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
2021-08-16秦静
秦静
在平时的作业中,在一次次的知识检测中,有不少学生对学过的知识都会,但是一做题目就错了。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原来是学生审题解题出现了问题。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以及解题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各种思维特点,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其审题解题能力,让学生养成动口读题、动眼观察、认真思考、标注关键词、认真检查的习惯,从而扎扎实实地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成绩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有许多本校学生上课认真安静听讲,一旦开始做作业就容易出错,考试拿不到高分。因此,我以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为出发点,认真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效、过程详细、效果明显。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解题能力。
一、读题习惯
认真学会读题分析是培养学生数学审题分析能力的关键一步,因为所有的书面能力检测都由读题分析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分析能力,通过读题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做题的好习惯,从而明确题目的准确意思。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要求其对读音和审题都准确无误,做到不随意增减字、不读错句子。教师要准确掌握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强有力的指导措施,培养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观察习惯
要想正确领会题目意思,认真动眼观察必不可少。小学中低年级的数学题目大多图文结合,有时学生被图像迷惑,没有认真观察,导致题目做错。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其认真观察习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例如在教低年级学生数个数或数人数时,有些学生看到情境图中丰富多彩的事物,一数就会数漏了,甚至还会出现数多了的情况。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孩子们,这幅图美不美啊?那么这幅图里有几个人啊?有几只小白兔,有几棵树啊?”直接把学生的思维指向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帮助他们认真观察数量的特点,以提高答题正确率。又如,在教学“数图形”时,学生已经读懂这个题目中的意思了,但是多数学生时常少数了一些,所以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采用按顺序、分类别、列表格等方式方法,寻找关键信息,从而让学生减少错误率。中低年级学生容易被一些图像所迷惑,而高年级学生用眼观察往往比较马虎。高年级学生看题目时,经常会题目还没有看完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动笔做题,认为自己学过的都会了,甚至对一些细节性的关键词还没有看到,导致一动笔就错了。例如,在做圆柱或圆锥题目时,经常会让学生求出它们的体积,而已知条件往往会是底面圆的半径或直径,很多同学都是因为没看仔细而导致做题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多培养学生动眼观察的能力。
三、思考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认真思考的習惯,否则很容易出错,还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在答题过程中认真思考同样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思考、善推敲的习惯。例如:“小花有4个千纸鹤,小玲的千纸鹤是小花的3倍多,小玲最少有多少个千纸鹤?”对这道题,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推敲,才能理解题意。为了让每位学生认真读题准确审题,培养其认真准确思考每个题目的良好习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一边认真读题,一边准确圈出关键词语,时刻注意提醒自己多注意、多思考。还有一些学生在答题中常常只注意到整体,忽略了一些细节,还有可能是因为不理解一些专业术语,例如经常出现的“减少到”与“减少了”的区别,“翻一番”“提高到”的意思等。对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要求他们圈一圈、画一画,提高警惕性,避免丢失分数。还有一些学生经常会因粗心大意没有正确理解这道题目中要问的内容是什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每个题目内容中的关键词和字, 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语的基本意思,并结合题目反复推敲,从而强化其理解能力和读题审题能力,扎实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四、检查习惯
检查是做题目必不可少的一步,有些答错的题目很可能学生都会,但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做错了,如果认真检查就能得到纠正。例如在计算20000+55000时,有的学生会把答案写成7500,还有的会把500-100的答案写成500,这类情况,都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粗心大意所致。所以,教师要强调,对解题结果进行检查非常重要。我在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学生会把运算法则背得很流利,但是在关键时刻用到运算法则的时候为什么还会出错呢?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是如果最后认真检查,就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师一定要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再次阅卷,认真仔细检查做好的题目。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审题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努力培养他们尽快养成多主动观察、勤认真思考、爱认真检查的良好解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