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2021-08-16马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马柳

小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影响到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知识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但在当前教学环境下,教师仍然采用传输式教学模式教学,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弱,也无法进一步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觸发其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数学知识,以此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他们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需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降低其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本文就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展开探讨。

一、借助生活情境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

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是来自教师的传授,其主观性思维和个人理解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发挥,因此很难培养学习兴趣。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所知有所想,激发其探索欲望。

例如在开展《圆形》的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同学们,圆形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的图形,我们先来找一找圆形在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上有具体体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想象,寻找在日常生活中所能遇见的圆形。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车轮、足球、篮球、卷尺、盘子、餐厅的圆饼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遇见的圆形,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课堂教学中。随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提出的实际事物引导其分析圆形有哪些具体特征。学生通过生活案例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实现了从生活中总结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构建了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利用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因此生活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水平,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其生活情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去感受理论知识的应用,也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面额和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金钱观念。而人民币是学生经常使用的生活元素,如果只根据课本理论知识来介绍人民币,学生将无法真正感知人民币的使用方式和具体使用情境,也就对人民币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逛超市”这一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模拟逛超市的过程中购买商品,完成商品兑换、金钱交易、兑找零钱的生活化过程。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并且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成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辅助学习内容,可有效降低其学习难度。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不断为学生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来探索数学知识的识记使用方法。在加减法应用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完成大量课后练习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该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无法让学生将知识与个人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影响下,教师在加减法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构建超市收银员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完成收银工作。这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触发其生活经验,使之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以纸面作业为主,要求学生在课后做大量数学习题,课后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完全脱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上大量的课后作业会挤占学生课余时间,增加其学习负担,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数学知识,从而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也减少了学生课后作业时间。

例如在加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留课后生活化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让家长列出家庭采购单。学生则需根据采购单,自主到市场中购买商品,并将购买的商品列成详细的统计单,从而计算出自己家庭一天的支出状况。这样的课后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其课后作业压力。而且,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加强了理解数学知识的深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