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学创新
2021-08-16马雪梅
马雪梅
信息技术是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所出现的新兴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被广泛应用,且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工作创新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因为其知识特点致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教育指导作用,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方式来完成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一、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导入创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是引领整个课堂的基础。做好对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能为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良好助力。然而,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很多教师都存在忽视导入环节的情况,这让导入环节的教学作用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调动。例如部分教师的课前导入只是简单的口头导入,或者直接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预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思维水平的限制使他们尚不具备较好的自主判断力,很多时候他们不明白学习的价值和目的,所以他们需要拥有足够的主动力,才能让自己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做好对导入环节的创新,而信息技术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以《景阳冈》一课的教学导入为例,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热情,我就在课堂导入阶段为他们播放了“武松打虎”的Flash资料,让他们从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角度入手,进行课文内容的基础理解,并感受到武松打虎时的勇敢与无畏。在此基础上,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是否知道这是哪一本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哪一个典故。让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强的探究和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做好铺垫。
二、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学创新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想要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作用,就要做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和表现形式,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带给学生多元、新颖的学习体验,由此来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认知启发,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语文知识的类型较多,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学习需求,保证信息技术的运用时机恰当,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宇宙生命之谜》一课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宇宙、生命的理解都存在难点,于是我就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播放了关于宇宙的视频资料。视频展示了地球与太阳的对比,太阳与银河系的对比,银河系与宇宙的对比。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看到人类、地球的渺小,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在此基础上,我还会提出“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让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来实现思维的碰撞,由此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效果,让他们在完成课堂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想象力、思维水平的锻炼,真正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获得良好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中的训练创新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不仅实现了课前导入、课堂教学的创新,同时也给课堂训练环节带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学生提供具有创新的课堂训练活动,进一步满足他们的认知兴趣;要在带给学生良好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实现小学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例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训练设计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拟人化的Flash视频。在视频中,地球变成了一个“人”,它哭着说自己很难受,因为自己的身体遭到了破坏,“血管”里的血液变得浑浊,“眼睛”被雾霾所遮挡,自己已经“奄奄一息”。之后,我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说一说地球的“血管”是什么,“血液变浑浊”指的是什么等。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完成Flash内容的分析,并实现对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内容的探究,学生在完成课堂知识复习的同时,树立起自己的环保意识,由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知识丰富、思想多元的优秀学生。
综上所述,做好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这对于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信息技術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先做好对学生认知需求的分析,保证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既要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特点,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构建起一个高效、科学且具有趣味性的小学语文课堂,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