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1-08-15罗奇辉郭秋红钟俊华杨蔼凤武江平
罗奇辉,郭秋红,钟俊华,杨蔼凤,武江平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 口腔科,广东 深圳 518048)
牙菌斑是一种由细菌形成的生物膜,可附着于牙龈、牙齿及其修复物表面,导致牙龈感染,引发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牙齿缺失,影响咀嚼功能[1]。目前,大部分CP 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口腔保健行为认知掌握度较低,口腔保健意识薄弱,导致CP 易反复发作。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者固有思维、行为模式,改变其不良认知,以矫正其认知、行为错误,建立健康的认知及行为,控制疾病[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对CP 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遵循医学伦理委员会准则 [伦审2018(158)号],将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于我院采用常规干预的35 例CP 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于我院采用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的35 例CP 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 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35~55 岁,平均(45.61±3.11)岁;病情:中度23 例,重度12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 例,高中9 例,大专及以上19 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 例;年龄36~55 岁,平均(45.89±3.18)岁;病情:中度22 例,重度13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 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21 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 >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 《临床牙周病学》 中CP 诊断标准[3],X 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吸收,探诊深度>3 mm,牙周附着丧失;②初次确诊;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牙齿<20 颗;②手部灵活度受限;③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④精神异常,无法独立填写问卷。
1.3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强调口腔卫生重要性,演示牙线、牙间隙刷的正确使用方式,对牙齿及口腔进行清洁,告知患者维持3 min/次、1 次/周的清洁规律,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①组建规范化小组,由口腔科医护人员组成,由口腔科医师担任小组组长,组内成员均经过专业认知行为干预培训,均有3 年以上工作经验。②采用一对一交流方式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重点了解其不良口腔卫生行为,包括吸烟、饮酒等,同时了解患者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及日常口腔健康行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③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强调口腔保健对疾病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与口腔卫生的关系,使患者重视口腔保健。同时,医护人员需给予患者治疗信心,告知可通过积极治疗及自身良好口腔清洁习惯以控制疾病,并向其展示牙间隙刷、牙线的正确使用方式,指导患者现场演练,纠正错误,使其掌握口腔清洁技巧。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短期口腔保健计划,包括每日刷牙次数≥2 次,刷牙时间>3 min,每周牙线或牙间隙刷使用次数≥5 次等;嘱咐患者自我监测,每日对自身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评估,医护人员每周对患者干预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不断改进、完善计划。⑤为预防疾病复发,鼓励患者戒烟戒酒,健康饮食,定期回院复诊;可建立微信群或公众号,定期推送口腔保健知识,督促患者保持口腔卫生。
1.4 评价指标①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于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采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scale for self-care,SESS)[4]进行评估,量表共15 项条目,采用1~5 级积分法,总分15~75 分,分值越高,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越高。②口腔保健行为:于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持续时间、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干预1 个月后,两组的SES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E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SE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的SESS 评分比较(,分)
2.2 口腔保健行为干预1 个月后,两组的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持续时间、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口腔保健行为比较()
表2 两组的口腔保健行为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CP)是造成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多因牙菌斑引起,菌斑在牙面反复生成,导致疾病反复,损伤牙周组织[5]。当前,临床主要通过控制牙菌斑、预防牙周病进行干预,而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合理、正确的刷牙方式以清除菌斑,但目前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并不强,导致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较低,疾病控制不佳[6]。因此,临床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干预,以改善其口腔保健行为。
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主要用于评估牙周病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其口腔保健行为越好[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 个月后的SE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分析原因在于,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口腔健康观念意识,向患者灌输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使患者重视口腔卫生,主动关注口腔卫生,自主监督自身口腔保健行为,提高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口腔保健计划并予以演示,纠正患者错误行为,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认知度、技巧掌握度等,使其建立治愈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水平[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 个月后的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持续时间、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分析原因在于,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具有规范性、专业性等特点,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干预计划,督促患者完成口腔保健,同时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的提升促使其遵医行为提升,可实现自我监测,完成计划表的内容,改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此外,微信群、公众号可提醒患者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长期维持口腔保健行为。
综上所述,规范化小组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改善其口腔保健行为,维持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