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与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2021-08-16谢畅怀刘五长柯晓旋
谢畅怀 刘五长 柯晓旋
(1.肇庆四会市中医院普通内科 肇庆 526200;2.肇庆四会市中医院内二科 肇庆 526200;3.肇庆四会市中医院妇产科 肇庆 52620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病,其最为常见的类型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异常转变,部分患者还易产生心理疾病[1]。当下IBS-D发病率较高,且逐年增加,这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西药治疗本病,西药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其伴随着较强的毒副作用,预后效果不理想[2]。随着中医学的推广应用,许多患者青睐于选择中医治疗,中医见效快、毒副作用小[3],临床安全性较高,其中,柴胡疏肝散加减在治疗各种疾病如郁证、心绞痛等方面均有应用,且疗效显著。 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IBS-D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究柴胡疏肝散加减与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IBS-D患者(n=73)的临床资料,依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柴胡组和复方组。其中柴胡组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2.31±11.24)岁。复方组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42.41±11.34)岁。两组患者上述数据相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BS-D罗马IV分型诊断标准:(1)存在大便不尽;(2)腹痛、腹泻;(3)排便异常困难等[4]。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版)中肝郁脾虚证IBS-D诊断标准[5]:(1)主症:腹痛、腹泻,腹泻后疼痛缓解;急躁易怒;(2)次症:两胁胀满;身倦乏力;(3)舌脉:舌淡白;存在齿痕;苔薄白等。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与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2)存在腹痛、排便不适等IBS-D临床症状;(3)临床资料完整;(4)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2)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严重病变;(3)妊娠期女性;(4)哺乳期女性;(5)凝血功能障碍;(6)免疫系统疾病。
1.4 方法
复方组具体方法:在治疗期间,患者需停止其他治疗,规律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给予本组患者2~3粒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每天口服3次。
柴胡组具体方法:在复方组的基础上,基于本组患者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药方组成:柴胡、香附、延胡索、茯苓、法半夏、真皮、炒白术、炒白芍、当归、川穹各10g,炙甘草6g,存在畏寒患者加干姜,胃热者加黄芩、山栀,反酸者加乌贼骨。每天1剂,早晚分服。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如下指标:(1)症状评分:采取4级评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价,1~4分,症状从正常到严重,包括大便性状评分、排便不尽感评分及其腹部不适评分。(2)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心慌、恶心等。
1.6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胃肠道功能有所恢复,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胃肠道功能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柴胡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复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相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相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便性状评分、排便不尽感评分、腹部不适评分显著降低,且柴胡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低于复方组,两组相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相较(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较
柴胡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2.38%)显著低于复方组,两组相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较[n(%)]
3 讨论
IBS-D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晰,有学者考虑其与患者病程较长、不良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6]。IBS-D易反复发作,患者深感其痛苦,而长期慢性腹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容易引发肛周病变等疾病[7],因此临床上需给予及时治疗。西药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是治疗IBS-D的常见药物,该药物虽然可促进胃肠激素分泌,有效对肠道的免疫功能给予提高,临床症状缓解显著,但这种药物单独使用毒副作用较强,且病情反复发作,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8]。随着中医学的广泛推广,很多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治疗IBS-D患者,故探寻中医治疗方法协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
传统中医认为,IBS-D属于泄泻、腹痛等范畴,其致病原因在外邪、七情不和、饮食所伤等,但主要原因为脾胃运化升降失常所致,其主因为肝郁、脾虚、湿阻[9],且其往往在各个中医分型中均有掺杂。柴胡疏肝散加减主要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药物加减治疗,其中柴胡为君药,香附、川穹为成药,多种药物合用可有解郁、活血、止痛之作用[10],陈皮、延胡索、芍药等为佐药,诸药合用具有疏肝解郁、顺气消胀、止痛之作用。同时,柴胡还能有效保护肝脏细胞,降低氨基转移酶的活力[11~12],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对胃黏膜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改善胃肠道症状。
本研究显示,与复方组相比,柴胡组的总有效率更高,总不良反应率更低。这提示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IBS-D具有一定的疗效,且临床安全性较佳,其原因在于,柴胡疏肝散加减属于中药,毒副反应本身较低,其刚好可以削弱西药的毒副作用,临床安全性较佳。另外,IBS-D作为肠道疾病,本身存在多种胃肠道反应,如大便形状改变、排便不尽感等,故治疗当以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为主要原则。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治疗后两组患者大便性状评分、排便不尽感评分、腹部不适评分显著降低,且柴胡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低于复方组,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IBS-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