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医学院校在校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研究

2021-08-20李莹霞杨蕊铭那金花王海彦

全科护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护生条目态度

倪 娟,李莹霞,杨蕊铭,那金花,杨 菊,柳 梅,王海彦

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增加[1-2],现在全球每年有2 000万人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其中有69%为老年人[3],老年临终病人的照护问题突出,亟待解决[4]。老年临终关怀态度是指个体对老年临终病人提供照护时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既反映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动机上,又体现在其与病人互动及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过程中[5]。为了更好地为老年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与照护,教育和培养临终关怀态度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迫在眉睫。但由于我国临终关怀教育起步较晚,处于边学习边发展阶段,相关的理论教育及实训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6],这不仅对在校护生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产生影响,而且护生作为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的临终关怀行为也受到了深远影响,以致未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调查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病人关怀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强化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积极态度的干预策略,以期改善护生的职业态度水平,为顺利开展老年临终关怀工作,提升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云南省某医学院校830名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未进入实习期的学生。排除标准:不同意参与此调查者;有实习经历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年级、选择护理专业是否是自己的意愿、是否愿意从事临终关怀相关护理工作、是否有患重大疾病的血缘亲属、是否参与过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死亡的态度、家中谈及死亡事件的情况、对临终关怀的了解程度等。

1.2.2 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s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 Form B,FATCOD-B) FATCOD-B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796,重测信度为0.959,内容效度为0.92,是评价我国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有效工具[7]。已验证该量表在针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适用性,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信度为0.740,内容效度为0.877。量表共29个条目,按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条目1、条目2、条目4、条目11、条目15、条目17、条目19、条目20、条目21、条目22、条目23、条目24、条目26、条目29正向计分,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其余条目反向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1分。FATCOD-B总分介于29~145分,得分越高说明态度越积极。该量表共有6个维度,即针对临终关怀病人利益的态度、针对临终关怀病人的关怀态度、针对家属支持必要性的态度、与临终病人交流的态度、针对病人家属的关怀态度、针对照顾临终病人出现恐惧不安心理的态度。

1.3 调查方法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掌握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020年9月—2020年10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46份,回收有效问卷830份,有效回收率98.1%。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e双核双录法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资料采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一般资料 参与调查的护生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23岁,平均20岁,其他资料见表1。

表1 护生一般资料(n=830)

2.2 护生FATCOD-B量表得分情况 护生FATCOD-B量表总分为(95.00±8.55)分;临终关怀态度问卷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为条目18、条目12、条目1;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为条目17、条目5、条目28。见表2、表3。

表2 护生FATCOD-B 量表高分条目得分情况 单位:分

表3 护生FATCOD-B 量表低分条目得分情况 单位:分

2.3 不同年级护生FATCOD-B量表维度条目均分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护生FATCOD-B量表维度条目均分比较 单位:分

2.4 影响护生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单因素分析(见表5)

表5 影响护生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5 影响护生FATCOD-B量表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有患重大疾病的血缘亲属是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6。

表6 影响护生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整体得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FATCOD-B量表得分为(95.00±8.55)分,其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总体而言并不乐观,与王丽萍等[8]的调查结果相近,同美国[9]、日本[10]、瑞士[11]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可能与我国临终关怀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护理本科教育对临终关怀课程体系设计不到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当前临终关怀的实际需求有关。

本研究中得分较高的2个条目“家属应关心和帮助临终病人让其更好地度过生命剩余的时光”和“家属应协助照料临终病人的日常生活”所属维度与临终病人家属有关,说明在护生的思维中家属在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得分低的条目“当病人快要去世时医务人员应该减少参与对临终病人的照顾”和“我不想照料临终病人”,反映出护生有可能存在抵触的心理,后续可通过质性研究进行深入探究。以上问题提示在今后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时应注意培养护生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明确临终照护的需求与意义,并培训护生与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正确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3.2 不同年级护生FATCOD-B量表维度条目均分差异分析 本研究显示护生在“针对临终关怀病人的关怀态度”维度条目均分最低,反映出护生可能抗拒对老年病人进行终末期的身心照护,尚未意识到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迫切需求。“与临终病人交流的态度”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且低年级略高于高年级。有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心理尚未发展成熟,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出现偏差[12]。调查中发现只有2%的护生参与过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活动,反映护生实际接触临终关怀照护机会甚少,护生实际与老年临终病人沟通交流的经历不多,易忽略护患实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可能是导致护生此维度得分高的原因。蒲海旭等[13]研究结果显示,护生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影响甚至阻碍志愿服务开展,提示护生沟通技能欠佳,护理教育者有必要重视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针对临终关怀病人利益的态度”“针对病人家属的关怀态度”2个维度中护生的年级越高,各维度条目均分越高,可能与护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及见习实践课程的经历有关。有研究表明,“早基层—早临床”机制的常态化可提高其临终关怀服务的积极性,医学院校应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与临终关怀医院、肿瘤医院、老年医院等机构合作,增设专门的临终关怀实践课程,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探索多种教学实践方法[14]。护生可通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常态化的基础护理社会实践服务增强相关意识,了解社区老年临终关怀服务现状,通过学习实践逐步将临终关怀服务内化为护士的职业素养。

