。由于他们不太关注主流媒体,所交流、共享的文化和价值观与社会上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国家与高校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要向网络舆论阵地延伸。尤其进入智能化社会建设阶段后,许多大学生将创业目标锁定在互联网行业,各级政府与高校要时刻关注并引导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构建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榜样示范机制。国家及主流媒体机构要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监管与治理,以保证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引导大学生做出个体创业价值观念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整和实际行动的改变。
(三)构建实践养成机制
1.创建实践的动力机制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以资金链引导创业链,进而支持产业链,带动就业链。国家支持并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富民强国的新动力。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创业时,往往更关注创业组织的经济收益,对公益创业实践还缺乏足够的重视[9]。因此,思政课教师、创业导师在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奉献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推动校企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大学生进行非利益化价值目标的公益创业。
2.搭建实践的外化途径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政府解决好就业问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随着就业模式与就业形态的不断变化,以大数据、互联网、AI、5G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尤为明显,虽然未来中小城市与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相比也可能增加就业机会,但是,也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高校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教育等教育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需要通过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供创业政策与平台帮助大学生“以创代就”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目前,全国有各类创业大赛平台为大学创业实践进行指导与培训。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组织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科学院青年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大学生创业大赛平台,建立了全国优秀大学生与投资者、企业家间的合作,促进大学生提高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并不断通过参赛锻炼创业能力,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指导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资金,促进创业计划的成功实践与应用。地方各级政府、高校和企业需要加强与完善创业文化建设,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
3.健全实践的联动机制
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受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此,落后地区(比如边疆省份和三、四线城市)的家庭应多鼓励大学生主动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政府明确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工作定位;企业提升责任意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家庭、高校、企业、社会共同帮助大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培养企业家精神,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当前高校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存在较大缺口,有效供给不足。因此,政府、企业和高校还需要遵循创业实践活动的规律,构建形式多样的多层次创业活动实践平台。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建立起差异化和精细化的政策帮扶体系,增加专业创业导师团队的指导;积极推动企业助力大学生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政府通过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有效帮助大学生创业组织衔接外部资源;大学生自身要树立积极的创业价值观,养成志存高远、勇争一流、持之以恒、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
参考文献:
[1]孔斯丁.浅析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才智,2016(16):53.
[2]王占仁,孔洁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0):23-30.
[3]王玉栋.新时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新探——一种后物质主义的视角[J].北方民族大學学报,2020(1):99-105.
[4]刘海滨.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1):154-160.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5.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96-197.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0-07-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9]苏海泉,王国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9(1):57-61.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