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伴发不同程度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8-23房进平王雪梅马惠姿
蒋 莹 冯 涛,2,3 房进平 王雪梅 马惠姿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运动障碍性疾病科,北京 100070;2.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70;3.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帕金森病研究所,北京 10007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北京 10014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1-3],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4-5]。近年来,PD 非运动症状引起学者关注,包括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和睡眠障碍等,其中抑郁是PD 最常见精神症状之一[6-8]。PD 伴发抑郁的发生率为2.7%~90.0%[9],国内一项荟萃分析显示PD 伴发抑郁发生率为53.4%[10]。但PD 伴发抑郁缺乏有效评估工具,且早期抑郁状态往往考虑由PD 运动障碍导致,临床上易出现漏诊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PD 伴发不同程度抑郁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D 伴发抑郁患者的识别和诊疗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 年5 月至2019 年12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病房住院的原发性PD 患者322 例。由专科医师在患者允许情况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神经系统检查、量表评估等,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ve scale,HAMD)评分分为帕金森无抑郁组(130 例)、帕金森轻度抑郁组(136 例)、帕金森中度抑郁组(55 例)、帕金森重度抑郁组(1 例),由于帕金森重度抑郁组仅有1 例患者入组,将其划入帕金森中度抑郁组。
1.2 研究方法
1.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PD 诊断均符合2015 年国际运动障碍学会提出的PD 临床诊断标准[11],排除标准:①诊断为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综合征;②额颞叶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③药物、脑外伤、脑血管病导致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语言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分组标准 采用HAMD 量表[12]对患者抑郁评估,>8~20 分为轻度抑郁,>20~35 分为中度抑郁,>35 分为重度抑郁[12]。
1.2.3 量表评估方法 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中Ⅲ部分对PD 患者进行基线和多巴胺能药物测评后运动功能改善评估[13];采用UPDRS Ⅴ部分(H-Y 分期)对PD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定[13];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14];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322 例原发性PD 患者中女157 例,男165 例,PD 伴发抑郁患者192 例,PD 伴发抑郁发病率为59.6%。三组年龄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病程、UPDRSⅢ部分评分、MMSE、H-Y 分期、性别、起病形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PD 伴发不同程度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病程、UPDRSⅢ部分评分、MMSE、H-Y 分期、性别(男=1,女=0)、起病形式(震颤=1,运动迟缓=2,其他=3)]作为自变量,PD 伴发不同程度抑郁(无=1,轻度=2,中度=3)作为因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病程长、UPDRSⅢ评分高是PD 伴发不同程度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见表2。
表2 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PD 伴发不同程度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PD 发生率在65 岁以上者达1.7%,而PD 抑郁发生率出现于40%~50%的PD 患者中[15-17]。本研究中PD 伴发抑郁发病率为59.6%。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抑郁者占42.33%(136/322),中度抑郁者占17.08%(55/322),以轻度为主,与国内外研究相一致[15-17]。因此,临床中对轻中度抑郁PD 患者不能掉以轻心,加强沟通交流,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及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8]。
目前PD 抑郁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缺失相关[19]。另有观点认为PD 抑郁发生是对自身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20]。
PD 伴发抑郁可出现在H-Y 分期各个时期,并随着疾病进展发病率增加。有研究显示PD 抑郁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认知障碍有关[21-22]。同时抑郁可损害记忆、视空间能力等,增加罹患痴呆的风险[23-25]。本研究通过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长、UPDRSⅢ部分评分高是PD 伴发不同抑郁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PD 运动症状与抑郁存在共同病理基础有关[26],随着病程延长和运动功能障碍下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降,对疾病控制失去信心,抑郁情绪进一步加重有关。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纳入住院PD 患者为横断面的基线研究,结论有待于继续长期随访PD 患者抑郁状况以证实。
综上所述,病程长和UPDRSⅢ部分评分高是PD伴发不同抑郁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PD抑郁患者尽早筛查及有效干预,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加强心理沟通,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