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8-15许兵刘建海
许兵,刘建海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一 引言
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依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博得了世界人民的爱戴与尊敬。当前,我国正在逐步迈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快车道之际,如何把劳动教育的理念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是各级各类办学机构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开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力求为我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言献策,为教育方针的制定与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二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的今天,我国一众高职院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修订教育教学计划,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管理机构,出台管理制度,在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和运行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设置劳动教育管理机构
2018年12月至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在重庆挂牌成立,至2021年4月,北京、深圳、兰州等大中城市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劳动就业研究中心”,一时间劳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时尚。专职管理机构的设立也有力地说明了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了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阶段的受重视程度,把劳动教育从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副课、选修课提升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 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家劳动教育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各高职院校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促进了教育政策的落地,健全和完善了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教育思路,建立了“劳动基础锻炼课→劳动专业融合课→生产劳动实践课”三段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考核指标+保障体系”为特色的新型劳动育人体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把劳动教育作为养成教育内容之一,在 86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形成了完善的学生劳动教育的机制体制,通过开设“大国工匠面对面”“劳动模范在身边”等公选课,把劳动教育正式提升到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的高度,开创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近年来各院校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研究,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标准和效果评价体系,巩固了劳动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出台劳动教育管理制度
劳动课教育和其他课程的教育一样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缺少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有了制度才能有规可循。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劳动教育放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枣庄职业学院紧扣时代脉搏,在我国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适时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出台的劳动教育课管理办法附有劳动教育学生个人考核表和班级考核表,操作性强、易于落地。
(四) 健全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评价及保障体系。在劳动教育场所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等各个方面均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院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广大高职院校根据各自校情也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了劳动教育课有效实施。河北正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通过开垦校内30亩空地,建立了劳动课实践基地,根据季节种植时令蔬菜等农作物,极大地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强调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企业兼职劳动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设想和思路;依托校内先进的实训中心、图书馆等场所建立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依托校企合作的龙头企业联合创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出台政策鼓励和奖励在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方面作出贡献的教师及科研人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引导园林专业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植物的养护工作,由学院园林专业教师兼职组成管理机构,结合专业学习和生产实践,随时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绿植的整形修剪、施肥灌水、病虫防治等养护管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理解不全面,定位不准确
随着近年来中考分流及高职扩招与单招政策的推行,我国的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生源质量也较之前有所下滑。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含义,把劳动教育片面地理解为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甚至是干体力活等,常有抵触情绪。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认识不够、挖掘不深,没有能够深入开展学工学农、公益劳动等,而是单一地依靠大扫除等活动让学生开展劳动实践[1]。导致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没有产生思想感悟,在精神上空虚渺茫[2]。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中的价值定位。
(二) 劳动教育未能有效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之中
专业技能是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核心载体[4]。每一门课程都不能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劳动教育课也是一样。高职教育的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依托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来强化劳动教育。当前我国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教育阶段教育层次,普遍存在重视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轻视劳动教育的不良倾向,劳动观念的培养未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之中。我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劳动的历史典故、名人名言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强化中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 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未受到足够重视
课程教学离不开教材和教师。抓好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做优课程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教材建设很少受到和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建设同样的重视,而众多专业课和“马政毛概”等思政课程也鲜有劳动教育的章节内容,而未将实训室的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实训课程体系之中,导致了实训使劳动教育被边缘化[3]。同时,劳动教育课的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受重视程度也不如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基本上处于边缘化和兼职状态,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进修培训、评优树模、晋级晋职中多处于劣势,凡此种种,极大地挫伤了众多教师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
四 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效果的对策
(一) 深刻剖析劳动教育本质,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同时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与使命。肩负着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只有科学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劳动观以及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认真剖析劳动教育的本质和使命,搞清“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使高职学生明白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才能自觉地投入到劳动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去,投入到劳动人民中去,积极主动地接受劳动教育,参与劳动实践,使“劳动光荣”的思想理念深入到灵魂深处,最终淬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 大力拓展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高职教育实践性强、动手性强的属性为劳动教育理论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青马工程、第二课堂、校园绿化养护、卫生大扫除、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都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平台和载体,都是践行劳动教育的良好机会。尤其是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通过设置无烟校园监督岗、光盘计划监督岗、校园仪容仪表监督岗及校外的为敬老院、孤儿院送温暖、学雷锋活动月等一系列公益性志愿活动,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体验到劳动的快乐,通过理实一体的方法推进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认同感、劳动参与感和劳动成就感,进而感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里面所蕴藏的智慧和汗水,增强勤奋学习、认真实践、努力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效能的思想意识。鼓励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技术攻关,使学生明白最基本的劳动原则,懂得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同时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5]。
(三)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确保劳动教育善始善终
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科学的保障机制。首先,就是制度保障。必须制定出既符合基本教育规律、又具有地方特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地方性(或院校)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和运行实施进行全面的指导。其次,是经费保障。任何课程的有效开展都需要长期的、稳定的经费保障。抓住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黄金时期,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有效投入到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各门课程之中,并积极拓展经费来源,充分利用校友基金、企业赞助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社会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资金使用效率,为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第三,是人才保障机制。建设一支由优秀人才组成的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劳动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认真研究、准确把脉本地区本院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现状,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团队。适当的时候通过邀请杰出校友、劳动模范来校作报告或担任校外劳动教育指导老师,合力推动劳动教育,坚定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信心和理念。
(四) 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既可以真实、有效的考核与评价劳动教育的效果,又能通过诸如劳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既注重过程,又重视结果。既注重对学生“学”的评价,又兼顾对教师“教”的检测;既有评价、又有激励,学生的劳动教育成绩和教师的劳动教育成果均纳入评优树模等奖励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创造力[6]。
五 结语
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劳动素养的提升,是一种素养教育[7]。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培养劳动精神、强化劳动意识、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内涵,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认真研究当前我国乃至世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存在问题,不断优化与完善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才能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8]。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