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研究

2021-08-16张玉玲

家长·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张玉玲

【摘    要】近年来,城乡发展的差异与日俱增。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许多家长选择外出务工,而子女会在户籍所在地就读,这些子女形成了独特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亲、母亲的教导,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效识别城镇小学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干预的策略。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小学;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识别和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1-0088-02

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Urban Primary Schools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of Yongchang County, Jinch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Yuli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ren, many parents choose to work outside.And their children will study at the registered residence,these children form a unique group - left behind children.Left behind children are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due to the lack of guidance from their parents for a long time.Therefore, as educators, we need to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urban primary schools and put forwar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bove problems for reference.

【Keywords】Urban primary school;Psychological problems;Left-behind children;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是与父母分开生活的未成年人。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且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敏感、性格怪异等。不仅如此,留守儿童多与隔代祖父母一起生活。常言道:“隔代亲”,家中老人对于孙辈的孩子总是偏爱的,由此会致使留守儿童行事愈发肆无忌惮,养成我行我素的性格。因此,作为教师需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城镇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易产生逆反心理

首先,留守儿童易产生逆反心理。从家庭环境的角度来讲,祖辈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自然承担了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但是,隔代教育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祖父母对于孙辈的看重使他们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这并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第二,祖父母与孩子之間存在一定的代沟,孩子不理解祖父母的观点,对祖父母的说教会产生抵触心理。从孩子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父母长期外出不归,孩子不能够体会到家长对于自己的关心,便会标新立异、寻求关注。以上种种,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易产生厌学心理

其次,留守儿童易产生厌学心理。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自制力不强,在进行学习时需要教师、家长进行督促。但是,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来说,教师往往不能高效率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家中老人文化水平通常不高,在日常生活中仅能够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这样一来,孩子在课后的学习状态就无法被有效地监督。在不加管束的前提下,孩子便很容易放飞自我,不服管、逃课现象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当孩子成绩落后于班级的其他学生时,没有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孩子更容易出现厌学心理。

(三)易形成敏感性格

最后,留守儿童易形成敏感性格,或是性格内向,或是产生攻击性。0-14岁的儿童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极度渴望得到父母的注视。但是父母的长期外出,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间、机会大大减少。内向的孩子会将所有的情绪深埋于心,拒绝与外界交流,进而形成沉默寡言、缺乏自信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叛逆心理严重的学生则会将情绪外露,并通过自我放逐、称王称霸、打架斗殴的方式来解决现下所面临的窘境,用以掩盖内心的不安。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受家庭环境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家中老人对于孩子的管理基本处于放养模式,只负责提供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而当父母外出打工回家时,由于长期与孩子缺乏沟通,在管理时也会出现种种问题:一来,孩子不服管,孩子会认为既然家长在平时都没有管自己,现在突然出现的管理也毫无必要;二来,家长的管理方式有误,分别时间过长,家长对于孩子的整体情况不甚了解,通常依据成绩定夺孩子平时的表现,忽略了对孩子情绪的感知,会使孩子产生负面的情绪。

(二)受学校环境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受學校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城镇小学的教学资源劣于市区的小学,教师很难关注到每名学生的具体动态。并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等教育内容。并且,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较为敏感,相对于非留守儿童,这些学生虽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并不会冒进,也不会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避免因为得不到教师的鼓励而出现的由“希望”到“失望”所带来的二次伤害。

(三)受社会环境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三是受社会环境影响。一方面,许多关系亲近的长辈会以自己的角度逗弄留守儿童,如“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所以才把你留在这”,虽然这些话语在成人看来无疑是无稽之谈,但是单纯的孩子便会记在心中,进而陷入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厌弃、怨恨家长的怪圈之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中长辈无力管理孩子,使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手机、电脑,各种网络上的负面信息会为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有效干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第一,家长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视频、电话、语音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尽管父母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仍然是爱着自己的。第二,家长需从教师处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动态,同时也要向班主任教师阐明家庭情况,让班主任教师能够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加注意。在与孩子交谈时透露出对于孩子学校生活的关心,能让孩子认识到在学习上也应该做到竭尽全力。第三,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创造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条件。孩子会本能地对父母产生孺慕之情,在父母身边生活能够让孩子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也能够得到更为充沛的情感体验,能有效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断认可。其中,应将对城镇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摆在首位。首先,班主任教师需要及时了解班级内学生的个人情况,并积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从而及早处理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问题上,班主任教师需要积极组织班级各科教师共同商讨,力求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都能够渗透心理教育,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行为准则,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最后,教师需要加强对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疏导,若效果不明显,则可以选择向学校申请专门的心理教师,让心理教师通过专业的知识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以此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净化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其中,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更显劣势地位,由于缺乏家长的教导,在面临社会上的诱惑时要想坚守本心十分困难。所以,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各界应自发对社会环境进行肃清,呼吁社会全体成员规范自身行为,为后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例如,传统纸媒、新兴的自媒体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处境、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争取在各方关注下改善社会风气,让人们约束自身行为。除此之外,相关教育部门也要制定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留守儿童相对于其他儿童来说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就是识别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产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笔者在上文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对城镇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改善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课题“城镇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20]GHB197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鹏飞,王秋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浅析[J].新农业,2020(10).

(责编  林   娟)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