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四进”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21-08-15邓梦玲伍林生
邓梦玲,伍林生
(重庆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一 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习总书记的讲话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战略地位,思政课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校要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思政课存在“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为了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信仰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积极探索出思政课教师“四进”实践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四进”实践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进园区、进寝室、进社团、进网络”等模式延伸思政课堂,是实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致力于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四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深度挖掘目前模式的不足和短板,完善“四进”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效性和生命力。
二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四进”实践教学的基本做法
(一) 进园区,以“三全育人”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园区育人机制
校园园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政治宣传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场所和手段,高校要动用多渠道、多载体等形式构建“三全育人”园区育人机制。
高校有计划地安排思政课教师进入大学生园区,就社会热点、党的理论、思政教学、专业前景、人生规划等贴合学生实际问题与大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认真聆听和记录学生的心声,及时给予反馈意见。其次,在重要敏感以及突发事件时期,如十九届历次全会、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建党一百周年等,学生的思想容易波动,要加强思政教师进园区的力度,大力宣传领导讲话,宣传会议精神,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维护校园的平安、稳定。再次,与大学生结对子,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难。以大学生园区为结对单位,在辅导员教师摸清学生思想的基础上,以思想认识困难的大学生为对象,采取“一对一”教育的形式,开展思想帮扶教育活动。最后,建立思想帮扶咨询站。在每一个园区建立思想帮扶咨询站,重要帮扶学生在生活中和思想上遇到的理论问题、热点问题、实际困惑,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牢牢把握学生的政治引导。
(二) 进寝室,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大学生寝室是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言论比较自由,主流意识易被侵蚀,势必会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在寝室内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能够弥补课外学习空缺,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引导大学生实现“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认知转化。
高校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遵循学生主体地位,从寝室制度建设、寝室党建建设、寝室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建立大学生寝室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一,建立健全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并将寝室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实现大学生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覆盖。第二,按规定设立寝室党组织,把党员教育活动发展到寝室内部,开展“党员评优评先”活动,实行学校、学生双向监督的制度并以此作为推优、提干、转正的依据之一。合理配置党建活动室,提供思政类书籍时事类报纸期刊等。定期召开党员学习交流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第三,打造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如文明寝室评选、先进寝室评选等活动,推进宿舍文明建设,营造寝室正能量生活氛围。
(三) 进社团,以隐性教育为抓手增强社团育人功能成效
校园社团的主要参与者是大学生,社团满足了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实现素质教育,全方位培育素质人才提供新的模式和渠道。依托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团的相互融合发展,让社团成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关注国家、锻炼自己的实践平台。
高校安排专业思政课教师担任社团导师。针对社团建设过程中思想认识模糊、目标定位不明等问题,选派思政课教师指导大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大学生社团的思想引领,把握好社团建设方向,从社团内部加强育人成效。其次,勇于推陈出新,突出校园特色。社团导师要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校园社会建设的实际,开展特色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形式,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创新新型社团。最后,注重社团实践活动的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应多与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其他高校院系等加深合作,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其中,社员导师要积极带领社团成员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绿化校园,乡村支教,服务“三下乡”扶贫实践等。活动后指导社团成员撰写实践报告、调研报告以及活动心得,鼓励优秀学生参加与思政有关的挑战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社团的相互促进[2]。
(四) 进网络,以“思想政治教育 + 互联网”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鲜活起来,打造思“想政治教育 + 互联网”网络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 + 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要从网络新媒体平台、网络思想交流、网络舆论监控三个方面来构建线上线下育人合力。通过“学习强国”、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型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党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和国家方针政策,传播青春正能量,引导师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营造“爱党、爱国、爱校”的育人氛围。在各大网络平台中,要做好引领意识形态工作,拓宽师生交流版,可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形式来调查学生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意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广开言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对网络舆论的监控,要对学生线上浏览网站、参与社会话题讨论、手机APP等网络平台提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 实施思政课教师 “四进”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 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4]。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重大的时代使命和任务。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入冲击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环境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四进”实践教学模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渗透到大学生生活中,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提升自身辨别不良思想和舆论的能力。这对高校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
(二) 是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打造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的有效探索
十九大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被重新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党和国家打造高校高质量思政体系的战略方针。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将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时代重任。“四进”实践教学认真贯彻三全育人精神,聚焦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弱项,通过思政进园区、进寝室、进社团、进网络的形式,整合育人的各种途径和载体,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盲区、不足,协同各类育人主体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合力机制,是高校创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有益探索。
