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心理教育误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1-08-16郭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

郭清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在心理教育中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情境,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教育是学校对增强学生的身心发展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所做的努力。当前,大部分学校刚刚开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并不断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对走出心理教育误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心理教育误区

由于我国的心理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较强的师资力量,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虽然教育样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没有呈现出专业性和系统性,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就不能步入正轨,也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心理教育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医学化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心理教育的过程,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了心理疾病,运用心理治疗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这样,学校医务室就成了心理咨询室,心理教育主要是面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障碍和疾病,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程化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心理教育看成了心理学领域方面的科普,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讲义、课本中的知识、原理及定义,这样的心理教育只是学科知识化的教育。

德育化模式。将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到了一起,运用思政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德育教师或班主任,将心理咨询看成是德育的过程。

测量化模式。心理建档与测试可以是心理教育的一种形式,但运用心理测试代替心理教育,借助测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诊断,并不是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也不一致。

针对上述教育误区,教师在以后的是心理教育中应形成科学规范的心理教育形式,推动心理教育健康发展,这也是教师应该考量的主要问题。

二、走出心理教育误区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教师无论运用怎样的教育方式,都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身心发展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安全感,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才能减少学生心理方面的困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心理发展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欣喜,从而发自真心喜欢上学习。教师要面向全班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需要满足自身心理发展的情境。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改变以往仅仅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观念,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情境,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丰富与家长沟通的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中,为孩子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境。只有将心理教育融入家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比如,在“化解冲突有办法”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到九宫格寻找朋友的游戏中,这个活泼的游戏可以尽快调动课堂的气氛。九宫格折纸的游戏规则是让学生抽取一张纸,折出九宫格,让学生在格子中写出自己的爱好,然后找到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好朋友,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但是,朋友之间难免会存在冲突,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中的故事告诉学生在平常的交往中应做到真诚、学会宽容,这样才能解决冲突。

(二)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重视个别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因素。一是学生的心理发展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需要多个主体的关怀。部分人认为心理教育只是关注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这是片面的。部分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很难在测量中体现,但这不代表他们在心理方面就没有存在危机,只是不是很严重;还有的学生会遮掩自己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不能只关注个别学生,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提高心理教育效果。在我国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并不是很充足,如果只是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工作面比较窄,还会影响更多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实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部分学校只关注少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救火式的教育,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实际上,中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境,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教师应关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确保学生心理健康不出现问题;应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促进个别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差距,将全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融合起来。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应该尽早帮助其进行纠正,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结语

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在以往的心理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心理教育总是通过德育化、医学化、课程化、测量化模式進行,影响了心理教育的效果。在今后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将全面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