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教协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式与机制研究

2021-08-17黄少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4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就业能力

[摘 要]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成为高等学校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科教协同的育人模式出发,分析科教协同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育人机制,进一步研究科教协同对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育人价值,给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和对策建议,将对学校资源配置,优化教学模式,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乃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科教协同;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OBE理念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式探索”(2017JGA199)

[作者简介] 黄少波(1977—),男,山东青岛人,法学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发展伦理与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4-0065-04   [收稿日期] 2021-01-25

科技与教育的密切结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工作很重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产学研结合等,都与教育工作紧密相关,科技教育要搞好分工合作。”[1]为适应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高校应打破传统教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壁垒,搭建教学科研的合作平台,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素质。

一、育人模式:科教协同育人是就业能力的基础

教学和科研是地方理工科院校的两项重要的基本职能,伯顿·克拉克(Clark,B.R.)说:“现代大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更为根本,也没有任何问题在学术界内外有如此肤浅的想法和倒退性的批评”。[2]

将对教学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强调“传授固定和客观的知识”;第二层次强调“展示理论如何用于实践、开启学生对概念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感知”;第三层次强调“从不同的视角探索理解方式、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等”。[3]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活动,也是通过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认知的活动。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教师是科学研究的组织者和承担者,也是培养大学生的教育者。科学研究过程就是“研究创造它,综合发展它,教学传播它,应用转化它。可见,研究是源头活水。对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非常显著。”[4]

“通过科研,有利于教师准确地认识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掌握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最新的现代科技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中去。”[5]科教协同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环节中的知识传授、实践教学、思想提升与科研过程中的研究创造、创新实践、成果应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等,核心在于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今后就业储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说,在理工科高校中实施科教协同,促使教师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更新教学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社会的适应知识,培养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前沿和适应今后工作的能力。

二、育人机制:科教协同育人是就业能力的关键

科教协同促进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主要是发挥科教协同育人在促进理工科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主渠道作用、厚实培育基础、强化培养优势,实现“三个”协同即目标协同、体系协同、机制协同,促进“五个结合”即专业思想教育与爱岗敬业教育结合、基础知识与科学前沿结合、科研与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推动高校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共同生长、实现“1+1”大于2的功效。

(一)主体协同:就业能力培养的基础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质上是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即大学生如何获得“体面劳动”“应对技术和市场变化”的能力资格。高校教师具有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从事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系统且需要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过程,很多研究发现来源于长期积累,要求知识沉淀和专注力。学生通过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跟随教师去学习、实践,提升洞察力和敏锐度。经研究发现,在实践经验丰富度的作用下,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收获增量曲线呈现“小—大—小”的变化趋势,曲线轨迹呈现倒“U”型;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收获总量的增长呈现“慢—快—慢的上升趋势,曲线轨迹呈现罗杰斯特“S”形曲线[6]。因此促使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团队精神和能力素养。

(二)目标协同:就业能力培养的强优势

新形势下国家科教政策的基本导向就是要实现科教融合,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拥有高水平科研优势和多平台科研实践场所,如何推进科研辅助教学成为关键。从宣传思想工作的角度来说,科研育人主要是指通过科研活动来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思想品德[7]。

科研育人是大学“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其价值追求包括:引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激发学生追求创新精神;规训学生养成优良学风等[8]。实现科研育人的价值追求,要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准确认识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将科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科教协同、教研相长,厚实科研育人功能,提升教学的活力与张力,拓展教学的广度与厚度。教师、学生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目标协同中实现知识的发现,促使教师将科研成果知识化,对提升学生就业中的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三)過程协同:就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他们会主动思考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创造性水平大大提高。”[9]高校教学始终体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教学过程是教师将理论知识、前沿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工业、科技发展成果相结合,实现知识体系化和融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教学促进科研。同时,教学过程也是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过程,要求受教育者在学科专业基础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对变化环境中的事物做出有效分析并采取反应,过程协同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就业能力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