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放在“后疫情时代”
——聚焦“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

2021-08-15王牧羽

国画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后疫情时代工笔画

王牧羽

由中国工笔画学会发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与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于2021年4月17日下午3点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是继2016年“工·在当代——第十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之后又一次全国工笔画领域的顶级展事,全面呈现和检阅了近五年来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最新成就。展览分“特邀参展单元”和“全国征稿单元”,共431件大尺幅工笔画作品,分组陈列在中国美术馆主展馆和81美术馆分展馆。

此次展览以最高规格汇聚海量当代工笔画名家名作和新人新作,熠熠星光在中国美术馆引爆疫情之后首个观展热潮,拉开了2021年大型艺术展览的序幕,成为艺术活动全面回暖的风向标,以最热烈的表达方式向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特邀名家云集佳作纷呈

此次展览的“特邀参展单元”包含中国工笔画学会的现任领导、艺术顾问、部分优秀理事在内的111位画家。其中不乏久负盛名、为当代工笔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家。他们继往开来,以个性化的语言、纯熟的技法和丰满的主题内容,夯实了现代工笔画发展的基础。老画家们拿出近几年的最新力作、代表作,依然可见宝刀不老,艺术长青。如三位中国工笔画学会的老领导,林凡的《过溪龙》,笔力遒劲又春意盎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洒脱;冯大中的《黄河朝晖》气势磅礴,有史诗般的波涛壮阔;萧玉田的《湘云眠芍》则婉约清丽,一颦一笑尽得经典深味。其他曾担任过学会副会长的蒋采、李魁正、胡勃、尼玛泽仁、谢振瓯、王天胜、唐勇力等老一辈工笔画大家同样有佳作撼人。

中国工笔画学会是已经创会30多年的国家级社团,是工笔画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团体。其近200名理事从3000多名会员中精选产生,囊括了当前中国画领域绝大多数的最优秀工笔画家。从1987年以来,以潘兹、林凡、冯大中为核心的前几代领导已经主持完成了十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为画坛推送了一批批优秀画家,见证了中国工笔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组织此次“十一届大展”的是陈孟昕会长领导下的第三届理事会集体,参展的中青年画家也都是当代工笔画的中流砥柱。他们传统基本功扎实又大胆创新,语言风格更趋多样,也更具开放性。他们的作品赋予工笔画这个古老画种以更绚丽的生命姿态,在观照历史与社会、切入当代人内心等多个层面上展示出全新的活力,如冯远的巨幅历史题材作品《汉武帝经略边疆遣使丝路》编入作品集,气度恢宏,有泱泱大国之势;悬挂在中国美术馆圆厅内的何家英代表作《舞之憩》精微而唯美,李翔新作《龙腾大湾》俯瞰南海胸怀宽阔,陈孟昕巨幅力作《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奇幻瑰丽美不胜收,卢禹舜《天地大美心驰神往笔遂墨顺》如八荒俱赖大河前横,尽皆个性语言强烈,作品光彩夺目,引来围观不歇赞叹不止;孙志钧《晨》极尽草原薄雾苍茫之境,刘金贵《立夏》有浸入式的都市视角,陈湘波《鹏城杜鹃红》的燃情似火,安佳《和谐·共生》的国际化视野,夏荷生《青云片》的山石厚重,牛克诚《满山欢》的醇厚如玉,徐累《石上浪》山水转换的图像新语,贾广健《寒塘幽韵》的纤无声,莫晓松《晨曦》的工写辉映,张见《叠N o.6》里曹衣出水的隐晦与缜密,刘万鸣《秋月景明》的高古神素,高云《梦·鱼乐》的飘逸脱俗,江宏伟《海棠双鹦》的含蓄空灵,王颖生《踱步》中的岁月如歌,唐秀玲《君子之交》的晶莹剔透,徐惠泉《温馨港湾》的渔家掠影,林容生《重彩的雨季》的梦幻青绿等,也都件件精彩。一批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青年画家也同样语言成熟,气象俨然近于大家,如王冠军《锦瑟华年系列》中的青葱记忆,孙震生《莎莉的心事》里的真情流溢,徐华翎《窗外》的纯白之美,王海滨《塔吉克祝福》的红色热烈,栾剑《运河泊我家·立交展新姿》的综绘新意等。这些特邀参展佳作都陈列在中国美术馆的1、8、9号展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致辞中认为此次展览汇集当代顶尖之作是为时代立命,其成就可与中国工笔画的历史高峰并论。

