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伟大斗争”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
2021-08-15王富军翟紫孟
王富军 翟紫孟
(1.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2.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 215123)
一、建党百年“伟大斗争”的发展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的发展层起高楼,扬帆前行。在这期间形成了宝贵的斗争经验,本文从四个历史时期对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宝贵经验进行梳理。
(一)积极开拓期(1921-1949)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中走来,就开始了斗争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息。中共一大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2]当时正处于资产阶级、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力量强大的时候,这些主张和观点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所无法接受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便开启了与反动势力斗争的艰难历程。目标和理想催人奋进,现实和差距发人深思。早年的党十分弱小,为了实现目标,便与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团结。在中共三大的时候,决定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这也就是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便在这一时期产生。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与国民党一道与帝国势力与大军阀进行斗争,得到了政治和军事上的锻炼。但好景不长,1927年国民党右派开始“清党”“分共”“白色恐怖”降临,汪精卫“四一二”政变,蒋介石“七一五”政变,党成员遭受到大肆屠杀,给党的发展造成巨大打击。当时的党虽得到了一定锻炼,但在斗争手段、斗争方法方面,还存在不足。不仅如此,党中央领导机构还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大革命的失败也留下了宝贵的斗争经验,那就是要重视武装斗争、重视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起义军发动进攻,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共同进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推翻封建势力的斗争”[3]等革命口号和政纲。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观点。这都表明,党的斗争方式开始转向武装斗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进行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进行了针对国民党军队的反围剿军事斗争。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等采用“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的游击战作战方针,取得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思想,李德等人的“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导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占领贵州遵义后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从党内斗争的视角来看,遵义会议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斗争。从整体斗争的视角来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路线。遵义会议之后,党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也真正走向成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但是,此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对中国虎视眈眈,而国民党军队又不放弃对红军的围剿。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进行了兵谏。党在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分析后,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间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合作抗日。西安事变能够到和平解决,国共能够再次合作,可以说,党的斗争方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也就是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不仅是军事斗争,还有政治斗争,针对国民党内部矛盾和国际国内形势来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开始了合作抗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从此,党的斗争情况更加复杂。一方面要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又要与国民党进行政治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又要观察、分析时局的变化,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来调整斗争的方式和方法。在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斗争方面,由于抗战初期军事力量的弱小,党的军事斗争主要以敌后游击战为主,也就是一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在斗争中保存、壮大自身的实力。在与国民党的政治斗争方面,就要争取抗日战争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在与国民党当权派的斗争方式上,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式,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要联合他们,但为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又需要与顽固派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不忘记联合抗日的大目标。因此,党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4]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重庆与国民党人就中国未来前途进行谈判。应当说,在谈判桌上展开的是一场政治斗争,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共产党的独立性、国家的发展方略等方面与国民党针锋相对,可以说,既坚持原则立场,又做出适当的让步。谈判最终签订《双十协定》,达成一定的共识。此外,在谈判桌外,国共双方在日本投降后就收复失地展开了一定的军事斗争。《双十协定》没有保证和平的建国方式,国共陷入了内战。在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并举。在政治上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分化瓦解敌人,在军事上注重战略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最终战胜了国民党。可以说,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党逐渐走向了成熟,斗争手段和经验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斗争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正是有着这样的斗争经验、手段和方式,有力地保障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战胜了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
(二)艰难摸索期(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已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接下来,更严峻的斗争形势摆在面前。在武装军事斗争方面,大陆的一些地区还未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仍然与中国共产党对立,这些地方仍然需要进行武装军事斗争。在政治斗争方面,党仍然需要在国际上就国家政权合法性上与国民党展开斗争。一山放过一山拦,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党经深思熟虑后,决定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最终一道共同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军事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援助,中苏之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从此,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中国开始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展开斗争。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在50年代初土地改革中,党与地主阶级展开了斗争,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所有。在1951-1952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通过这些斗争来加强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建设,限制不法资本家的经济行为、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党发起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针对右派分子的运动。由于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致使反右运动被严重扩大化。一批共产党员、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人士等被错误地划分为右派。反右斗争扩大化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损失。此后,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文革期间,无论在党内还是在群众中间,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都达到了高潮。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的重大的损失。文革以后,党和国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例如,要遵守集体领导制,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从斗争的视角来看,文革沿用的阶级斗争的思维,在斗争中法律完全被忽视,这给党也带来了经验和教训,也就是,斗争过程中要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要遵守法律,要尊重人的尊严。
