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隆德渝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调查简报*

2021-08-12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隆德县文物管理所

考古与文物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面泥质口径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隆德县文物管理所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境内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多为塬、梁、峁、壕交错的地貌特征,海拔在1700~2200米之间。渝河是隆德县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渝河流域地形整体为东高西低河谷地带,在河谷两侧台地或坡地上分布有较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为配合“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项目,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渝河流域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工作主要在渝河及其南侧支流朱庄河流域,调查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31处,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一、遗址介绍

渝河北侧地势较缓,背风向阳,遗址分布较多;而南岸地势相对较陡峭,遗址较少。朱庄河遗址分布情况正好与渝河相反,北侧地势较陡峭分布的遗址数量较少,南侧地势较缓分布有较多的遗址。调查共发现了陈家河、页河子、鸦儿沟、车道沟、沙塘北塬、清泉、张树、庞家沟、上堡子、辛坪北山、联财北山、毛家沟、阳屲山、许沟、樊军湾、周家嘴头、高坪、张楼、马家沟、黑羊沟、杨野河、冯家湾、齐家塬、连家湾、齐兴、上齐、李家嘴、冯家沟、辛庄、小岔沟、胜利、于家庄、孙家湾等遗址(图一)。因为调查的遗址数量相对较多,现选择几处采集标本较好、具有代表性的遗址进行介绍。

图一 渝河流域新石器遗址分布点

(一)页河子遗址

页河子遗址位于沙塘镇和平村北部的二级台地上,遗址核心区地势相对平缓,北侧边缘紧靠山坡。1986年北京大学和固原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一批仰韶文化和龙山时期遗存[1],2013年该遗址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北侧的山坡梯田断面上发现灰坑、红烧土堆积、人骨等遗迹。遗址东西宽200、南北长约500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

地表散落有较多的陶片,包括泥质和夹砂两类,夹砂陶又分夹粗砂和夹细砂两种,其中泥质陶占大多数,其次为夹粗砂和夹细砂。陶色有红、灰、褐等,其中红陶、褐陶占大多数,其次为灰褐陶。除素面外,纹饰有粗绳纹、中绳纹、细绳纹、篮纹和网纹等,也有少量的彩陶。采集的标本中,可辨认器形有罐、盆、钵等。彩陶多为白底黑彩,器形以斜沿彩陶盆为主。分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分别介绍。

1.仰韶文化

斜沿罐 2件。口沿残片。夹砂红陶。标本LYGS:1,敛口,方唇,沿内斜。器身饰粗绳纹。口径31、残高6.6厘米(图二,1)。标本LYGS:2,敛口,方唇,沿内斜。素面。口径28、残高5.2厘米(图二,2)。

宽平沿盆 1件。标本LY:6,残口沿。泥质红陶,器外有一层白色胎衣。敛口,宽平沿,尖圆唇。素面。口径26、残高2.4厘米(图二,6)。

彩陶盆 2件。残口沿。标本LY:4,泥质红陶。敛口,圆唇,平沿。器身饰有黑色条带状彩。口径36、残高3厘米(图二,4)。标本LY:7,泥质红陶,器外有一层白色胎衣。敛口,尖圆唇,平沿,稍外斜。器身饰条带形暗红色彩。口径35.4、残高6.8厘米(图二,3)。

钵 2件。残口沿。均敛口。标本LY:8,泥质灰陶。圆唇。素面。口径14、残高3.4厘米(图二,8)。标本LYGS:5,泥质红陶。尖圆唇。素面。口径28.6、残高3.4厘米(图二,9)。

陶片 1件。标本LYGS:4,罐腹部残片。泥质红陶。器身有附加泥条压印纹,余皆素面。残长8.4、残宽4.5、厚0.6厘米(图二,13)。

2.龙山时期

子母口罐 1件。标本LY:3,残口沿。夹粗砂红陶。直口,方唇,子母口,有一耳。耳上刮抹痕迹明显,领部有横向篮纹,领下为竖向绳纹。器身先将纹饰做好,然后才将耳粘结。口径23.8、残高11厘米(图二,5)。

