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观察
2021-08-16谢向丽林锐填方泽伟
谢向丽 林锐填 方泽伟
(揭阳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揭阳 522000)
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P)是一种发病率(占乳腺肿瘤的3%左右)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良性肿瘤,常见于乳腺导管上皮[1]。乳头附近出现质地较软肿块,间歇性出现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是其主要表征,对于IP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主要与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有关。IP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两大类,中央型(位于乳晕下方)一般认为其有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外周型(位于乳腺的周围象限)一般认为是癌前病变,癌变率最高可达12%[2~3]。临床治疗IP通常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而传统的外科手术多为开放性的,不仅难以精准定位而且也容易在皮肤表面留下较长的疤痕。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的要求逐渐增高,成为外科治疗乳腺疾病的又一挑战,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用于IP治疗也渐渐被认可[4~5]。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69例I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总结经验,以期为临床实践与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69例I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116例和传统组(行传统开放性手术)53例。纳入排除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有间歇性乳头溢血、溢液或乳腺肿块出现;(3)肿瘤边缘距乳晕>1cm;(4)肿瘤直径<3cm;(5)排除乳腺癌等其他乳腺疾病;(6)未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7)无精神障碍,能配合正常治疗。所有患者年龄、肿块情况、首发症状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取仰卧位,术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使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其中微创组[6]使用超声探测核实病灶位置、大小及肿块具体情况,并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根据探测结果设计最佳穿刺点和进针路线,尽可能选取能够兼顾多个肿块。切开3~5mm皮肤,采用美国Seno Rx公司的真空辅助微创旋切EnCor系统和美国强生公司的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The Mammotome System),将旋切刀与胸壁成30°夹角通过微创切口置于病灶下方,根据超声指导开始旋切,完整切除病灶,负压吸引将其吸出,清除积血,退出旋切针,加压包扎,术毕。传统组[7]浸润局部麻醉后,取对应肿瘤方向切开皮肤20~30mm放射性或弧形创口,暴露肿瘤位置,将其切除,如果肿瘤小于1cm无法触及,只能将该区域腺体做区段切除,缝合包扎,术毕。所有患者所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术后伤口内积液量、积液时间在内的围术期情况;(2)术后疼痛、瘀斑、血肿、切口感染及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3)术后满意度情况(其中总满意度等于满意与一般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相较于传统组,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更短,术后伤口内积液量少,积液时间更短,且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微创组与传统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微创组术后出现疼痛4例、瘀斑7例、血肿4例、切口感染1例及复发2例;传统组术后出现疼痛8例、瘀斑7例、血肿9例、切口感染6例及复发12例。两组除瘀斑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外,相较于传统组而言,微创组疼痛、血肿、切口感染及复发人数均明显较少(P<0.05),见表3。
表3 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
微创组术后满意人数112例、一般4例、无不满意人数,传统组满意人数21例、一般25例、不满意7例。经秩和检验可知两组满意度差异显著(Z=-11.560,P=0.000),且微创组总满意度100%明显高于传统组86.79%,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后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为良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诊断时应注意与乳腺增生、乳腺癌的区别[2]。临床治疗IP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切除,对于能触及到的肿块,手术切除病灶送病检即可,但对于体检触摸不到的肿块,必须在术前核实患者病灶位置,加以标记以便手术[8]。对于病灶难以定位的患者,传统开放式手术无法精准进行,有文献报道称,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对正常的乳腺组织损伤大、创口大且术后疤痕明显影响乳房外形,对于肿瘤较小、位置隐蔽无法触及的组织,容易被忽视,且手术难度大。在过去的医学发展中,微创旋切手术借助真空辅助乳腺活检系统得到了较快发展[4,9]。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是在超声引导下对乳房肿块进行活组织检查,由真空泵和旋切刀构成的操作系统采用旋切重复多次对肿块组织进行切割[5,10]。
本研究中,在所有患者前期资料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经对照发现,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术后伤口内积液量及积液时间均小于传统组,且差异明显;两组除瘀斑情况无明显差异外,相较于传统组而言,微创组患者术后疼痛、血肿、切口感染及复发人数均明显较少;微创组术后满意人数112例、一般4例、无不满意人数,传统组满意人数21例、一般25例、不满意7例,经秩和检验可知两组满意度差异显著(Z=-11.560,P=0.000),且微创组总满意度100%明显高于传统组8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经超声引导,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IP,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所致切口较小、愈合时间快、术后伤口内积液情况良好,且能够减少术后疼痛、血肿、复发等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定位准确、精准切除、瘢痕较小,能够提升IP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更易被女性患者接受,在微创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确立的大背景下,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