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第二课堂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2021-08-17徐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就业指导毕业生

文/徐杏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其中“就业”一词共被提及14次。这表明,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情况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每年总会用一个词来形容严峻的就业形势,例如“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更难就业季”等[1]。

表1 2011年~2020年毕业生数/万人

(一)现状分析

根据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到“新一线”城市工作;对于就业起缓冲与分流作用的升学方式,从教育回报的长期投资来看,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进行学历提升的比例持续上升;本科计算机类、高职铁道运输类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另一种自主创业的方式则主要涉及的领域集中在“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零食业”。

(二)原因分析

1.学生主观因素

很多大学生就业意识不强,进入高校学习后对未来的发展道路并不清晰,没有制定好学业规划,没有认真思考职业规划。对个人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没有进行有效评估,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不正确,出现“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不同说法,以及“慢就业”的现象等。大学生需要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岗位的职责与要求,但部分大学生对实习阶段并不重视,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没有很好地完善与进一步发展,唯有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协调配合,才能更好促进职业发展。高校学生对综合素质的不重视,使得就业越来越困难[2]。

2.环境客观因素

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的招聘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无疑给原本的就业困难又加上了一道新的关卡。

二、第二课堂开展对就业能力的意义

(一)第二课堂的发展与定位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涵盖了党团工作履历、志愿公益经历、参与团学活动情况、实践活动经历、创新创业创优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可视化、可量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1.知识育人

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知识学习更具延展性,它是对课堂中所学知识的不同碎片化的内容的重新组合,温故知新的同时探索了更多冰山下的“未知领域”,避免了单一的知识传授途径所带来的思维定式。而且不同的职业对知识的广度、深度要求不同,需要多维度、多角度去了解、掌握或是精通,才能更好地满足与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3]。

2.实践育人

第二课堂的多元设置,种类多,选择也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参与一个或多个,以此提高综合素质。学科竞赛类的设置,让学生在以赛促学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身的不足,调整了相关的学业目标后,投入到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为今后的就业选择做准备。讲座培训类的设置,让学生开启另一种可能性,各类讲座认识行业领域中的精英人才、创业培训拓宽了就业途径与渠道、礼仪培训培养人际关系的和谐。

3.情感育人

当前第一课堂的传统模式还是停留于线下的面授,而第二课堂的模式创新让教育变得更加柔和,更多情感的注入在传递过程中看到了有效性的提升。以学生为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为出发点,发掘其内在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目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部分高校在毕业班年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在实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巧与能力。部分高校也将就业指导课程与学业规划、生涯意识有机结合,从新生入学至毕业实习,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通过专题形式进行讲授,将所需的就业能力进行细分至不同的专题,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高校都会设置与就业指导或是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从学业规划、生涯规划以及职业意识教育等方面进行浸润式教学,但还是出现了“低年级不重视、毕业年级没时间”的教学困境,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团队缺乏指导成功的实际案例梳理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每年优秀的应届或是往届毕业生会进行新闻稿、推文等方式的宣传,树立典型,成为今后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力量,但忽略了对他们个人先进事迹进行有效梳理的后续宣传工作,纵然这些学子都很优秀,但由于亮点不突出造成辨识度不高。

(二)就业指导仅停留于课堂没有向外延展

学生就业能力不是单纯理论知识点的学习,更多的还是场景化的运用练习,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对于自荐材料的撰写,简历呈现、格式要求、注意事项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但是如何评估制作的材料能否得到企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检验。

(三)开设就业指导相关培训的覆盖面不广

目前高校开设最多的是面试指导的相关培训,时间为60分钟~90分钟;内容主要涉及形象管理、言谈艺术、仪态走位;人数为100人~500人。其实培训的目的是发现自身从未注意的细节或习惯,重新打造自己,但往往通过一次或几次培训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不断地重塑。

四、第二课堂就业指导教学方案的思考

结合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以及目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思考今后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制定可以试行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拍摄优秀事迹系列视频

第二课堂更多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动朋辈教育的力量。对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可通过课外学习小组进行故事的剧本撰写、视频拍摄,制作成为系列视频,进行可视化的成果展现。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增加形式多样的案例,避免学生受单一途径刺激后带来的枯燥与乏味。这既是对教师指导成功案例的提炼与梳理,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视频剪辑能力的考验,为职场中的小组汇报与展示带来更多可视化成果。

(二)开展院级或校级系列比赛

高校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涉猎方面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要完成相应的内容,并提供第二课堂的平台进行检验,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低年级学生需培养其学业计划及落实程度的能力,涉及自我认知、学习蓝图、团队协作、时间管理等方面,可开展以“比学赶帮超”为主题的学业规划大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高年级学生需树立职业意识,对自己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科学地规划未来,可开展以“我的路我做主”为主题的生涯规划大赛,针对自身特质、性格类型、职业范畴等进行个人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毕业年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可开展简历制作大赛、职场服装搭配大赛、情景定向模拟比赛等,为就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指导。

(三)形成就业指导的系列讲座及培训

高校与职场是两个不同的区域,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职场人,不仅需要外在形象的塑造,待人接物的礼仪也同样重要。“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就是这个道理。礼仪包含的方方面面可形成系列的组合,融入讲座或是培训中,实操性较强的互动式体验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第二课堂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结合,多维度的效果检验,为企业及用人单位筛选人才提供了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