3.3 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护生对死亡的态度及是否有患重大疾病的血缘亲属是影响其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因素,与郭奕嫱等[15]研究结果一致。而对临终关怀知识的了解程度、家中谈及死亡事件的情况对护生对老年人临终关怀态度没有影响,这与Hagelin等[16]的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与护生了解临终关怀知识的人数不多或对其了解程度不深有关。本次调查中16.1%的护生对于临终关怀知识非常不了解;仅有1.0%的护生对临终关怀知识非常了解,反映出高等医学院校临终关怀教育不够广泛与深入。

3.3.1 对死亡持害怕躲避态度的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的态度更为消极 本研究结果显示,44.3%的护生对死亡的态度为害怕,60.2%的护生跟临终病人谈论即将来临的死亡会感到不适,该部分护生FATCOD-B量表得分较低,说明护生的死亡态度与其临终关怀态度呈正相关,与Braun等[17]研究结果一致。但护生在以后工作中势必会有面对死亡的情境、接触重病与濒死病人,如果缺乏对生命和死亡意义的深刻理解和理性判断,难于接受死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来老年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本研究显示,家中更公开谈论死亡的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的态度更为积极,与杨锡宇等[18]研究表明的家庭对待死亡的态度越坦然公开、越早接触死亡话题的护生越能理性面对死亡一致。但是本调查中73.7%的护生家中对死亡事件只是偶尔谈及,这与中国长期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中国人非常避讳谈及死亡话题有关[19]。在我国传统习俗影响下死亡教育开展情况不够理想,即使是追求科学真理的医科类大学,也仅在伦理学等少数专业课上提及死亡,鲜有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引导医学生接受死亡、正视死亡,缺乏系统性的死亡观教育[20-21]。结合临终关怀态度的3个最低分条目“当病人快要去世时医务人员应该减少参与对临终病人的照顾”“我不想照料临终病人”“医务人员没有责任对家属进行关于死亡及临终的教育”,分析可知,缺乏正确的死亡伦理认识有可能会对护生的临终关怀服务态度产生较大消极影响。黄天中博士在全国临终关怀高峰论坛会议上指出,我国大部分地区死亡教育的滞后成了制约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2]。因此,医学院校应重视对护生的死亡教育,适时开展相关教育课程,帮助护生尽早树立科学的死亡观,以提升护生应对死亡的能力和实施临终关怀照护的技能。

3.3.2 有患重大疾病血缘亲属的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的态度更积极 虽然有研究显示过往对临终病人的护理经历不会影响护生的临终关怀护理态度,其原因是在照护重大疾病家人或者照护临终病人的过程中有不愉快的经历[23]。本研究发现,家中是否有患重大疾病的血缘亲属对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存在影响。有患重大疾病的血缘亲属的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积极,将来更愿意从事相关工作。可能是由于家中有亲人患有重病有过类似的照护经历有关,其更能够体会临终病人的痛苦,也更能理解临终关怀相关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对临终关怀相关工作产生积极的态度。研究发现,通过将真实案例改编的角色扮演,观摩同学间情景模拟演练有助于护生对临终关怀内容的真实体验,加强护生的同理心,提升其共情能力[24]。陈乐等[25]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照顾经验是影响护生服务老年人意愿的重要因素,有老年人照顾经验的护生其服务意愿得分也高。因此,教师可在临终关怀课程建设中加入情景模拟法、增设老年护理实践课,增加护生与老年人相处及交流的机会,引导和帮助护生在实践中提高护生的共情水平,进而激发其照顾、关爱老年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为老年临终病人提供更好的照护。

4 小结

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对临终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提示,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不高,其受死亡的态度影响较大。建议医学院校从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健全临终关怀教育体系,尽早开设相关实践课程。以此提升护生的同理心意识、护患沟通能力及人文情怀,提升护生的老年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储备人才。

猜你喜欢

护生条目态度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态度决定一切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