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学校教育的新维度

2021-08-17马小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班务劳动班级

马小燕

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劳动情况调查,全校2345个学生中,平时能主动在家里承担家务劳动的只有458人,大多数是在家长的强制下不情愿地参加家务劳动;每周参与劳动的平均时间仅为30分钟;喜欢劳动的学生仅占全校学生的10%左右;在问到最喜欢什么劳动时,有25%的学生说没有喜欢的劳动。我们随机选了一年级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全班47个学生中,有59%的学生每天是家长给穿衣服,67%的学生每天由家长洗澡,78%的学生每天由家长整理书包。通过对教师的询问,发现这三项数据中都有的学生平时在班级自理能力极差,经常丢三落四、弄坏东西,而且上课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成绩也令人担忧。相反,自理能力强的这部分学生思维清晰,做事有条理,管理能力也强,大多数都是班级中的佼佼者。

一、开辟劳动教育基地,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培养参与劳动的意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劳动,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将校园可开发可利用的地方都充分利用起来,将校园打造成生机勃勃的“劳动乐园”,让学生随时可以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和快乐。

1.“乐植蔬菜园”——种植各类蔬菜的劳动基地

我们将这块菜地划分为若干等份,中高年级每班认领一块种植基地,从任课教师中选择一位年龄较大、有种菜经验的教师作为基地辅导员,利用社团活动、课间和放学后的时间,和班级学生一起播种、拔草、浇水、施肥,还可以请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参与进来。基地种植的蔬菜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奖品,有时也会给学校食堂提供蔬菜。你让学生单独去参与某项劳动,可能他会缺乏兴趣,但是如果让他和教师一起劳动,学生就会兴致勃勃,乐于表现。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也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菜地做比较:同样的种子播种下去,哪边的菜长得好,为什么?为什么有的菜在冬季长不出来?哪些蔬菜喜干,哪些蔬菜喜阴?……带着这些问题去参与劳动,学生会边劳作边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劳动也会变得格外有乐趣。

2.“开心小果園”——在蔬菜园旁边开辟的一块果园

里面种着柿子、葡萄、枇杷等果树,由于果树比较难打理,所以我们安排了食堂师傅在下班后协助班级进行管理,学生主要是负责给果树浇水,观察果树的生长过程,记录下它们的变化,形成研究性小报告。每逢果树结果成熟的时候,我们就会组织学生进行采摘,比一比哪个班级的果树收获最好。也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小区进行义卖,卖得的钱可以作为班费,也可以帮助班级生活困难的学生。学生亲身体验到劳动不仅可以带来乐趣,还能让生活越来越好,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在果同旁边开辟了一小块“中草药园”和“花卉园”,种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和花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项目参与进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

3.校外劳动基地

校内的劳动基地毕竟规模有限,为让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更深入,我们找到学校附近的一处大棚种植基地和一处茶同作为我们的校外劳动基地,每个月带领学生到基地参与劳动一次。校外劳动基地面积大、范围广、品种多,让学生们见识到了更为广阔的劳动天地。通过与基地工作人员的沟通,学生们对蔬菜种植和茶叶种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体会到每一种农作物都来之不易,种植过程的艰辛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幸福生活都是靠劳动来创造的,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棵蔬菜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要好好珍惜,不能浪费。我们三年级有一位家长特地找到班主任,说他的学生自从参加了学校的种植社团,回家会主动做一些家务,最大的改变是知道勤俭节约了,尤其是吃饭再也不挑三拣四,家长感到非常欣慰,希望教师能在班级表扬他,鼓励学生继续将这些好习惯保持下去。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正在让师生的行为习惯悄悄地发生改变。

二、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实践活动,锻炼参与劳动的技能

一提到劳动教育,大多数学生就会有苦和累的直观体验,本能地排斥它。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面向学生的全部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勤劳、踏实的劳动精神,形成乐于尝试、勇于探索、阳光自信的劳动个性。

