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2016-11-21周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关系新课改

周婕

摘 要 在“素质教育”已经非常耳熟能详的今天,我国的大部分基础教育依然在进行着应试教育。然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代表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失败,相反的这正是改革的必经过程。应试教育和课程改革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基本出发点和目标达成的方式的关系,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本文从现阶段新课改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应试教育存在的必然性和在持续推广课程改革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应试教育 新课改 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次的课程改革在我国拉开了帷幕。然而从2001年到现在,十余年过去了,“素质教育”、“减负”这些词语在成了一提到课程改革就会提到的相关概念。然而直到现在,课改一直都在进行,而孩子们的书包却越来越重。所有的“素质教育”都变成了新的负担,只要学校一搞课改,一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学生们就必须得在完成应试作业的基础上再来应付素质发展的任务。因此现在还有很多老师和学生对课程改革几乎是持否定态度的,将其看作是日常学习和教学任务之外新的负担。

难道是新课改出了问题?新课改的最终是实现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更好的发展,可是现在连家长和学生都显得不愿意接受了,难道我们不应该进行课程改革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1课程改革和提出素质教育的背景

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教师的教授和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这种教育模式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有关的。从洋务运动创建新式学堂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无论是培养洋务人才、救国之士,还是在新中国培养国家的建设者,都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以知识为本位的教授式的教学方法便是大规模培养有知识人才的有效途径。我国自1997年恢复高考后至20世纪80年代,国家正在建设,急需人才,应试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教育也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人人都想上学,但是否人人都能上学呢?我国人口众多,而优秀的教育资源却相比而言十分不足。因此,严酷的考试选拔制度又一次被重视起来。通过考试就能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们的目标变得很清晰——针对考试进行教育和学习。应试教育应运而生。

而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知识的掌握,还要求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新课改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这种教育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正视和重视的发展方向。我们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素质教育,是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应试教育和新课改并不是对立关系

应试教育是我国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基本现状,而课程改革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这两者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应试教育反映的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即现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应试教育仅仅依靠新课改是无法也不能再短时期内解决的,因为它是基础教育领域内诸多矛盾的集合体与聚焦式的反应。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跟源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的“减负”如果能够取得成效,那么必是以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获得全面提升为基础。只有随着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总体达到相对均衡发展,供求关系趋于缓和时,换句话说,只有当人们不用通过考试选拔都可以去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时,在诸多教育合力的作用下,应试教育这种现象才能逐步消解。这正如“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这个问题一样,我们的教育是有责任的,但不能也无法负担起全部责任。因为教育的问题不能仅在教育的领域解决。

因此我们不能说进行了新课改就不能有应试教育,或者应试教育只要还存在新课改就是失败的。

另外一些地区和学校对新课改的理念了解的比较片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极端:要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力求创新,靠近西方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却不结合实际情况,倒是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要么对新课改存在疑惑和质疑,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损害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不敢也不愿意在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和模式上进行改革,或者直接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直接硬加在原有的教学任务上,使学生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这两种情况都是错误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新课改实质上应该是一种适应性改革,需要一个渐进的转化过程。

改革有技术性改革和适应性改革之分,前者是由适当的解决办法和程序的问题,而后者则是需要试验、新发现、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问题。换言之,技术性改革只要是新方法得以应用,设备先进,遵循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改革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工厂、企业的技术革新与改造。而适应性改革则不能,没有现成的规律和程序,需要人们不断的摸索和探求。当前的新课改正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对知识及其价值重新进行定位,考察建构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活动方式。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接受新观点,调试旧思想,经历挑战和抉择。这场抉择不是朝夕之间的举手之劳,这场抉择所引发的改革也不可能一刀切的抛弃掉应试教育,一蹴而就。

3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逐步推进新课改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新课改不是一句叫了十几年的口号,更不是只会做表面功夫应付检查的教学形势变化。新课改应该包括课程改革和观念变革:

(1)新课改在教育理念上强调教育的人性化。这种人性化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强调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进行教育,注重情感沟通,情感交流和师生之间实实在在的关怀。在传统的教育当中,知识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围绕着“如何最大限度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展开的。因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被当做了知识的容器,只是一味的接收知识,而没有主动的理解和互动。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接受者,双方缺乏情感交流,甚至存在一种强迫关系,缺少人文关怀。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知识只是学生作为人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而不局限于考试成绩,将学生看做是有无限潜能的正在发展的人而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另外教学的内容从单纯的抽象知识灌输变为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将学生看做有思想有能力的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所强调的。这样的教育少了冷冰冰的知识灌输,而是多了对生活的探究,对美的追求,对人生的向往以及师生间彼此的理解与关怀。

(2)新课改在一线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很多学校甚至很多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属于“昙花一现”。只在应付上级检查时做出课程改革的样子而平时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或者是在别的学校学习到了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就直接嫁接过来使用,结果学生和老师都接受不了,影响了教育质量,从而对新课改产生了怀疑甚至不愿提及的态度。这都是因为缺乏系统性造成的。改革是一项有始有终的系统工程,具体到一线学校也需要从思想上先接受,做法上先学习,然后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色指定出本校的课程改革计划并严格实施,循序渐进的进行改革。如果改革缺乏系统性,今天这里改一改,明天那里补一补,不仅学校教学方向变得不够清晰,教师也会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更是不知道怎么学,教学质量当然不会好。

(3)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可操作性。每每提到新课改大家总会想到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新的高科技硬件设备。然而在中国很多不发达甚至是贫困的地方,很多教学方法都很难实施,更别提先进的硬件设备了。只有当我国的教育公平持续推进,不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象,因此在那些地方推行新课改一定要注意可行性,要以改变观念为主,改善硬件设施为辅,利用现有的条件最大可能的使学生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另外对于一些西方的先进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与管理方法不能直接照搬过来,一切的学习都要建立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我们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与方法需要与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够盲目迷信西方成功案例,要注意这些新经验在本校的可行性。

4结语

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不是革命,不能够从根本上推翻再重建,不能够强调大破大立,而是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进行。孔子强调的因材施教与新课改的某些理念是类似的,因此从某些角度来说新课改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外来事物,而是在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中的新发展,这是一个承旧启新,新旧相连的过程。就像前文中提到的,我们的新课改的确是给我们的教育穿上了新鞋,这双新鞋会帮助我们沿着熟悉的老路逐渐地过渡到平坦的新路上去,尽管中间可能会碰到荆棘和沟渠,路旁也或许有别人的疑惑和质疑,但这些也不能阻止我们探求康庄大道的坚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邓银银,杨沙.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渐变与“包容性”推动——对杨尧忠素质教育论从新评价和发展[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4(02):43-48.

[2] 崔丽丽.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6(2):232.

[3] 陈尚达.应试教育与课程改革辨析[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3):58-63

[4] 孙薇,郁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水火不容[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23-25.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关系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