(三)科学发展期(1978-201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对内改革方面,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在对外开放方面,主要是引进西方国家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工商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巨变的同时也是各种矛盾频发期。在政治上,党内斗争也很激烈,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多年间,由于受到长期的革命和斗争环境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的“左”的意识还比较强,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经济和政治制度一时间很难接受,因此,党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需要与这些具有“左”倾意识的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斗争。同时,党内还有一些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的“右”倾干部,因此,党也要与这些“右”倾干部展开政治和思想斗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腐败问题,党也要与这些涉嫌腐败的领导干部进行斗争,通过党纪国法和政治思想教育的方式来惩罚和感化他们。在经济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不良商人为了获取巨额利润,开始从事着不法经营活动,党也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与这些不良商人展开斗争,以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在社会上,改革开放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频发期,无论是因社会贫富分化、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产生的社会纠纷,还是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活动等,党都要与此展开一定形式的斗争。通过斗争来缓和社会矛盾、处理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在外交上,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但由于意识形态、国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国家一直在人权、法治和市场经济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批评甚至干涉。对此,需要在外交方面与西方国家展开斗争,以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四)开拓创新期(2012-)
十八大以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针对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继续进行伟大斗争。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斗争。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5]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来,面对停工停学、经济冲击、生命安全挑战,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听党指挥,团结一致齐心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在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典型性案例。习近平曾用“五个凡是”概括了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风险,“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6]面对这些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进行着这样的斗争,首先,强调提高党员干部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7]另一方面着力构筑防控风险的机制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8],以制度威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二是意识形态安全斗争。“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9]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增多,斗争更加激烈的情况,党再次发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0],“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要增强阵地意识,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牵涉到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不能含糊其辞,不能退避三舍,不能当开明绅士”[11]。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却出现“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情况。[12]基于这种情况,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3]三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面对新时代“四大考验”和“四种风险”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要“以敢于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14]。
面对新时代世界局势与国内局势的“变”与“不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15]继续进行伟大斗争,才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建党百年“伟大斗争”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斗争形成的宝贵经验对党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大价值和重要的现实启示,深入思考建党百年“伟大斗争”的现实启示有利于优质、高效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
(一)运用底线思维,树立忧患意识
运用好底线思维,就是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同时斗争要有力、有理、有节。例如,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盲目指导下一味主张向国民党当局妥协,不敢斗争,放弃了对工农群众和党的领导权,犯右倾错误,导致共产党险些被毁灭,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底线原则的案例。同时,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的历史经验也警示着共产党人,不光要有底线思维,同时还要有忧患意识与前瞻意识,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16]不同历史时刻,面临不同的历史性难题,要敢于面对、勇于面对,富有斗争精神,与此同时,也要充分预估不同历史性、阶段性难题的艰巨性、独特性,能够始终保持斗争敏感性,随时跟进、开展新斗争,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二)运用中心思维,坚持群众路线
新时代伟大斗争离不开中心思维,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要牢记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为了群众,所以伟大斗争要坚持群众路线,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18]。新时代的斗争任务更加艰巨,斗争难度更大,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脱贫攻坚战以及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如今要将疫情防控常态化进行等,为要确保斗争任务顺利完成,我国的伟大事业有序推进都需要在伟大斗争,都需要抓牢经济建设的命脉,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取得百年伟大斗争的胜利,革命与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就在于坚持群众路线。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坚定地走群众路线,以群众的幸福生活作为伟大斗争的目标。
(三)运用全局思维,适时转“危”为“机”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进发展的,矛盾的解决经常借助斗争的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9]这是继党的十八大之后,再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进行伟大斗争”的重大政治判断,并且将其贯穿于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看,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要把握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略全局,从微观角度看,伟大斗争涵盖多领域、全方位的斗争,在经济领域,存在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斗争;在政治领域,存在着反腐败斗争;在文化领域,存在着意识形态斗争;在生态领域,存在着污染防治的斗争;在社会生活领域,存在着脱贫攻坚的斗争;在军事领域,存在着反恐怖、反分裂斗争等等,简单来说,伟大斗争体系庞大,内容复杂,且不同领域的斗争不是相互独立的,不同领域的斗争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近些年来,国际国内意识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会牵涉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等等,必定会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斗争产生重大影响。对此,一要深刻理解并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发展阶段同一领域斗争的特点,集中精力寻求斗争策略;二要深刻把握不同斗争之间的内在关联,促进斗争方法的互鉴交流,内部打通渠道,力求取得斗争效果最大化;三要把握时机进行斗争,在危机中育先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既是一场艰难斗争,党中央在危机中领导全局,充分彰显当领导的优势与我国制度优势,实现了转“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