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区域游戏的几点尝试
2021-08-13周佳炜
周佳炜
摘要:良好秩序感的建立是幼儿园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尝试在区域游戏中,选用恰当的方法和指导策略,帮助幼儿学会按规律和规则有序参与区域游戏活动,并收放材料。同时,教师利用规则的约束,适时适度地对幼儿进行指导,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关键词:幼儿 区域游戏 秩序感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对事物的秩序具有强烈的需求,对外界有一个敏感期,如果教师能创设一个井然有序、舒适整洁的区域环境,对规则约束,并给予幼儿积极引导,这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秩序感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热爱秩序是幼儿的特点。一个具有良好秩序感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生活中,教师经常见到有些幼儿不能够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玩具随意摆放,玩完了之后没有放回原处,也不知道整理书包,屋子里乱七八糟的。其实,3岁至6岁是培养幼儿秩序感的敏感期,也是最佳时期。
二、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秩序感的创新实践
1.区域环境中感知“序”
(1)区域划分有序
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应尽量合理。如日常生活区应接近盥洗室,便于幼儿取水和清洁;科学区的空间应大一点,便于幼儿进行科学实验;每个区域之间都可以用玩具柜自然分隔,将桌子嵌入各区域。这样的设置可以让幼儿自由进出各区域,避免幼儿的跑动和碰撞,并在游戏时避免受到他人的干扰,帮助教师合理划分区域,为幼儿有秩序地进行游戏提供前提。
(2)材料摆放有序
在区域材料的准备与放置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结构性和秩序性。如一切物品的摆放都有固定位置,材料的放置遵循应由易到难,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这样既有序、整洁,又美观。材料的选择也应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的秩序。如在生活区,教师应从最简单的五指抓豆子开始,再到三指抓珠子、二指捏珠子、一指按,从而逐渐练习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同时,材料都有序地放在一个托盘或盒子里,便于幼儿取放。
2.区域游戏中渗透“序”
(1)重视过渡“无痕”
幼儿与生俱来具有音乐潜能,这种潜能成为培养幼儿秩序性的媒介。在区域活动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帮助幼儿建立秩序。如在区域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播放轻快明朗的音乐,提醒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幼儿放松、专注地操作;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播放短促活泼的音乐,暗示幼儿开始收拾玩具。久而久之,幼儿听到不同的音乐,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2)重视细节的辅助
在区域游戏中,材料的归位是秩序感形成的关键,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直观形象的照片标记、图片标记等,帮助幼儿顺利地把游戏材料放回原来位置。如把每份游戏材料拍成照片贴在玩具柜上,幼儿看到照片后就很容易找到玩具的位置。
(3)重视教师行为的有序
教师是儿童秩序感发展的“引领人”,在参与、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让东西摆放有序,帮助幼儿有序开展游戏。如在美工区游戏时,笔者会指导幼儿剪贴小乌龟,当所有作品完成后,笔者会把剪刀、胶棒、剩余的彩纸放回对应的材料筐,利用教师的有序行为影响幼儿。
3.区域规则中巩固“序”
秩序的建立还需要规则的约束及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规则的建立能帮助幼儿巩固“序”的行为。
(1)活动前的讨论
幼儿的自控力较差,每次活动前,教师都要注意提醒幼儿保持环境中的秩序。在区域活动前,教师会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知道每个区域有固定玩具;游戏结束时,教师要告诉幼儿把玩具收好,根据标记把它放回原处。另外,教师还要与幼儿讨论游戏规则,用规则帮助幼儿有序地进行游戏。
(2)活动后的评价
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如材料、桌椅是否归位,教师发现活动中的良好行为表现,可以继续进行强化,运用“XX的材料收的真整齐”等评价。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时,捕捉到有价值的秩序行为,并拍摄下来,让幼儿观看,强化幼儿良好的秩序行为。
三、结语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秩序感建立的敏感期,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在區域游戏中实现玩中学、做中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幼儿良好秩序感的建立具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值得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詹蕾.抓住敏感期,培养幼儿良好秩序感[J].四川教育,2016(9).
[2]谭玲.浅议借鉴蒙特梭利的“秩序”教育 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J].东西南北:教育,2017(3).
(作者单位: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