图二 页河子遗址采集标本

小口罐 1件。标本LY:9,残口沿。泥质灰陶。侈口,尖圆唇,束颈。器身饰有交错的刻划纹。口径6、残高4厘米(图二,12)。

单耳罐 2件。标本LY:11,泥质灰陶。侈口,尖圆唇,束颈,平底,口沿和腹部之间有一单耳。素面。口径7、底径4、高7厘米(图二,10)。标本LY:12,口沿及耳部残损。泥质红陶。鼓腹,平底稍内凹,器身有一单耳。素面。腹径9、底径4.4、残高6.4厘米(图二,11)。

盆 1件。标本LY:10,泥质红陶。侈口,圆唇,斜折沿,斜直腹,平底稍内凹。素面。口径12.6、底径7.7、高5.2厘米(图二,14)。

豆 1件。标本LY:5,残口沿。泥质灰褐陶。侈口,圆唇。内壁光滑,外壁有篮纹。口径24、残高3.2厘米(图二,7)。

陶纺轮 1件。标本LY:1,残。夹砂红褐陶。圆饼状,中间有一孔。直径8.5、孔径1.2、厚1.3厘米(图二,19)。

石斧 2件。标本LY:13,基本完整。墨黑色。整体平面呈长方形,双面刃,器身磨制光滑,有一磨划浅槽。长11、宽4.8、厚1.2厘米(图二,16)。标本LY:14,完整。青灰色。平面呈长方形,双面刃,器身较为粗糙。长15.2、宽6.6、厚4厘米(图二,15)。

石刀 1件。标本LYGS:3,基本完整。青灰色。刃部系打制而成。长7.6、宽5、厚1.4厘米(图二,18)。

牙器 1件。标本LY:2,尾部残。浅黄色,用动物牙齿磨制而成,前端磨制痕迹明显。残长4.2厘米(图二,17)。

调查情况和1986年发掘情况基本一致,但是仰韶时期的遗物在整个二阶台地均有分布,可以一直向北延伸,部分山脚上也有。但是龙山时期遗存仅存在台地的南侧边缘处,分布范围远远小于仰韶文化。

(二)阳屲山遗址

阳屲山遗址位于渝河南侧的马家河村东部坡地上,遗址东、南部为山丘,北、西部为渝河谷地,地形东高西底,面积约2万平方米,1989年为隆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暴露的断面上发现有白灰面房址、墓葬及陶窑等遗迹,且在一处断面上集中的发现了4座陶窑,可能为该遗址的陶器烧制区。

遗址地表散落的陶片较少,采集到的陶片经初步统计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类,其中以泥质陶为主,夹细砂陶次之,夹粗砂陶最少。陶色以红陶为主,褐陶次之,灰陶比例较小。纹饰以麻点纹和篮纹为主,素面次之,另外还有绳纹和附加堆纹等。

罐 1件。标本LYW:1,残口沿。夹粗砂红陶。敛口,方唇,沿稍内斜。器身饰有斜向绳纹。口径31.8、残高6厘米(图三,1)。

单耳罐 1件。标本LYW:2,残口沿。夹粗砂红陶。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凸起,高领,单耳,颈及口沿间有一单耳。领部饰有横向篮纹,器身饰有麻点纹,篮纹和麻点纹用一周附加泥条分开,泥条上面有抹压痕迹。口径35、残高11.2厘米(图三,2)。

磨石 1件。标本LYW:3,残。浅灰色,两面有磨制痕迹,器身有几道深浅不一的凹槽。残长9、残宽7.4、厚3.4厘米(图三,16)。

采集的两个陶罐标本中,LYW:1属于仰韶时期,LYW:2属于龙山时期,二者在页河子遗址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时期遗物中均可以找到相似的器形。可以认为,阳屲山遗址和页河子遗址二者的文化属性基本一致。

