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

2021-08-17朱颖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广度人教版深度

朱颖

[摘   要]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载体。文章从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和课程难度四个方面对人教版、湘教版和晋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地球和地图”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地理教材“地球和地图”部分难度人教版大于湘教版,晋教版难度最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9-0081-03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需要用到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教材的深度和难度深刻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随着新课改在各地的深入实施,在“一标多本”的现状下,由于不同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各版本教科書在内容难度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教材的难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课程难度是一个衡量教科书质量的重要指标 , 课程难度模型是评价教科书难度的一个定量分析模型。

目前对于地理教材难度的比较已有大量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张莉、董婕着重于比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杜东林、张艳秋则重点对“地球上的大气”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无独有偶,彭清思、范泰洋也以此部分为例,比较陆台高中地理教材难度,认为人教版必修1难度大于龙腾版地理1;曾莉毓则重点对“地球上的水”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在研究手段上,李文田、李家清运用课程难度模型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的课程难度变化为1983年版>2000年版>1995年版>2008年版;蒋连飞、段玉山、周维国基于教材难度计算模型对九国初中地理教材“地球”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初中地理教材难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知识广度相对偏大、知识深度居于中等水平的结论。此外,曾莉毓、张莉、董婕等人也通过课程难度模型对教材难度进行比较研究。由此可见,大部分学者均通过课程难度模型对教材难度进行分析研究。

以往的教材难度比较分析研究都倾向于高中地理教材,对初中地理教科书研究甚少,而初中地理学习对于学生之后的地理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其的研究也很重要。本文选取的“地球与地图”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开篇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大部分地区所用教材为人教版、湘教版以及晋教版。基于此,本文以“地球和地图”内容为例,通过应用课程难度模型,对这三个版本教材的难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课程难度模型

史宁中教授认为,课程难度至少受三个基本要素的影响:课程深度、课程广度与课程时间。在建构课程难度模型时,有如下假设:“我们所研究的课程内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理解的。”课程难度模型如下:

N = α (S / T)+(1- α )(G / T)(0< α <1)

N——课程难度;S——课程深度;T——课程时间;G——课程广度;S/T——可比深度;G/T——可比广度;α ——加权系数,反映了课程对“可比深度S/T”或者“可比广度G/T”的侧重程度。

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加权系数一般取0.5,即课程难度不应当过浅或过深。

文献分析表明,在众多教材难度比较研究定量分析文献中均采用此模型。因此本文也采用此模型进行三个版本地理教材难度比较分析。

二、三个版本地理教材内容对比

本文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012年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012年版)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012年版)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具体如表1所示。

三、三个版本地理教材难度比较

这里所说的教材难度,是指教材本身的客观难度,不包括教师固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环境等影响因子。

(一)课程广度

课本每一章节的小标题为一个完整的二级知识点,根据二级知识点的数量来量化课程广度,数量大则广度大,数量小则广度小。通过这一方法,对三个版本教材的课程广度进行比较分析。

就课程广度而言,人教版教材课程广度远大于晋教版及湘教版,而晋教版又比湘教版的广度大。由此可知人教版知识的覆盖面最广,而湘教版知识的覆盖面最窄。由表1可知,三个版本教材有着相同的知识点,比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形图等,说明三个版本教材对重点知识内容都进行重点讲解。但三个版本教材也有较大的内容差距,其中人教版、湘教版教材侧重讲解了地球以及地球仪,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版教材侧重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寻找,以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而晋教版教材则更加偏重于地图的识别及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图、识图、辨图。

(二)课程深度

课程深度,是指课程目标要求的高低,一般用目标动词来衡量。史宁中教授在研究中为课标内容中对应的目标动词赋值,并算出其平均值作为课程深度。对于地理教科书的“课程深度”赋值,本文采取的标准是李文田、李家清教授所整理的知识深度赋值标准,对不同学习目标赋值,其中赋值越大代表知识点的水平要求越高,如果课标没有提及这一维度,则赋值为0。

就课程深度而言,湘教版教材深度最大。课程深度泛指纵向思维深度,不仅涉及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抽象程度,还涉及课程内容的推理运算及演绎过程。晋教版和湘教版对于体验性目标的要求较为具体,“养成”“树立”“关注”等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出现频率较高,且湘教版多出现“理解”“对比”等知识性目标,因此,湘教版教材的课程深度较大,晋教版次之,人教版教材的课程深度最小。

(三)课程时间

课程时间是指学生学习相应课程所要花费的具体课时,一般是以教材对应教师用书中建议的课时来表示。人教版T=8,晋教版T=10,湘教版T=8。由此可知,晋教版教材课程时间最多,而人教版和湘教版教材课程时间较少。

(四)课程难度

根据上表数据,取α=0.5,代入课程难度模型得出:

N1=0.875+0.225=1.1

N2=0.55+0.2275=0.7775

N3=0.5+0.36=0.86

由表2可知,在可比广度方面,人教版的可比广度(1.75)大于晋教版(1.1)和湘教版(1)。其中人教版分别高出晋教版和湘教版的59.09%和75%,晋教版的可比广度比湘教版高10%。分析其原因,人教版的課时数较少,且知识点数量比较多;晋教版相反,知识点的数量较少,课时数多;湘教版知识点数量少,课时数较少。

在可比深度方面,呈现出如下顺序:人教版(0.45)<晋教版(0.455)<湘教版(0.72),即湘教版的可比深度比人教版高出60%,比晋教版高出58.24%,而晋教版的可比深度仅比人教版高出1.1%。原因在于,湘教版的教学目标深度要求高,而课时数则较少。

基于课程难度模型,可得出人教版课程难度(1.1)最大,湘教版(0.86)次之,晋教版课程难度(0.7775)最小。造成这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教版课程广度大,但课程时间短,这就增加了其难度。而晋教版虽然课程广度大于湘教版,但其课程深度较湘教版小,课程时间也远多于湘教版,因此其课程难度较湘教版小。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三个版本教材的“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内容为比较主体,得出的结论是人教版教材在课程广度上囊括了重要知识与内容,但是其课程时间较短,课程深度较小,出现了“广而浅”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所侧重,明确教学目标,恰当地把握重难点,让学生学习到鲜活的地理;而湘教版教材课程深度较大,课程广度较小,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增补部分知识内容,多运用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以便学生理解与掌握该部分内容;相较而言,晋教版教材课程广度及深度适中,但课程时间有点冗长,教师可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可适当增加一些地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地理充满兴趣与好奇心,为学生日后学习地理奠定良好基础。

科学合理地选择与使用地理教材关系到地理教学质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科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莉,董婕.高中地理教材内容难度的静态定量分析: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J].地理教学,2014(7):26-28+43.

[2]  李文田,李家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课程难度变化的定量分析: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5):65-69.

[3]  蒋连飞,段玉山,周维国.九国初中地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以“地球”主题为例[J].地理教学,2017(5):4-9.

[4]  史宁中,孔凡哲,李淑文.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51-155.

[5]  孔凡哲.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41-46

[6]  杜东林,张艳秋.基于“一般法则”的高中地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10-13.

[7]  彭清思,范泰洋.陆台高中地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J].地理教学,2018(3):12-15+11.

[8]  曾莉毓.中美高中地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以“地球上的水”为例[J].地理教学,2017(15):9-12.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广度人教版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中学编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