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五味子在庆元县的适应性

2021-08-18吴远海吴振伙吴心卫徐选美吴东福魏海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庆元县株数五味子

吴远海, 吴振伙, 吴心卫, 徐选美, 吴东福, 魏海龙

(1.庆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 庆元 323800; 2.庆元县果丰源家庭农场,浙江 庆元 323800;3.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叶薄革质翠绿,花淡黄色芳香,球形聚合果,浆果卵形,在秋冬季呈现深红色至暗紫色。分布于江苏、安徽等长江流域以南省区,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区域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00~2 000 m的丘陵、山地溪边林中或灌丛中。果实性温,甘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种微量元素。南五味子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木脂素类、三萜类、多糖、有机酸等,其中南五味子甲素、乙素和丙素为3个新的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南五味子甲素和五内酯甲对艾滋病毒蛋白酶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故南五味子是天然的野生水果和名贵药材[1-3]。

南五味子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喜阴湿环境,阴坡喜光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湿度大而排水好的酸性土、中性土均能生长良好,根系发达[2-4]。由于自然条件下产量低,市场上果实鲜有销售,而且大多用于入药。同时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野生南五味子得不到足够光照,使得面积和产量日趋减少。目前国内外对南五味子适宜性和物候期都有一定研究,但受经纬度和海拔及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物候期千差万别。本研究对当地气候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根系发达、萌孽力强的特性,对野生南五味子进行平茬移植驯化,观察其在栽培地的物候期,了解其适应性,为当地发展南五味子特色水果产业、合理安排农事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南五味子基地建于2016年10月,试验地点在庆元县濛州街道大阪洋村大坑梨脑自留地,海拔389 m,地理坐标119°04′44″E、27°38′14″N,山底平地,坡向西,北向为菜地,东向为杉木林,西向为毛竹林,之下是农田,土壤为红壤,面积1 hm2,共计60株,株间距4 m×3.5 m,其气候因子与原生地基本相同。

作为引种移植试验的野生南五味子,由农户从浙江省庆元县境内海拔742 m的西部地区-屏都街道菖蒲洋村和东部地区-海拔488 m五大堡乡西洋村采集提供,要求根系发达,健康无病虫害,藤径0.4~1.2 cm,茎长15~150 cm。

1.2 方法

1.2.1 气候因子调查

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南五味子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和降水量及相对湿度[5]。适宜南五味子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要求的年平均温度在10~16 ℃,3—6月平均温度10 ℃以上,7—8月平均温度20 ℃左右,无霜期190~260 d;适宜南五味子生长要求的年降雨量为600~9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应在60%~70%,生长季节湿度应在70%左右。根据2016—2018年庆元县部分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适合南五味子生长的适宜时期。

1.2.2 处理设计

在南五味子基地选取栽培试验地1块,长32 m,宽8 m。平茬即从植株基部剪去枝条的作业,剪口下残留的枝条,长的称为桩,短的称为橛[6]。取16株野生南五味子平茬(其中15~50 cm橛8株,51~150 cm桩8株),在栽培地移植驯化,挂牌标号。其中,2017年3月试种10株(2号为150 cm 1株,3号为57 cm 1株,15~50 cm 8株,分别为1号,4~10号),2018年2月试种6株(51~90 cm,分别为新3号,11~15号)。均采用常规管理。

1.2.3 调查项目

全面实测栽培地平茬南五味子。当年调查指标为成活率、地径及茎长,次年调查指标为地径、茎长、冠幅及产量(单株果实数量和单果重上限)。调查时间为当年2017年至2018年9月下旬,次年2018年至2019年7月下旬,并分别登记。

桩橛萌蘖等级。萌蘖共分5级。全株无萌蘖,记为0;轻微,单个桩橛最多萌蘖侧枝少于3个,记为1;中度,单个桩橛萌蘖侧枝3~6个,记为2;重度,单个桩橛萌蘖侧枝超过6个,记为3;桩橛萌蘖基生枝,记为4。统计记录数据,计算萌蘖株率和萌蘖指数。

萌蘖指数=(轻度株数×10%+中度株数×50%+重度株数×100%+萌蘖基生枝株数×80%)/总株数。

物候期观察。于2017年3月25日至2019年8月25日,根据各生育期特征确定南五味子的物候期,并记录。返青:植株开始萌芽、到生长出第1片真叶。现蕾:植株生长出第1个花蕾到开花之前。始花:植株的花序开始绽放的第1朵花。盛花:开花植株超过50%。末花:开花植株仅剩10%。结果:植株单花授粉花谢后果实开始膨胀。果实生长期:果实开始膨胀到果实着色。果实成熟期:果实着色到果实采收。休眠期:植株不再生长。

1.2.4 数据分析

观察和收集数据,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因子

2.1.1 温度

根据庆元历史气象数据,2016—2018年极端最高气温40 ℃,极端最低气温-9 ℃。根据庆元县气象局提供气象数据(表1)可知,庆元县近3 a的平均气温在18.7 ℃左右,在南五味子生长要求的年平均温度范围之内(略高);3—6月平均温度19.8 ℃,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8.2 ℃,年平均无霜期245 d。基本可满足南五味子生长发育的要求。

表1 庆元县近3 a月平均温度

2.1.2 水分

庆元县2016—2018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5%、79%、73%,生长季节湿度分别为87.7%、82.7%、72%。由表2可知,近3 a降雨量是适宜南五味子生长要求降雨量的1.7~3.5倍。故基本满足南五味子生长要求。