(三) 鸦儿沟遗址

该遗址位于渝河北侧的沙塘镇和平村鸦儿沟东侧山坡的二级台地上及台地南侧的坡地上,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坡地断崖上发现有较多的遗迹现象,主要有灰坑、房址、墓葬等,遗址所在位置大部分现已开辟为梯田,破坏严重,地表散落较多的陶片。

采集陶器标本以夹砂陶为主,泥质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褐陶次之,灰陶最少。纹饰以篮纹为主,素面次之,绳纹较少,另外还有少量的刻划纹、附加堆纹。标本中可辨认器形有单罐、缸、盆等。

双耳罐 2件。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标本LYEH1:1,尖圆唇,颈部有一单耳。耳上有四道浅槽,器身饰有刻划纹。口径11、残高6.2厘米(图三,8)。标本LYE:1,侈口,尖圆唇,高领,耳部仅余粘结痕迹。素面。口径11、残高7.6厘米(图三,9)。

图三 阳屲山、鸦儿沟遗址采集标本

大口罐 2件。标本LYE:7,口沿残片。泥质红褐陶。侈口,尖唇,小平沿,束颈。素面。口径22、残高16.4厘米(图三,7)。标本LYED3③:2,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圆唇,束颈。素面。口径18.2、残高5.6厘米(图三,3)。

小口罐 3件。残口沿。标本LYE:3,残口沿。夹粗砂红陶。侈口,尖圆唇,高领。领部素面,器身麻点纹。口径14.4、残高11厘米(图三,6)。标本LYE:6,泥质红褐陶。侈口,尖圆唇,束颈。颈部有刮抹形成的痕迹,腹部有类似席纹的交错篮纹。口径12、残高12.4厘米(图三,5)。标本LYE:5,泥质红褐陶。侈口,尖圆唇,高领。沿外侧有一周附加泥条,其上手指印痕清晰,余皆素面。口径16、残高7.2厘米(图三,4)。

带鋬罐 1件。标本LYED2④:1,残口沿。夹粗砂红陶。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浅凹槽。上腹有一鋬,器身有竖向绳纹,在绳纹上贴附加压印泥条。口径25.4、残高11.6厘米(图三,10)。

小罐 1件。标本LYED3③:3,残。夹砂灰陶。侈口,尖圆唇,腹部微鼓,下腹斜直,底部缺失。口径5.4、残高6.4厘米(图三,15)。

缸 1件。标本LYE:8,口沿残片。夹粗砂红陶。直口,方唇,口沿外侧贴塑一周泥条,刮抹形成唇部。唇部表面及外侧均有绳纹,器身残存有附加堆纹。口径30、残高7厘米(图三,14)。

盆 3件。根据口沿形态分为二型。

A型 2件。口沿残片。标本LYEH1:2,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沿稍卷。器物内壁刮削痕迹明显,外壁饰有篮纹。口径35、残高3.6厘米(图三,13)。标本LYE:2,泥质褐陶。侈口,圆唇,斜平沿稍卷。外壁饰篮纹,刮抹痕明显。口径34.2、残高5.2厘米(图三,12)。

B型 1件。标本LYE:4,残口沿。泥质红褐陶。侈口,方唇,弧腹。饰篮纹。口径21.6、残高5.8厘米(图三,11)。

石刀 1件。标本LYED3③:1,基本完整。青灰色。近三角形,磨制刃部不明显。长8.5、宽4、厚0.9厘米(图三,17)。

(四)车道沟遗址

该遗址位于渝河北侧的沙塘镇街道村三组北侧车道沟两侧台地及山坡上,地势北高南低,背风向阳。遗址所在地现大多辟为梯田,破坏严重。遗址断面高约2~6米,断面上暴露灰坑、墓葬、房址、陶窑和红烧土等遗迹,地表散落有较多的陶片。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