二、征稿新星亮眼精品荟萃

本次展览的“全国征稿单元”展出的是从全国近4000件投稿作品中评选出的320件优秀作品,作品水平之高,数量之大,都为近年同类展览之首,规模也远超过上一届工笔画大展,成为展览的一大看点。为更加突出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体现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学术引领性,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评选出的这些优秀作品范围内,学会又组织专家集体讨论,兼顾传统与创新,全面衡量主题内涵和语言形式,发现不同作品的闪光点,从中推举出三组优秀作品: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一直强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并在开幕式致辞里重申工笔画要“固本开新”的学术理念。此次推举出29件“优秀传承作品”即重在鼓励作品中传统工笔画艺术语言的纯粹性,在全面当代的文化语境里续写传统精神。这些作品画面气息沉稳,功夫扎实,一笔一色都看得到对传统的深解和文脉的延续,如刘志蕾《梦呓的第三十六行注脚》既有宋代工笔的细致凝练,又有欧洲古典绘画一样的文学厚度;刘金凯的《逐梦为马不负韶华》变化万态又法度谨严;孙陶的《夏河印象》在“浓密黑重”里满布岁月的暗纹,画出了醇厚朴素的民族质感;赵笃龙的《心源万象》则是一片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主义场景,浓黑点白里奔跑着古典壁画的纵横恣意。

而30件“优秀创新作品”则凸显出图像、观念、语言等方面的大胆创新,面貌多样,异彩纷呈。如:郝孝飞的《年年有余》消解了鱼的传统象征而另辟鱼骨图像的残缺之美,吕懿的《家在暖阳里》大胆借用莫兰迪式的色彩结构让活的生命凝固成永恒的视觉图像;张存玫的《踏莎行·跳花坡上》借用壁画版画的多种语言,沉郁的色彩在平面装饰里叠加着空间的深度;余兴亮的《风清雨过》则尝试把生宣纸上的意外与生涩以工笔的方式定格和强化。

30件“优秀新锐作品”的作者都是更为年轻的一代,许多还都是在校的学生。他们的创作更加无拘无束,视野宽泛,角度新奇,作品鲜活饱满,充满朝气和活力。比如王墉的《戏蟾》把细微入理的工笔精神代入卡通一代的平面场景;刘思琪的《无鸣》以“封闭剧场”在讲述一种远在禽鸟本体之上的社会寓言;曾京的《霓彩时光》则巧妙地用光线分割画面,制造了半梦半醒的时空错位感。

三、开幕盛况空前——艺术在“后疫情时代”的灿烂绽放

此次“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的开幕正值北京的四月,繁花似锦,芳菲满庭。开幕当天晴空万里,更显春光明媚。近500位各界领导和老、中、青三代工笔画家咸集,还有全国各地热情观众闻讯而至,逾2000名嘉宾共赴四年一遇的中国工笔画顶级盛事,开幕场面热烈非常,中国美术馆迎来疫情之后的首个客流量高峰。展览开放期间每日在美术馆入场安检处都排起几百米长龙,开幕盛况和参观热潮引来各大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竞相报道。

2020年初,全世界突然遭受新冠疫情的袭击,我们举国一心,共克时艰,打赢了一次次局部抗疫攻坚战,又加速开发出安全疫苗构筑防线,终于在2021年初看到了战胜疫情的曙光。在这个国家经济全面复苏、文化稳步繁荣的“后疫情时代”,工笔艺术盛典率先踏春而至,灿烂绽放。在开幕式致辞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形容此次展览无论在作品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一次“井喷式”的飞跃;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盛赞此次展览是国内近两年来人气最高、参与度最大的艺术盛事。在这个意义上,此次展览的举行可以看作是疫情之后大型艺术活动全面回暖的风向标,它不但一如既往地以高水准完成了“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的学术使命,还将开启新的一年里艺术展览活动全面开花的热潮,把艺术的春天从花园带进展厅,又植入观众心里,也定将开遍祖国大地。

王冠军 锦瑟华年系列——hello北京 纸本设色 290cm×190cm 2008年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馆后疫情时代工笔画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宋延生中国画作品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吴绪经工笔画
小鼓手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