从表2中可以看出,庆元县近3 a的年降雨量为1 535.6~2 111.3 mm,平均为1 767.7 mm,在南五味子生长需水范围内。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7.3%~12.9%,平均为10.1%,此时南五味子正处于休眼时间,需水量最少;春夏降雨量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73.8%,在南五味子的生长期内,有利于南五味子花蕾和叶的生长,但不利于早期花授粉。3—6月是营养生长的旺盛期,也是需水的最关键时期。秋季降雨量较春夏季有所下降,有利于果实的充分成熟。可见庆元1 a的雨水分布可以满足南五味子生长的需要。

表2 庆元县2016—2018年的月、季降水量

2.2 移植驯化成活率及生长量

本研究表明,引种移植成功后,不同茎长的南五味子在次年均能爬上1.8 m竹棚架面,开花结果,但不同平茬茎长的野生南五味子长势不尽相同。由表3可知,在2—3月进行移植驯化,平茬15~50 cm和51~150 cm南五味子移植驯化的成活率分别为100%和75%;当年茎粗分别增长0.9和1.7 cm,茎长分别增长60.5和125.0 cm,说明平茬能有效促进根系增长,萌发隐芽,根系越发达,向树体输送养分和水分能力越强;次年茎粗增长2.7和1.9 cm,茎长分别增长123.3和41.7 cm,树冠增幅分别扩大0.49和0.51 m2,单株果数达53个,单果重达143.91 g,说明平茬能有效增大移植驯化植株的光合面积和结果面积,次年即进入初产期。结合叶色深浅、叶片薄厚评价植株树势,移植驯化南五味子适当平茬藤茎长,使其树势明显增强。

表3 平茬南五味子移植驯化成活率及生长量

2.3 桩撅萌蘖情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平茬南五味子2、3月试种均能萌出新梢,但3月试种的2号150 cm、3号57 cm未能成活,可能是该季节树梢已萌发、树液流动性强、蒸腾作用快速、加上茎长过长,使植株严重失水导致死亡。相反,8号因受到人为意外拨动,地上部分去除,萌发7枝基生枝,第3年枝条通直粗壮,长势旺盛,果量达33个。有研究结果印证了这一点[6-9]。

由表4可知,平茬15~50 cm和51~150 cm相比,南五味子移植驯化萌蘖指数、中度桩橛萌蘖等级相近,但基生枝株数后者低于前者。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平茬南五味子移植驯化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基生枝,以橛萌蘖为主,桩萌蘖次之。

表4 平茬南五味子桩撅萌蘖株率及萌蘖指数

2.4 物候期

2.4.1 生殖生长

南五味子花朵开放呈规律性动态变化。就果园而言,3月10日返青萌芽,3月15日展叶,3月16日至5月8日春梢生长。4月8日肉眼可见米粒大小的小花蕾,此时花柄、花瓣无法辨别。雄花于6月3日开花,12月8日谢花;雌花于6月6日开花,10月28日谢花。但也有例外,可能是品种不同,果园10号植株雌花早于雄花开花,5月22日雌花展开,5月24日雄花展开,故花蕾期至少45 d,花期长至少4个月,具有很高的观花价值,供游人观赏。就单花而言,雄花蕊红色,雌花蕊浅绿色,点缀花冠。花蕾露出肚皮可辩雄雌,2~3 d后雄雌花瓣开裂展开。雌花冠展开后逐渐萎缩凋谢,手摸雌花柱头有黏液,持续3 d。雄花授粉后脱柄落地,撕开雄蕊有黏丝,维系生命1 d,当天鲜艳,与有关文献记载的相符[10]。

2.4.2 果实生长

本果园5月27日进入果实膨大期,果径由1 cm逐渐膨大至7 cm,果色由深红色转为暗紫色。9月16日分批次转红成熟,故果实膨大期至少4个月,即5月27日至9月16日,这可能是10号植株10月下旬开花不结实的原因。10月1日采摘第一批果实,共9批,最晚1批于12月8日成熟。说明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庆元县南五味子果实膨大期,9月中旬至12月初为果实成熟期,与文献记载不符[11],应予以纠正。12月至次年2月为南五味子休眠期,即果期长达188 d。故具有很好的观果价值。

3 讨论

笔者从适应性研究着手,早春采集野外南五味子苗木在栽培地进行引种驯化,未进行人工灌溉仍生长良好,完成了生命周期,说明南五味子在庆元县适应性良好。南五味子因品种不同,花期、花色以及产量有所不同。以10号引种驯化果树为例,其雄雌花早于其他果树2周开花,花色为粉红色,而其他果树为黄色,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果树,能否成为优良品种有待观察选育。平茬南五味子移植驯化获得成功,于次年进入初产期。但本试验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平茬茎长幅度大,株数少,树龄不一,没有重复,故有必要进行高海拔、平茬长度幅度小以及实生苗培育对比试验,并进行显著性分析。

据笔者野外观察调查,南五味子在海拔300 m的竹口镇和海拔1 500 m的百山祖镇山地丘陵以及海拔1 200 m庆元林场的巾子峰均有分布生长。南五味子植物资源十分珍贵,需要仔细的保护,应积极引种,加强迁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圃,为早日实现规模化栽培打下基础,但这种方式不适于大面积人工栽培,不利于水土保持,应禁止采用[11-12]。多花黄精属阴生植物,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根据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研究团队研究表明[13],在锥栗林下种植多花黄精,4 a可收获,单位面积产干黄精7 500 kg·hm-2,单位产值37.5万元·hm-2,除去生产成本净收入7.5万元·hm-2。故建议利用南五味子棚架进行林下多花黄精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庆元县株数五味子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HPLC法同时测定五酯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