陶质以夹砂陶为大宗,泥质陶较少。陶色以红陶为主,褐陶次之,灰陶最少。纹饰以素面为主,篮纹和麻点纹次之,还有绳纹、附加堆纹等。另外有极个别的红底黑彩陶。器物以罐、盆、豆为主,其中陶罐为大宗。

双耳罐 2件。口沿残片。标本LC:10,泥质红陶。侈口,尖唇,高领,单耳。领部和腹部交接处有一周戳印纹,耳表面有四道弦纹,余皆素面。口径9.4、残高8.2厘米(图四,9)。标本LCH1:12,泥质红褐色陶。侈口,尖圆唇,耳部残损。耳为器身制成后再粘贴上,连接处有刮抹痕迹。素面。口径11.4、残高5厘米(图四,10)。

单耳罐 2件。标本LCH2:1,残口沿。夹粗砂红陶。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凹槽,高领,桥形耳。领部饰横向篮纹,腹部饰麻点纹,耳部和口沿连接处有压印纹。口径24.2、残高12厘米(图四,1)。标本LCH1:13,口沿残片。夹砂红褐陶。侈口,尖圆唇,耳脱落,仅留贴附痕迹。器身有刻划纹。残长6.4、残宽6.6厘米(图四,2)。

彩陶罐 1件。标本LCH1:7,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尖圆唇,桥形耳。器身及口沿内侧均有横向、方格等几何纹黑、红双彩图案。残长4.残宽4.2厘米(图四,11)。

大口罐 1件。标本LC:11,口沿残片。泥质红陶,喇叭口,圆唇,束颈。素面。口径17.2、残高8.6厘米(图四,5)。

图四 车道沟遗址采集标本(一)

小口罐 2件。口沿残片。夹砂红陶。标本LCH1:11,侈口,圆唇,高领。器身通体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4.4、残高12厘米(图四,4)。标本LCH1:10,侈口,方唇,颈部饰有附加泥饼,腹部饰麻点纹。器身有烟炱痕迹。残长6.6、残宽6.4厘米(图四,3)。

侈口深腹罐 3件。口沿残片。标本LC:9,夹砂红陶。侈口,方唇,高领。唇上有压印纹,领部饰斜向篮纹,腹部饰麻点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26、残高10厘米(图四,8)。标本LCH1:9,夹粗砂红陶。侈口,方唇,唇外有一周附加泥条,其上有斜向绳纹。上腹部有竖向绳纹,在绳纹上有附加堆纹。口径32.2、残高9.6厘米(图四,7)。标本LCH1:6,夹粗砂红陶。侈口,方唇。唇外有一周附加泥条,其上有压印纹,领部饰篮纹,腹部饰麻点纹,二者用一条附加泥条隔开。器身有烟炱痕迹。残长10.6、残宽10厘米(图四,6)。

盆 1件。标本LCH1:8,口沿残片。泥质红陶。侈口,圆唇,弧沿。器身饰有篮纹。残长7.8、残宽4厘米(图四,12)。

豆 1件。标本LCH1:14,仅余豆盘。泥质红褐陶。侈口,方唇,唇内斜,腹部斜直。和豆柄连接处脱落。豆盘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口径13.4、残高4.6厘米(图四,13)。

石刀 1件。标本LCH1:3,残。灰黑色页岩。双面刃,刃部较钝。器身有2个穿孔,未透。残长5.6、残宽3.3、厚0.4厘米(图五,8)。

石斧 1件。标本LC:4,残。青黑色。残存近方形,器身光滑,磨制痕迹明显,双面刃。残长4.4、宽4.8、厚1.7厘米(图五,9)。

钺形器 1件。标本LC:8,完整。灰色。器表光滑,器身有5个钻孔,其中4个双面钻,1个单面钻,双面钻孔中有一个没有钻透。长6.3、宽6.1、厚0.8、孔径0.3~0.9厘米(图五,11)。

