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教育下的美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021-08-17田园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4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审美教育美育

田园

[摘 要] 山东省各高校应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将包括美术、审美分析、色彩学、音乐、电影点评等美育美學的课程纳入了基础学科的系统范畴内,向全部的大一大二新生开放,要求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们拥有基本的符合规范的审美能力和眼光。但是在普遍更注重考试成绩,尤其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侧重于专业课的当下,美学美育课程,进展困难,无法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自然也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情操的初始目的。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造成美学美育课程开展困难的原因,以及分析如何将美学美育课程开展下去的对策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美育;美学;审美教育;应试教育

[作者简介] 田 园(198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山东交通学院产品设计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4-0025-04   [收稿日期] 2021-03-01

一、高校美学美育课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将国民素质再提高一个台阶,也因此在2019年4月由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高校美育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政府明确并且支持其发展的高度,明确了以美育人的育人目标和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美育与德育和智育是享有同等地位高度的,但是在现实中,美学美育却很难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还是与中国教育环境当下的应试教育有冲突导致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一个重视学历水平的国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一直在各个领域致力于赶超国际水平,包括科研,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因此中国非常重视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培养有能力、有作为、有水平的高学历科研人才也一直是中国教育的重点,这就形成了应试教育。在中国人的普遍认知中,只有通过了学业学位学历的考试,才证明自身的学习能力,科研水平,才能为国家做更多贡献,才能被国家重视。这样的现状直到21世纪初期才有所缓解,人们开始意识到,孩子本身不能只注重考试成绩好,他们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才能走得更长远,给国家做更多的贡献,于是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但是在中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些对中国人仍然非常重要的考试中,注重语数外,重视专业课,就是独独不见美学美育内容,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又重新走回了应试教育的圈子去。

大学生时期是整个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成年,他们需要成熟的去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职业规划,是否考研就成为他们追求学历道路上的下一个目标。大学生是还没有经历过社会实际的仍具有孩子气的成年人,但同时他们也是最务实的成年人[1]。在素质教育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学的业余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有各种社团、团队、小组供学生们选择,发展他们的喜好,培养他们除学习以外的兴趣和能力,刚刚经历过痛苦的高考岁月洗礼的学生们,兴奋的投入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去,可很快务实的大学生就发现,这些社团小组的活动,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现实的利益。老师注重的还是他们的成绩,求职者注重的是代表他们是否优秀的四年大学生活的奖状和证书,在现实的驱动下,学生们开始逐渐放下课余生活和社团等活动。素质教育经历第一次寒冬。

自2015年后,国民素质的提高再次成为人们重视的重点,国家开始推行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口号彻底贯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2],开始在高校将美学美育课程纳入基础学科。现实情况是,美学美育课程在大学阶段,被列为选修课的美育课程选课率不高,被列为基础必修学科的美育课却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普遍更注重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专业课的发展。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重新开始学习美术,音乐等,确实与他们的实际需求不对口,很难引起他们的重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对现状的分析

1.高校对于美学美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高校中,受长时间的传统授课形式的影响,现在的高校美学美育的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美术鉴赏、音乐等课程还是以教授基础知识,理论内容大于实践内容,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行的。而美学美育课程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毫不相干,甚至与他们日后的职业规划也挂不上钩,使学生完全没有学习课程的兴趣和动力。而且,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还是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作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没什么参与度,自然他们就没有主观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生都希望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表现在主观学习性上,也表现在接受知识等方面。

2.美学美育课程目标培养不明确,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各高校应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开设美学美育课程,但并不清楚美学美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手段是如何实施的,连教师都不清楚自己通过美学美育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只能更迷茫。现今高校中的美学美育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对美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开办美学美育的课程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欣赏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正确地看待事物,发现更多的美,让学生在美育课程中欣赏了不同形式的美之后,在生活中也能延续这种对于美的发现。但目前的高校美学美育教学受到现实的诸多限制,使得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这一目标并不能按照预期完美的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教学。

3.高校本身不重视,传递给学生错误的信号。在中国几十年传统教育的影响下,高校普遍更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也一成不变。加入美学美育教育后的高校,并没有改变自身对于科研人员的培养的决心和目标,添设的美学美育课程在高校领导阶层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上向下传达的信息被学生错误的接受,认为美学美育课程只是“混日子”的学科,不必受到重视。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哪怕原本还有一点兴趣爱好的同学,也都向现实低了头,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程,而非美学美育课程。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审美教育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美育教师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