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1-08-16王育新
【摘 要】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难理解性,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给数学找到了很好的载体,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得上数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本文从促进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生活化情境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1-0030-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Classroom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based on the Living Situation
(Lijiazhuang Primary School,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WANG Yuxin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 and incomprehensibility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linking mathematics knowledge with real life can find a good carrier for mathematics, which can make students feel that mathematics can be used everywhere in life. Help students learn and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an efficient classroom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 the context of life-oriented.
【Keywords】Life-oriented;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Efficient classroom; Construction
小學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时期,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状态,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提升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数学知识能够生活化,教师应该基于生活化情境探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促进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必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层面上,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价值。
(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方式僵化,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思维观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追求所谓高效的教学效果,采用“短、平、快”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记。学生完全没有进行思考,也没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发散思维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想象力,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三)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在课堂上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而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这样势必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只是来自教材,并不存在于实际生活当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没有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种情境下,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过程形式化,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而沦为做题的工具。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增加了数学的理解难度,从而大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化情境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引导学生在发现和探索中发现数学美
首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的性格、身体素质、身心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优势,组织小组合作和具有针对性的小组竞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合作和竞赛活动中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树立正确的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观念
要想在生活情境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生活化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再次,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生活成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充分发挥它的载体功能,将生活化教学与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充分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后,教师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生活化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其思维逻辑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时候应结合一些实际的生活案例,将数学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到的知识,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感,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授课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购物过程,人人参与购物过程,教师从中指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如何付币、找币、换币,学会与人合作;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不同付款方式,帮助他们直观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把这个活动延伸到课外,让爸妈陪同学生用人民币去商场进行购物。加强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认识。
(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兴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毅力、有动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的教学课堂设计为例:教师在进行“图形的旋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将生活中与旋转有关的现象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展示。如钟表、大风车、电风扇叶片的转动画面,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么运行的,思考这些转动现象存在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操作进行思考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初步感受到转动的本质就是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慢慢引出“旋转中心”这一数学概念,然后再针对钟表的表针提出问题:当钟表的时针从3点转动到6点,它是围绕着哪个点转动呢?又是沿着什么方向在转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旋转方向”的认识。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加深了他们的旋转知识的理解。
(四)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数学知识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难理解性,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经验,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用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和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竞技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转化成游戏内容,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数学中的站队问题:一排有15名学生,在第10名和第12名学生之间一共站着几名学生,通常情况下,学生肯定会用[12-10=2]的方式进行解答,但是此答案是不正确的,如果只是给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他们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站队的课堂游戏,让15名学生站成一排,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最后教师可再提出相似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升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也实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结语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人们常说,数学抽象、枯燥、难学,其实数学一旦回到“娘家”——那绚丽多彩的生活,就会变得生动活泼、迷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使知识适应教改要求,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发挥数学的魅力是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的主题。让我们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地探索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创造未来,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杜丽媛.课堂互动性,教学生活化——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
[2]何惠萍.课堂互动性,教学生活化——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2019(10).
[3]王碎力.课堂互动性,教学生活化——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2019(03).
[4]李彩霞.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 科学咨询, 2020(07).
[5]宾彬.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07).
作者簡介:王育新(1970.10-),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