磨石 4件。标本LCH1:1,残。青灰色细砂岩。器身正面有3道凹槽磨痕,背面光滑,有打磨痕迹。残长14.2、残宽8.4、厚5厘米(图五,4)。标本LC:3,较为完整。青灰色,细砂岩。残存形状不规则,器身有磨制形成的深浅不一的凹槽。长9.2、宽6.4、厚6.1厘米(图五,3)。标本LC:1,残损严重。青灰色,细砂岩。器身光滑,磨制痕迹明显,有磨制形成的凹槽。残长21.4、残宽13.6、厚6.4厘米(图五,1)。标本LC:2,残损严重。青灰色。残存呈方形,台面上有磨制形成的凹槽。残长14、宽8.5、厚5.2~7.2厘米(图五,2)。

刮削器 3件。标本LCH1:2,完整。灰褐色。整体形状似三角形,打制出来的刃部比较明显。长8.1、宽7.5、厚2.7厘米(图五,7)。标本LC:5,完整。灰白色,岩质不详。打制刃部明显。长11.2、宽7.6、厚3.7厘米(图五,5)。标本LC:6,完整。青蓝色,岩质不详。打制刃部明显。长7.8、宽7.2、厚2.7厘米(图五,6)。

图五 车道沟遗址采集标本(二)

石核 1件。标本LC:7,完整。青蓝色,岩质不详。长6.9、宽4.2、厚2.8厘米(图五,12)。

骨锥 2件。标本LCH1:4,尾部残。灰白色,磨制痕迹明显。器身有一凹槽,槽内有一人为穿孔,用途不明。长7.8、宽1.1、厚0.5厘米(图五,10)。标本LCH1:5,完整。灰白色,器身有用利器刮削的痕迹。长8.4、宽3.1、厚2.8厘米(图五,14)。

鹿角器 1件。标本LCH1:15,尾部残。用鹿角磨制而成。残长8.6、宽3.8、厚2厘米(图五,13)。

(五)沙塘北塬遗址

该遗址位于沙塘镇北侧台地上,地势较为平整,台地被水冲割成多块小台地,现在被开垦为田地。台地南侧为断崖,破坏较为严重。断面上发现有白灰面房址、灰坑、陶窑等遗迹。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于2013、2015、2016年对沙塘北塬遗址进行过考古发掘[2]。

采集陶片较少,陶质以夹砂为主,泥质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纹饰以篮纹为主,麻点纹和和素面次之,另外还有少量的绳纹、戳印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罐、斝、盆、豆等。另外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沙塘北塬遗址出土的2件陶钵,1件泥质素面红陶 ,另1件红底黑彩。

单耳罐 1件。标本LS:4,残口沿。夹砂红陶。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凸棱,单耳。沿外还有一周附加堆纹,其下饰斜向篮纹,腹部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21.2、残高12厘米(图六,2)。

大口罐 1件。标本LS:3,残口沿。泥质红陶。喇叭口,尖圆唇,高领。素面。口径12、残高7厘米(图六,7)。

小口罐 2件。残口沿。夹砂红陶。标本LS:6,侈口,尖圆唇,微束颈。领部饰斜向篮纹,腹部饰麻点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2、残高9.8厘米(图六,9)。标本LS:10,侈口,尖圆唇,微束颈。口沿外侧一周附加泥条,领部饰斜向篮纹,腹部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5.4、残高7.6厘米(图六,10)。

图六 沙塘北塬、许沟遗址采集标本

器底 1件。标本LS:8,陶罐底部。泥质红陶。斜直腹,平底。器身饰有斜向篮纹。口径14、残高15.4厘米(图六,14)。

斝 1件。标本LS:2,残口沿。夹砂红陶。敛口,方唇,直腹,腹部有双耳。口沿处有三周弦纹,耳部有戳印纹,余皆素面。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20.2、残高16厘米(图六,1)。

