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指导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2021-08-22万桃红
万桃红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38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全身麻醉(全麻)手术通常存在麻醉药物的并发症,恶心呕吐则是其中之一,相关文献显示存在20%~80%的发生率[1]。一般并发症出现在术后24 h 以内,轻者可有紧张不适进而诱发术口破裂出血,重者可引起误吸,造成窒息,甚而损害患者生命。近年来,粗隆间及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医务人员对减少全麻术后恶心呕吐这一症状采取了许多的手段,但其发生率仍偏高,无明显下降。本研究予“子午流注”指导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收集的病患由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北院2019年4 月至2020 年9 月住院部提供,均为下肢骨折后采用全麻手术患者,共42 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该研究已经过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90511263)。
本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均为21例。性别分类:男性12 例,女性9 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 岁,年龄(39.83±3.65)岁;其中粗隆间骨折16 例,股骨干骨折5 例;对照组性别分类:男性11 例,女性10 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65 岁,年龄(38.57±3.77)岁;其中粗隆间骨折14 例,股骨干骨折7 例;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男女不限,年龄范围在18~68岁;②无精神疾病,能清晰叙述病情;③无胃肠道器质性疾病;④符合条件的粗隆间及股骨干骨折患者;⑤贴敷部位皮肤完好。(2)排除标准:①有胃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病史;②精神病及老年痴呆患者;③局部有皮肤疾病;④其他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者。
1.3 方法
对照组治疗: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去枕平卧、暂禁食禁饮、意识及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切口外敷料情况以及术后疼痛管理(体位摆放、心理疏导、行腕踝针治疗等)。
实验组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分别取吴茱萸粉15 g、干姜粉5 g 用蜂蜜调成糊状制成胃肠调理贴药膏,分别将2~3 g 胃肠调理贴药膏置于专用穴位贴敷敷贴中,术后即时及次日早上7~9 时贴敷于双侧内关、足三里及中脘穴,并对每个穴位进行适度按柔2~3 min,贴敷时间为4 h。
1.4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术后12 h 及24 h 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其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级:无恶心呕吐;Ⅱ级:1 次≤恶心≤2 次,无呕吐,腹部不适;Ⅲ级:3 次≤恶心呕吐≤5 次,呕吐无胃内容物;Ⅳ级:恶心呕吐>5 次,有胃液及胃内容物呕出。恶心呕吐率=(Ⅱ级+Ⅲ级+Ⅳ级)人数/总人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及满意率;满意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十分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 软件行分析计算,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2、24 h 恶心呕吐程度
分别在术后12、24 h 对两组恶心呕吐程度进行对比,显示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12 h恶心呕吐程度
表2 两组患者24 h恶心呕吐程度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
在术后24 h 后让患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评定,最终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例(%)]
3 结论
骨折多因外力、肌肉拉力或疾病所造成,对骨折患者进行及时的评估与合理的处理,绝大部分骨折患者最终恢复程度能达到本身预期,且每个人因个体差异,后遗症的程度不尽相同[2]。骨折后有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围术期的卧床、禁食、麻醉等抑制胃肠蠕动,造成胃肠蠕动缓慢,则患者消化能力下降,常表现为腹胀这一症状[3]。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全麻术后恶心呕吐,主要可归结于术前禁食引起脾气虚弱,而麻醉后肠蠕动减少引起气机不利,两者相加,使机体气机瘀滞内结,肠腑通降失常,由此可见气机瘀滞、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动膈术后胃肠功能失调之根本[4-5]。
中医有着多种治疗手段可应用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且效果明显,其中穴位敷贴为其中一种治疗方式。它通过药物吸收和穴位的刺激双重作用,起到调和阴阳、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通过药物配伍后贴敷到穴位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术后胃肠功能方面[6-7]。
吴茱萸辛、苦、热,能温中散寒、理气止呕,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8],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并且可保护胃黏膜,修复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蠕动。而生姜味辛而温,除了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作用外,它还可刺激穴位,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两种药物相互作用来实现透皮通经、理气和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是身体中一个重要的交汇穴道,也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按压此穴有消食导滞、疏肝养胃之效。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重要腧穴之一,刺激该穴位可产生宽胸利膈,安神宁心,降逆和胃的效果[9]。足三里穴为胃经上重要的保健穴位,脾胃为后天之本,对该穴位进行刺激可有健脾胃、扶正气、培后天的效果。
子午流注是我国中医学家发现的一种规律,以“天人相应”整体观作为理论基础,按照一天当中不同的时辰,遵循气血流注不同经穴的原则,将时间、空间、生物节律性等因素相结合,依据气血盛衰来指导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人体十二经脉对应相应的十二个时辰,随着时辰的改变,相应的经脉内的气血也呈现出盛衰变化。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性也应对应随着自然规律进行变化。按照“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活动时辰表看,上午7:00-9:00 为辰时对应胃经,此时胃经最旺,在此时间段增加一次穴位贴敷并加以适度按揉的话可有效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子午流注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且临床效果好[10]。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指导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此方法易于掌握,疗效好,对胃肠无刺激,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降低其费用,易于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