(三) 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现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5]”。大学生全面发展单靠理论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种途径和渠道实现内化和外化的升华。“四进”实践教学模式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条、荣辱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成长需要,锻炼学生品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从内化到外化的升华,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四 思政课教师“四进”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切实推进思政教师“四进”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进程,进行了现状调查。此次调查在重庆医科大学随机选取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放《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进”实践教学活动调查问卷》,共发20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699份,无效问卷301份。
(一) “四进”实践教学安排还不完善
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实践教学没有完全做到贴合学生实际,安排还不够完善。对于学校开展的“四进”实践教学模式中六种活动的普及程度都达到了近乎一半的学生知晓,唯有“与学生寝室结对子,定期访谈等”,只有19.42%的学生知道这种形式,说明“四进”实践教学各形式之间偏差较大,安排结构不完善。通过回访调查发现三个问题:第一,进园区活动中,思想咨询帮扶站主动咨询的学生过少,与学生思想交流过于被动;第二,在与园区学生结对子、谈心谈话等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未能完全消除,难以察觉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第三,各活动制度与实际执行环节之间还存在人员空缺、访谈跟踪不到位、制度漏洞等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 “四进”实践教学认同度还需增强
“四进”实践教学系列活动开展以来,虽然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在“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进’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效和看法”这一调查中,有13%的学生选了“活动浪费时间、活动形式枯燥、不想参与”选项,说明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错误的认知。现在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对主流思想不理解、产生抵制情绪等现状都是普遍存的,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增强大学生自觉性,从根本上还是得从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上引导学生自主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
(三) “四进”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四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推进更需要靠教师。在“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进’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效及看法”这项调查中,有23.48%的同学认为“活动推行中有老师或者同学不认真工作,流于表面形式”。目前大对数高校教育部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350的数量要求还有很大缺口,不能适应思政理论课的教学需求,加上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四进”实践教学组织的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四) “四进”实践教学成效还有待提高
“四进”实践教学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在此次调查中发现,高达64.98%的同学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应试”,说明“背一背就能过”的消极思想普遍存在学生群体中。他们认为只保证出勤和按时提交作业,就能及格完成这门课程,认为思政理论课就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二、在调查中还发现有43.73%的同学认为“师生互动不明显,实践环节形同虚设”,说明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和改进。
五 完善思政课教师“四进”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 统筹安排,完善“四进”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完善“四进”实践教学保障制度是合理安排活动、解决现实障碍的有效前提。高校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四进”模式各活动,严格落实经费投入、资源使用等对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所需的条件,逐步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和实施计划,并对思政课教师实行量化考核,纳入院系绩效工资管理。扎实有序推进“四进”模式,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以确保“四进”实践教学模式取得实效。
(二)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政治认同感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无用、浪费时间”的错误思想中转变出来。首先,课程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准备将学生自身发展有关问题与中国政治进行结合,多结合时事热点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热情。其次,课程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事,要因势而新。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生动素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案例和素材,要充分利用到理论教学中,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课程教学还要与日常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挖掘育人素材,更新教育理念。最后,还要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可以通过时事论坛、职业规划、社区公益等日常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共同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及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与到实践中,实现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内化到外化的行为转换。
(三) 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培养专业思政课教师队伍
高校要注重全面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应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机制。教师主动参与开发相关课程资源,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加入学术讨论与交流,将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内化为自身的专业核心素养,形成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科研循环,是提升自我专业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队伍质量[6]。同时,思政课教师要真正认可“四进”实践教育模式,保持对实践教学模式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心态,要从过去的“说教者”的位置上退下来,自觉走进学生生活,以师生平等的身份通过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关系,从一个教育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四)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积极创新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第一,要依托专业化建设实现创新。思政课教师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制订出不同的实践主题,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形式,以此提高实践教学的育人价值;第二,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教育的育人资源,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7];第三,进行校外资源整合,组建育人合力。高校要增加实践教学模式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推动高校与政府、乡村社区、公益组织、高等院校等之间的协同配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践平台。
六 结语
开展思政课教师“四进”实践教学模式,是有力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次创新实践,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手段。高校和思政课教师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必须要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还要重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真正地走进大学生的心里,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