盆 1件。标本LS:7,残口沿。泥质红陶。敞口,尖唇,平沿,上腹斜直。沿外有附加泥条,器身饰斜向篮纹。口径28.8、残高6.6厘米(图六,6)。

豆 1件。标本LS:5,豆座残片。泥质红陶。座呈倒喇叭口状,器身有1破损孔。器身饰斜向篮纹。底径16、残高8.8厘米(图六,15)。

陶纺轮 1件。标本LS:1,残。夹粗砂红陶,圆饼状,中间稍凹,中间有一孔,单面钻。顶面直径4.3、底面直径6.3、高2.4、孔径0.96~1厘米(图六,17)。

陶刀 1件。标本LS:9,基本完整。泥质红陶。残存呈长方形,中间有一双面对钻小孔。器身有附加泥条及斜向篮纹。长8.4、宽4.1、厚0.8、孔径0.9厘米(图六,16)。

(六)许沟遗址

遗址位于渝河南岸许沟村南侧坡地上,地形东高西底,坡地已经开垦成梯田,断面上可以看到灰坑、灰层等遗迹,破坏较为严重。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

陶片大多分布在半山腰,陶质以夹砂为主,泥质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褐陶次之,灰陶较少。纹饰以麻点纹为主,篮纹次之,还有绳纹、刻划纹、素面、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仅有罐、缸2类。

三耳罐 1件。标本LX:4,夹砂红陶。侈口,尖圆唇,束颈,下腹斜坡,平底,颈部附三耳。上腹素面,下腹有竖向刻划纹饰。口径11.6、底径5.6、高9厘米(图六,12)。

小口罐 4件。根据口沿形制分为三型。

A型 2件。标本LX:2,残口沿。夹砂红陶。侈口,方唇,微束颈。沿下有刮划痕迹,上腹有麻点纹。口径35、残高14.2厘米(图六,3)。标本LX:7,残口沿。夹砂陶,内外壁为灰色,中间红色。侈口,方唇,微束颈。器身麻点纹。口径23.4、残高8厘米(图六,4)。

B型 1件。标本LX:5,残口沿。夹砂红陶。侈口,尖圆唇,高领。领部饰有斜向篮纹,腹部饰麻点纹。口径11.8、残高6.4厘米(图六,11)。

C型 1件。标本LX:3,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方唇,高领。器身饰竖向绳纹。口径18、残高9厘米(图六,8)。

器底 1件。标本LX:1,罐底,口沿及上腹残缺。泥质红陶。下腹微弧,平底稍内凹。器身饰有篮纹。底径13、残高10.8厘米(图六,18)。

缸 1件。标本LX:8,残口沿。夹砂红陶。口微侈,方唇。器身饰有麻点纹,其上有2周附加泥条。口径33.4、残高5.6厘米(图六,5)。

罐 1件。标本LX:6,腹部残片。夹砂陶,外为红色,内为灰色。器身有柱形扳手。器身有麻点纹。残长9、残宽8厘米(图六,13)。

(七)清泉遗址

遗址位于清泉村北侧的坡地及台地上,地形北高南底,南距渝河约300米。遗址区断面暴露有白灰面房址、墓葬、灰坑及陶窑等遗迹,面积约8000平方米。

遗址地表上散落较多的陶片,陶质以泥质为主,夹砂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红陶陶色多不纯正,偏褐色。纹饰以篮纹为主,其次为素面,另外还有绳纹、刻划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主要有罐、盆。另外还采集到石器等小件。

单耳罐 1件。标本LQ:1,残。夹粗砂红陶。侈口,圆唇,矮领,上腹较圆,有单耳。耳上附有一道泥条,颈部有一周共11个附加泥饼,腹部有交错刻划纹饰。口径11.8、残高7厘米(图七,6)。