1.“找寻身边最美劳动者”摄影、征文、演讲比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世界是单纯的,是极易被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感染的,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找寻身边最美劳动者”摄影、征文和演讲比赛,通过学生的眼睛去发现劳动者的美,通过学生的文笔去展现劳动者的不易。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走近身边形形色色的劳动者,感受劳动者最质朴、最纯粹的美,从而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2.“传统佳节,大显身手”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最主要的形式便是体验。在每一个传统佳节到来之际,学校都会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例如,端午节,会以“安康”为主题,以年级组为单位,学生自主报名,和教师一起组队,参加学校的包粽子大赛,学生大多数没有这样的实践经验,所以都会提前在家跟着家长学习一下包粽子的技巧,反复练习,力求为本年级组争光。中秋节,我们会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冰皮月饼;元旦,组织师生一起包饺子;等等。每一个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组织一项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迎接佳节的到来。2020年中秋节,我们还将师生们精心制作的月饼包装好送给了交警中队、派出所、医院、社区和学校旁边的孤寡老人.学生们说:“警察叔叔和医生是最辛苦的人,我们放假了,他们还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的心里话也道出了自己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敬佩之情。

3.班务和家务承包制

现在的学生做事缺乏条理性,也不愿在劳动中积极思考,这是长期缺乏锻炼的表现。为此,学校每个班级都实行班务承包,班级每个岗位都有人专门管理,有“灯长”“门童”“讲台清道夫”等不同的岗位,每个月会轮换一次,每个学期力争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一次,每个月都会评选出“最佳班务承包员”,由他给大家讲述在这项班务劳动中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让同学们明白把事情做好不仅仅需要参与的热情,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学期结束时还会评选出“最具创意班务承包员”,让在每一次平凡的劳动中愿意动脑筋、解决问题有新意的学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同样,我们还在班级开展家务承包活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知晓学生在家承包家务的情况并进行定期的评选与表彰。看似简单的小劳动,却在不经意间磨炼着每一个学生的劳动意志。

4.在“社会大课堂”中感受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来源于生活,也创造了生活,所以,实实在在的劳动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去工厂、下车间、到乡间,参与社区的公益劳动、工厂的生产劳动、机关的服务劳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学生在增强劳动意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会组织学生到一些工厂车间参观,有的时候也会动手实践。如在一家玩具厂,学生动手参与到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感受到车间工人的辛劳与不易,有一个学生的妈妈就在这家玩具厂工作,他说:“真不知道我妈妈原来在工厂工作这么辛苦,我回家后要多帮助她做一些家务活,不要妈妈替我操心。”淳朴的话语流露出学生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们组织学生协助街道、社区做好宣传工作,发放传单,做小小讲解员,到小区去宣讲人口普查的意义和流程,每一個学生都自愿做好家庭讲解员,这一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们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能,也让他们脑海中有了“人口普查,人人有责”的意识。

生活中劳动无处不在,我们也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社团活动、德育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培育勤劳踏实的劳动品质。例如,学生运动会,我们以“乐运动,增强体质;爱劳动,塑造美德”为主题开展了体劳结合的运动会,开幕式上,一部分学生以各式农作物的装扮亮相,还有一部分学生身着各个民族不同的劳动服饰入场,大家都纷纷发出赞叹声。在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上,我们也有所调整,集体合作的“搬运农作物”登上了比赛的舞台,“叠衣服叠被子”的比赛让学生们跃跃欲试,他们把平时锻炼积累的技能都使出来了,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用劳动评价体系,体验劳动活动乐趣,激发参与劳动的热情

公平公正有效多元的评价方式是劳动教育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对学生来讲,及时有效的评价更容易激发他们持续参与的热情,我们采用“一日一记录,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价”的方式,给每个学生配备一本“我的劳动记录本”,主要从每天的班务承包、家务承包,每次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予以记录,在每一次记录的旁边,都要有证明人的签字和评价,每周在班级进行展示和总结,班主任及时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劳动经历,便于每月评价表彰时有根有据。根据学生承担劳动内容的不同,我们采用“五星”评比制,即“勤劳之星”“岗位之星”“服务之星”“技能之星”“创造之星”,每月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颗星,学期结束时,按照集齐的星的个数和类别进行综合评比。评比时,我们邀请了家长、社区人员和学生的同伴参与,他们的评价也占到一定的比例。我们还会将学生参与劳动的视频或者照片发到微信公众号和学校网站进行投票评比,让更多的人及时关注和点赞。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育人应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理念,培养勤劳踏实的劳动精神和品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猜你喜欢

班务劳动班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班级“四小怪”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热爱劳动
浅谈如何做好聋生班务管理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不称心的新班级
小班务 大精彩
爱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