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巧对韵 经典永流传

2021-08-17黄勍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对子童心课程

黄勍

一、课程缘起:追根溯源话对韵

特别喜欢央视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喜欢那风格各异的经典诗篇和着优美动人的旋律,入耳人心,让厚重文化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心田里。

笔者想,这便是经典的力量。什么是经典?经典是经历了时间的冲刷,经历了重重考验却仍然流传至今的文化精粹。经典,理应永远流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文化精粹值得传承与发扬。《笠翁对韵》正是这样的一部经典读物,它是古时儿童学习诗文声律和对仗的启蒙读物。此书按照声韵编写,包含天文、地理、人物、器物、花木、鸟兽的对韵。读来声韵协调、富有节奏,能帮助读者进行有关语音、词汇、语言组织等各方面的训练。

这样的文化瑰宝,这样的经典读物,理应传承。我们通源小学三年级组研发了“笠翁对韵微课程”,旨在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悟韵律之美,学习对韵技巧,解开声律密码,帮助他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对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課程架构:确定目标理对韵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儿童学习经典国学的规律,我们将课程目标确定如下:

(1)了解对韵的基本特点,感受其字数、内容、词性、结构、节奏、平仄等方面的特点。

(2)通过诵读与品味感受对韵歌押韵的神奇和对仗的精妙,积累优美的韵语。

(3)了解和学习韵语里包含的明喻、暗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4)知晓古人眼中的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知识,了解书中涵盖的经典诗词、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

(5)了解对韵的基本规律,在平时的口语与书面表达中会运用对子,会合理创编对子。

确定课程目标后,我们通过各渠道搜集不同版本的《笠翁对韵》,根据一定主题进行整合,梳理出“笠翁对韵微课程”的内容。

三、课程实施:多样形式学对韵

朱永新教授指出:“阅读、对话、写作和社会实践,是新人文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我们力求在多样的形式中,让“笠翁对韵微课程”散发人文的魅力,让学生们人心学对韵、乐于学对韵。

1.美读巧背,感受对韵之美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作多篇,在头脑里甚至在筋肉里浸润下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功夫,到时候下笔一摇,那些所谓的‘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美读是走近对韵歌的最佳方式。

我们用美读激发学生兴趣,用不同方式诵读,如摇头晃脑拍手读、双人合作击掌读、轻拍桌子读、用力跺脚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对韵歌是那么有趣、那么好玩。

我们用美读让学习对韵歌变得简单优雅。将对韵与吟唱结合,用优美的旋律、有趣的曲调吸引学生;将对韵与美图结合,如学习“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时,出示“珊瑚”“玛瑙”“琥珀”“玻璃”图片,让学生的理解、记忆变得形象起来;将对韵与历史结合,如学习“四收列国群王伏”这句时,讲一段北宋大将曹彬平定割据势力,帮助宋太祖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引出对韵歌。

经过了美读,我们趁热打铁,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背诵,如让学生做动作背、学习小组合作背、开火车接龙背、配乐背……通过巧妙有趣的背诵,让学生充分感受对韵歌独特的语言魅力。

2.学而常吟,内化对韵精髓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将每天晨诵时的15分钟固定为读背对韵歌的时间,开展“晨间共诵”活动。15分钟虽不长,但师生共同诵读,方式多变,晨读共诵成了记背对韵歌的黄金时间点。

我校每节课上课之前都会响起预备铃声,我们充分利用这段预备时间,开展“课前吟诵”活动。按照学号请学生轮流上来当一回领诵员,呤诵的内容往往是近期学习的对韵歌,吟诵的篇目由领诵员决定。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对韵内容,又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吟诵给自己带来的自信。

将对对子融入学生的课间游戏,鼓励学生在课间拍着手、跳着舞步、和着节奏读、背对韵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随性地创编诵读游戏。慢慢地,对韵歌便流淌进学生的生命里。

3.童心创编,尝试学以致用

学生们爱画画,他们自发给“笠翁对韵”配上童心十足的美图。古老的文字,配上学生们稚气烂漫的图画,这些经典的语言焕发了崭新的活力。

学生们在多种形式下诵读对韵歌,逐渐有了一些积累,不知不觉间形成了特定的语感。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尝试创编对子,感受创作的美妙。

春意盎然的时节,学生们徜徉春色里,稚嫩天真的对对子便一个个喷薄而出。看,一字对“花对草,叶对芽,蜂对蝶,桃对李”,二字对“绿竹对苍松,柳影对花香,花海对树丛,绿树对苍松”,三字对“桃花开,柳叶飘,燕子飞,蝴蝶舞”,多字对“悠悠桃花木,轻轻杨柳风”“点点红梅占枝头,片片绿荷浮水间”。

在学生们的日记本、作文本中,也冒出了他们自创的对韵歌,瞧,葛安帅同学的日记本中这样写道:“那些鸟生得丹凤眼、玉兔毛、鹭鸶头、孔雀体……”,是不是飘着些古风雅韵呢?

4.网络分享,童心童韵对对碰

《新教育》这样提出:人的精神生命,自然需要阅读、交往与反思来滋养。而网络交流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交往与反思的渠道。

我们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研发了“童心童韵对对碰”网络平台,意在分享“笠翁对韵”课程组的研发成果。平台内容丰富饱满,有《笠翁对韵》的经典选段与注释;有其间包含着的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有学生们形式多样的诵读展示;有学生们创编的各类成果:给经典片段配上的优美图画,独立创编的各类对子……

网络平台还感染了关注“童心童韵对对碰”公众号的那一群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对韵读起来是那么好听,写起来是那么韵味十足,我们的经典原来可以散发出如此鲜活的生命力。

5.课程展示,绽放对韵魅力

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笠翁对韵微课程”成果展示活动。每次活动,都经过三年级语文教师们的精心策划,确定展示主题,思考展示方式,斟酌展示细节。展示活动由全年级学生、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中,学生或背诵经典韵文,或吟唱韵文选段,或演绎历史典故;有古典器乐增色,有书法水墨点睛,有师生共演,有家长助阵。课程展示活动现场声影交错、美轮美奂,学生和家长在展示与观赏中都深深感受到对韵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共同学习经典的热情。

“笠翁对韵微课程”,就这样起步着、前行着。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些许成效。国学经典的魅力是无穷的,我们理当让它永远流传,这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永远行走在努力的路上。

【参考文献】

[1]朱水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对子童心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童心绘天下
文化滋养文字 情境创生情趣
——《古对今》教学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