图七 清泉、张树、辛坪北山、联财北山遗址采集标本

大口罐 4件。残口沿。泥质红陶。标本LQ:4,喇叭口,尖圆唇,口沿外侧有一周附加泥条,其下饰有横向篮纹和刮抹形成的竖向微痕。口径17.6、残高7厘米(图七,3)。标本LQ:5,喇叭口,尖圆唇,束颈。口沿外有一周附加泥条,其下饰有横向篮纹。口径19.2、残高4.2厘米(图七,4)。标本LQ:7,近喇叭口,方唇,束颈。饰有横向篮纹。口径16.4、残高3.8厘米(图七,5)。标本LQ:9,口沿残缺。泥质红陶,腹部微鼓,下腹斜直,平底。上腹素面,下腹饰有斜向篮纹。腹径30、底径14、残高32.8厘米(图七,1)。

盆 1件。标本LQ:8,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方唇。唇外侧有一周附加泥条,器身饰篮纹。口径25.6、残高3厘米(图七,10)。

磨石 1件。标本LQ:2,残损。青灰色,砂岩。近方形,磨制面光滑。残长10.2、残宽6、残厚3.6厘米(图七,19)。

石器 1件。标本LQ:6,基本完整。灰白色,岩质不详。残存近梯形,前端使用痕迹明显。长7.6、宽7、厚4.2厘米(图七,20)。

陶手握 1件。标本LQ:3,稍残。泥质灰陶,素面。长9、宽4厘米。

(八)张树遗址

张树遗址位于张树村北侧的台地上,现已被开垦成梯田。地表散落有少量的陶片,当地居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过红陶罐。因暴露的遗迹及散落的陶片较少,无法断定其具体面积。采集的标本也较少,仅有罐、盆各1件。

罐 1件。标本LZ:1,残口沿。泥质红陶。喇叭口,圆唇,束颈。素面。口径17、残高7.4厘米(图七,2)。

盆 1件。标本LZ:2,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尖圆唇,素面。口径16、底径8.8、高5厘米(图七,18)。

(九)庞家沟遗址

遗址位于隆德县神林乡庞庄村北侧的二阶台地上,地形相对平缓,遗址区已经被开垦成梯田,青兰高速在遗址北侧穿过,在暴露的断面上发现有灰坑、窑洞式房址整、陶窑等遗迹,地表散落有较多的陶片,面积约6万平方米。

陶片以夹砂陶为主,泥质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纹饰以篮纹为主、麻点纹和素面次之,还有绳纹、附加堆纹、线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盆、豆、尖底瓶。采集石器和骨器各1件。

双耳罐 1件。标本LPH1:1,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尖唇,束颈,腹微鼓,口沿和上腹有双耳。器身及耳均素面。口径10.8、腹径16.4、残高13厘米(图八,4)。

大口罐 2件。标本LPH1:9,残口沿。泥质红陶,喇叭口,圆唇,束颈。素面。口径22、残高16厘米(图八,1)。标本LP:4,残口沿。泥质红陶。喇叭口,圆唇,束颈。素面。口径19.8、残高3.2厘米(图八,2)。

小口罐 3件。根据口沿又可以分为二型。

A型 3件。残口沿。夹砂红陶。标本LPH1:2,侈口,圆唇。沿外有一周附加泥条,颈部饰有篮纹,腹部饰有竖向绳纹。口径14.8、残高8.1厘米(图八,7)。标本LPH1:8,侈口,尖圆唇。器身及口沿均有压印绳纹,部分绳纹被抹去,口沿外侧还有一周附加泥条。口径19.4、残高5.8厘米(图八,8)。标本LPH1:4,侈口,圆唇。器身有模糊绳纹,在绳纹上有两道附加堆纹。器身有烟炱痕迹。残长5、残宽5厘米(图八,6)。

B型 1件。标本LPH1:10,残口沿。夹砂红陶。口微侈,花边口沿,高领。器身饰有麻点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9、残高9厘米(图八,9)。

