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2021-08-13张欢
张欢
摘要:反复推敲、切磋琢磨是文本细读的精髓,也是增强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其中情感、写作手法、意境等都可以作为文本细读的要点。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有其风格特色,细细品读才能发现其中深意,所以教师应教会学生细读文本。在长期的积累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本文并结合小学语文中的经典文本,深入解读了文本细读的策略,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细读文本
语文,即语言艺术,透过文字领略作者情丝,学习文章独特手法,品味文章点睛之处,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细,即深入、细致阅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语言风格,还要深层次体会语言艺术、意境等。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需要在点滴积累中提升阅读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好高骛远,而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在学生掌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化地分析,逐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一、整体入手,梳理脉络
學习一篇课文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至少阅读原文两遍,整理清楚文章整体意思,即给文章号脉,对文章进行定性分析。然而,学生仅靠自学是很难把握文章重点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
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首先,教师要摆正自身态度,以学习的态度精读文章,与作品对话,分清文章的“本”与“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握文章重点;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梳理文章结构后逐段阅读,用自己的话描述每段意思,并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讨论每段意思;最后,教师要总结分析:“首段讲解井的背景,即毛主席曾在沙洲坝住过,交代人物及地点;第二段概括为井的由来,是毛主席与战士所挖,最后一段引出井的命名。”
教师通过整体梳理,使得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脉络清晰。除了短篇文章,中、高年级长篇文章阅读同样可以采用此方式,为学生后期细读奠定了基础。
二、挖掘情感,拓展升华
作者通常会将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其描绘的景象可能是自己的亲身体会、所见所闻等,有时学生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完全理解文章内涵。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深层挖掘作者情感,通过上下文对应分析、故事情节走向等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麻雀》这篇课文,透过题目就能看出文章的重点落在麻雀身上,为烘托麻雀的高大形象,文章开篇用猎狗引出话题,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小麻雀、老麻雀及猎狗的神态变化,最终以猎狗败下阵来落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每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文本三个对象的特征,对比三者的悬殊差距,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老麻雀明显紧张、害怕,为什么仍能坚定地站在小麻雀身前?”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问题。
细读是从标题、描述对象、事件等多个角度对文章细节进行品读,达到细致、深入阅读的目标,逐渐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角,避免他们拿到文章后采取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方式。此外,教师可以在细读基础上适当地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伟大母爱的案例。如自己的母亲、父亲等,通过鲜活事例让学生深层次感知母爱、父爱。最后,教师还可以升华文章主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恶势力搏斗,从小养成正直、公正的良好品质。
三、放飞想象,情境再现
教材文本具有丰富的语言艺术,作者运用或朴实无华,或天真烂漫,或细腻柔软的语句描述相关人物、事物,营造良好的意境,起到渲染文章情感氛围的效果。因此,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写作时的景象,并设身处地地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写作,先大篇幅地描写圆明园毁灭前的繁华景象,它不仅有湖光秋月,还有各种风格建筑,且圆明园中奇珍异宝数不胜数,有“世界最大博物馆”之称,然后笔锋一转,描写了英法联军侵华景象,与前面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上述两种景象,深刻体会作者爱国、无奈、愤懑等复杂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杜永萍,杜晓燕,陈守钦,等.基于松弛策略的文本层次分类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7(8).
[2]肖鹏,王兆鹏.贺铸《青玉案》情事索解——回归现场与细读文本之五[J].江海学刊,2018(5).
[3]余耀清.语文文本细读的理论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9).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