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讲方式”的合作学习

2021-08-16高修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讲方式平行四边形分组

高修磊

“学讲方式”是一种注重学生知识强化的教学形式,旨在提倡学生对已经获得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加以展现,在展现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学讲”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学讲”,掌握其学习状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但部分教师在实施“学讲方式”的合作学习中没有真正领会其真谛,使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对“学讲”合作学习的理解,阐述开展“学讲方式”下合作学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基于知识特征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存在着一些知识难点及热点,这些知识本身就存在着很强的探究性,需要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展开深入探讨学习。基于此,“学讲方式”从本质上非常适合难点知识教学,因为“学讲”教学的主要意义就是让学生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彼此对看法进行讨论,寻求问题解决途径以及最佳的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其他人的看法中获取有效信息,或者启发自身思维,最终实现互助学习的目的。通过“学讲”这一互动形式,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能力。所以,在采取“学讲方式”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知识特征适时选择该教学方式,也就是要针对知识的难点、热点或者普遍易出现误区的知识点开展“学讲”教学,其实际的教学意义与教学效果将会更大化。

二、基于学情构建开展合作学习

“学讲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参与性和合作性,且大多采用分组方式,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分组只是简单地进行划分,没有考虑到分组是否合理,以及所分小组能否取得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这是因为这部分教师忽略了“学讲”本质,换而言之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学情,在分组上没有体现出最佳的分配方式。因此,对于小组成员的分配,不能简单划分或仅凭成绩,应当基于学生学情和其他方面,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表达能力甚至性别等,让合作小组成员搭配更加合理与均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一个成功的合作学习小组而言,如果成员在活动方面具有组织者、发言者,在学情上既有优异者也有学困生,这样的小组“学讲”合作学习效果最佳。

比如笔者刚参加工作,在教学分数相关计算时,就采取了“学讲方式”,由于经验不足,分组时就基本以邻近座位为范围对学生进行了简单分组,给予的合作时间也很充分,其期间也不断地进行相关引导,但一堂课下来,近乎一半学生没有理解分数计算知识。后来分析发现,没有完成知识点学习的小组存在下列状况:有的小组成员不善于表达,造成小组成员之间缺乏互动,导致合作学习失败;有的小组成员均属于被动接受学习型学生,没有组织者或者发言者;还有个别小组成员学习成绩偏下,导致交流学习效果差。课后进行分析总结,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分组不合理,沒有从交流学习的要素出发,造成成员搭配缺乏互补性。所以,教师在采取“学讲方式”实施合作学习上,必须履行好组织者的责任和义务,让小组成员的分布更加合理均衡,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三、基于以讲促学,组织合作学习

“学讲方式”下的合作学习,重点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对知识点的理解,或者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无论学生想法对错,看法是否最佳,首先要让学生讲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讲述,也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问题或者障碍所在,为后续的指导提供方向,最终实现以讲促学、讲学互补的合作学习目标。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分组游戏、小组竞赛等方式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其参与主动性增强。如笔者在教授“因数与倍数”的内容时,就安排了一个游戏,来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笔者给出了数字2,让学生按照座位次序从1开始数数,数到2的倍数数字的学生,就要拍一下手,如果没有拍手,就对其进行小小的惩罚,游戏结束后,再让学生对倍数的本质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基于游戏的“学讲”合作学习,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利于“学讲”教学的落实。

对于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多讲疑点和讲方法,这也是“学讲”教学的核心。通过学生的疑点讲述,教师能够更好地改进教学策略与教学重点,可以让“学讲方式”的意义最大化。至于讲方法则是基于数学课程教学标准而言,数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去解决各类问题,当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就能从已知方法中提炼更有效的方法,同时也能启发学生获取新方法。学生讲方法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增强和其他学生学习新方法的过程,因此,注重讲环节的“学讲”更能促进学的开展。所以,教师在采取“学讲”开展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上,应当抓住小学数学知识的要点,从知识要点出发,通过问题导入,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讲”中有更多的讲述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开展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笔者就从讲出发,进行了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就是对角和对角线在大小长短上相同。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从多维度进行思考,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在“学讲”中有话可讲。另外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倾听者,在以讲为主的合作学习中,能很好地促进更加全面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利于思维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学讲方式平行四边形分组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