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一方”生态体验课程的建设

2021-08-16李林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靖安特色生态

李林

一、课程建设背景

靖安小学地处栖霞区龙潭街道,具有近百年办学史。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学校以“新农村、新生态、新文化、新课程”为抓手,着力建构“水一方”生态体验课程,关注学生的生命本真,聚焦“靖行致远”行动研究,张扬行走的力量,在乡村大世界里吮吸成长的养分。“水一方”生态体验课程建设主要基于三点思考:

(一)植根于深厚的乡土文化

“水一方”生态园,是龙潭美丽乡村建设的亮丽名片,这丰富的地方特色资源是靖安小学师生心灵皈依的“生态花园”“精神家园”“学习乐园”。

(二)立足乡村学生发展的需要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三大教育思想。我们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依托“水一方”生态资源,通过“水一方”生态体验课程建设,让学生亲近自然。

(三)基于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靖小人,以“靖行致远”为价值追求。2016年,学校成为南京市特色文化实验学校,站在新的起点,靖安小学建设“水一方”生态体验课程文化项目,不断丰富“水一方”学校特色文化新内涵。

二、课程建设内涵

“水一方”生态园,毗邻靖安小学。园区内已形成春游油菜、夏访莲荷、秋采八鲜、冬赏雪梅的四季田园风光,她是靖安小学小荷宝们生态体验教育的基地。

“水一方”生态体验课程是以“生态体验”为基点,通过“水一方”文学欣赏、“水一方”科学探究、“水一方”种植养殖、“水一方”生态导览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体验空间,改变教与学的行走方式,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生态位置”,从而形成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互补、网里网外联通,由注重外界刺激转向内在自省的内驱式价值系统。用乡土资源实践,激发潜能,开启生态智慧,唤回童年快乐。

三、课程建设内容

(一)创设生态文化园

学校生态文化园,按照一馆、三园、九景整体建构,不仅是靖安小学特色文化景观,更是学生的课程基地。

一馆:依托少年宫,建成“水一方乡村大世界”展览馆。

三园:“水一方诗歌园”,依托校园亭台楼榭,阅读、欣赏经典的乡村美诗文;“水一方种植园”,依托校园的半亩方塘,开展“水一方”特色植物种植活动;“水一方养殖园”,依托校园的一泓莲池,开展“水一方”特色动物养殖活动。让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进行科学探究。

九景:建设岩竹听泉、雨荷望月、杨柳拂堤等九个“水一方”特色微景观,品味江南水乡风韵。

(二)开发生态体验课程资源

通过课程改革,把国家课程和学生生活纳入课程范围进行统筹,以课程变带动教室变、课堂变、教师变、学生变、活动变、环境变,从而建设一个充满各种可能的儿童生态世界,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1. 国家课程校本化

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以“水一方”特色课程文化为引领,以“全课程”实验为突破口,依据“水一方”地域文化,开发“水一方·生态导览”“水一方·美丽乡村”“水一方·乡村诗歌”“水一方·科学探索”等校本课程,有效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 校本课程特色化

特色课程的设立是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的传承,以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核心,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跃雅主题课程:重在使学生会健体。以篮球、排球、特色操、跆拳道、武术为主。

智雅主题课程:重在使学生会创造。以小荷宝E社团、无人机、空模、机器人为主。

艺雅主题课程:重在使学生会审美。以舞蹈、书画、合唱、剪纸、器乐为主。

慧雅主题课程:重在使学生会探究。以水八仙种植研究、农耕文化研究、水一方饮食文化研究、民间艺术探秘为主。

乐雅主题课程:重在使学生会养心。以知礼仪、明道义、养品行为主。

3.特需课程个性化

特需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为不同潜质、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帮助,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优秀潜能的发掘。特需课程主要有:教师个人课程、荷宝连线、志愿服务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劳动实践课程、同伴交往课程、民俗体验课程等。

(三)搭建1+N生态课程基地

依据学校“水一方”特色文化,搭建生态课程基地,旨在丰富学校校本课程内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水一方”生态课程基地下设一园和N个课程馆。

一园:龙潭“水一方”生态园。

数字博览馆:构建“互联网+教育”的云课程体系,建设“水一方E学园”电子平台,将各类学生生态体验教育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科技化、生态化、现代化学习的智能生活馆,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手段開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智创生活馆:建立创意拼装、物联运用、3D体验、智能遥控等体验空间,采用以“学做创”为主的创客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民俗博物馆:通过对“水一方”地方民风民俗(如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农耕文化等)的了解,使小荷宝对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有初步认识;通过制作陶艺、泥塑、剪纸、编织等民间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

“雨荷”馆:依据书院文化,开辟“雨荷书场”“雨荷文学社”“雨荷诗歌园”“雨荷成语馆”,按照“教之以爱、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的发展方向,让小荷宝徜徉在开放的、舒适的、优雅的环境中,诵乡村诗歌,悟国学精华,品经典文化,传书院精神。

四、课程建设成效

学校在特色文化建设中彰显“靖行致远”的教育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水一方”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潜力,清晰学校的办学思想,积淀学校的文化精髓,彰显学校的办学个性,师生在研究和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在兴趣盎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水一方”生态特色课程建设中,我们不仅需要实践层面的行动,更需要理论层面的思考:在课程开发顶层设计上,如何展现学生的童心世界、彰显学生的个性;在课程基地建设上,如何与学校文化相融,凸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的乡村温馨校园特质;在课程管理上,如何关注师生的“口味”,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总之,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猜你喜欢

靖安特色生态
防治水土流失 建设秀美靖安
特色种植促增收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考古拾遗 “一冢多棺”惊世人
靖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