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19年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2021-08-23张维李奇穗邓长刚余庆王孝淋黄薇孙艳雨袁婧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院感病种感染率

张维 李奇穗 邓长刚 余庆 王孝淋 黄薇 孙艳雨 袁婧

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中结核病和艾滋病被认为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早发现、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控制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情况也是改善传染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从2017年开始启用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为了解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特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7-2019年所有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构成比及病原菌分布等特点,同时比较使用网络监测信息系统后2017-2019年医院感染特点的变化,以便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更好的控制院感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歌乐山院区住院治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患者是通过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筛选出的住院患者,且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

二、研究方法

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按发生的时间年限进行分组,比较2017年~2019年三年间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构成比、不同病种的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等是否存在差异。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医院感染率

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三年期间我院共收治传染病住院患者33951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人数620例, 感染率1.8% (95%CI:1.7%~2.0%),医院感染682例次,感染例次率2%(95%CI:1.9%~2.2%)。2017年至2019年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3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体(见表1)。

表1 2017—2019年医院感染发生率

二、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在682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的例数最多,达 60.4%(412 /682),其次是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及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为8.8%、7.3%和6.6%; 2017—2019年各部位感染构成比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三、不同病种的医院感染率

我院主要收治的传染病为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其中艾滋病院感发生率达4.4%,而除神经系统外的结核病患者发生率仅1.2%。我院所有病种包括艾滋病、结核病、肿瘤及COPD等慢性病此三年间的院感发生率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种的医院感染率

四、病原菌分布

在682例院感病例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219例,占总病例数的32.1%。在219例中,革兰氏阳性菌30株(13.7%),革兰氏阴性菌118株(53.9%);真菌71株(32.4%)。2019年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明显高于2017年和2018年,且检出的13例鲍曼不动杆菌中有9例发生在ICU,占69.2%(9/13)。2017-2019三年间除鲍曼不动杆菌外,其余检出的病原菌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菌株分布(见表4)。

表4 不同病原菌分布情况

五、易感因素分析

682例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免疫力低下为该类患者发生院感的主要危险因素,占 64.4%(439/682),其次为长期使用抗生素占12.0%(82/682)和长期使用呼吸机占10%(68/682);肿瘤放化疗后、泌尿道插管、使用激素、中心静脉插管等易感因素发生比例均不超过10% 。2017、2018和2019年三年间易感因素分布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

讨 论

自2017年我院使用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以来,近3年的医院感染率为2%,而2018年和2019年医院感染率仅为1.8%和1.3%,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三年间院感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明显低于国内一些医院传染科报道的医院感染率[2]。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数据访问、采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管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等相关软件的数据,及时预警和提示,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院感的重视程度,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工作中尽力避免或减少医源性因素导致的传播风险,并加强了手卫生、做好环境物表的卫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等,使我院院感发生率逐年下降且保持在较低水平。

本研究发现我院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在近三年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占60.4%,与其他医院报道类似[3]。其次为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及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趋势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4]。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持续占据较大比重,主要与我院收治的病种有关,我院为传染病医院,以艾滋病和肺结核为主,艾滋病患者中也以呼吸系统感染者居多,常见有真菌肺炎、肺孢子菌肺炎等,该类病人多数都有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且室内空气不流通,病房温暖潮湿的环境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5]。一些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等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6],且有研究显示,气管插管将削弱气管与口咽间的天然屏障,促使含病原体的口咽处分泌物入肺进而增加感染危险[7]。因此,须将下呼吸道、泌尿道作为院感的重点监测部位。

本研究组的病例中艾滋病患者的院感发生率最高达4.4%,结核性脑膜炎次之为3.1%。主要原因为该类患者免疫力低下(占院感发生危险因素的64.6%),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且感染较重,需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致敏感菌杀灭,使耐药菌株增加,同时破坏了菌群平衡,导致条件致病菌甚至多重耐药菌感染[8]。而合并呼吸衰竭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亦增加了院感的发生率。结核性脑膜炎多伴有意识障碍,咳痰困难,增加吸入性肺炎风险,不配合治疗,久之易发生院内感染,而小便失禁,需留置尿管等侵入性操作,这些无疑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9]。因此需注意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措施,减少院感的发生[10]。在我院收治的各类疾病中近三年院感发生率均逐年下降,且三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我院院感控制初显成效。

本研究显示我院近3年院感患者病原菌分离培养阳性率较低,为32.1%(219/682),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3.9%(118/219),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11]。检出较多的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为条件致病菌,可能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9%和7.7%,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但2019年其感染率明显增多达25.5%,且主要发生在ICU患者中,占69.2%(9/13),可能与我院近年来ICU病房住院床位数增加、收治患者增多有关,同时不排除ICU病房手卫生执行欠佳或与抗菌药物的广泛、长期使用有关。除革兰氏阴性菌外,真菌感染也较多,占32.4%(71/219),明显高于非传染性医院院感比例[12],可能与我院艾滋病及结核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药物使用比例高、侵入性操作多有关[13]。

总之,传染病医院院感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3年院感发生率约为2%,但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等每年无明显变化,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及革兰氏阴性菌多见。然而本文为回顾性分析,且病种相对较少,主要以艾滋病和结核病为主,对于其他传染病的院感特点尚不清楚,尚需更多病种数据进一步分析验证。

猜你喜欢

院感病种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及院感发生率影响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新病种”等十五则
规范保洁程序 确保院感安全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