缸 1件。标本LPH1:3,残口沿。夹砂红陶。口微侈,方唇。领部饰有篮纹,腹部饰麻点纹,两种纹饰用两道附加堆纹隔开。口径42、残高10.4厘米(图八,14)。

图八 庞家沟、上堡子遗址采集标本

盆 2件。残口沿。泥质红陶。标本LP:2,侈口,圆唇,平沿稍斜,弧腹。沿外一周附加堆纹,器身饰篮纹。口径30.8、残高8.2厘米(图八,17)。标本LP:3,侈口,方唇,弧腹。沿外一周附加堆纹,器身饰篮纹。口径23.4、残高5厘米(图八,16)。

豆 1件。标本LPH1:7,仅余豆盏。泥质红褐陶,敞口,方唇,腹近斜直。外壁饰有篮纹。口径18、残高4厘米(图八,15)。

陶片 1件。标本LP:1,尖底瓶颈部和腹部残片。泥质红陶。饰有交错线纹。残长2.7、残宽3.3厘米(图八,3)。

石器 1件。标本LPH1:5,残。青黑色,残存呈长方形,中有一单面钻钻孔。残长3.5、残宽4.5、厚1.2、孔径1.2厘米(图八,20)。

骨匕 1件。标本LPH1:6,尾部稍残。灰白色,用鹿角磨制而成。前端双面刃,器身有人为挖制缺口。长14.4、宽2厘米(图八,22)。

(一〇)神林上堡子遗址

遗址位于隆德县神林乡上堡子村北侧的渝河二阶台地上。遗址已被开垦等梯田,部分断面上可以看到灰坑及白灰皮房址等遗迹现象。面积约1万平方米。

采集有较多陶片,陶质以夹砂为主,泥质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纹饰以麻点纹为主,篮纹和素面次之,另外还有附加堆纹、绳纹、刻划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盆等;另外还有零星的石器。

单耳罐 1件。标本LSB:6,残口沿。夹砂灰陶。侈口,尖圆唇。器身有竖向刻划纹饰 。残宽3.8、残高5.4厘米(图八,5)。

小口罐 4件。根据口沿可分为二型。

A型 2件。标本LSB:1,残口沿。夹砂红陶。侈口,圆唇,微束颈。颈部饰斜向篮纹,腹部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7.2、残高12.4厘米(图八,10)。标本LSB:2,器型纹饰同上。口径15.2、残高10.2厘米(图八,11)。

B型 2件。残口沿。夹细砂红陶。标本LSB:4,侈口,圆唇,沿稍内斜,高领。颈部饰横向篮纹,腹部饰竖向绳纹。口径16.4、残高8.6厘米(图八,13)。标本LSB:5,侈口,尖圆唇,沿稍内斜,高领。颈部饰斜向篮纹。口径12.4、残高7.8厘米(图八,12)。

盆 1件。标本LSB:3,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尖唇,小平沿,稍外斜,斜直腹。器身饰横向篮纹。口径30、残高7.2厘米(图八,18)。

石刀 1件。标本LSB:8,残。青灰色,双面刃。残长5.2、残宽4.6、厚0.2厘米(图八,19)。

石器 1件。标本LSB:7,基本完整。灰色,腰部手握处打制痕迹明显。长18.9、宽10.2、厚3.8厘米(图八,21)。

(一一)辛坪北山遗址

遗址位于神林乡辛坪村北侧的坡地上,整个遗址被开垦成梯田,地形北高南底,在断面上发现有灰坑、白灰皮房址等遗迹现象。面积约2万平方米。

采集陶片陶质以泥质为主,夹砂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纹饰以篮纹为主,麻点纹次之,素面再次,另外还有少量的绳纹、附加堆纹、戳印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盆。

小口罐 根据口沿可分为二型。

A型 2件。残口沿。夹砂红陶。标本LXB:1,侈口,圆唇,高领。领部有斜向篮纹,器身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9.8、残高10厘米(图七,12)。标本LXB:4,侈口,尖唇,高领。领部有一周附加堆纹。口径14.2、残高7.8厘米(图七,13)。

B型 2件。残口沿。夹砂红陶。标本LXB:6,侈口,圆唇。领部素面,器身饰竖向绳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口径16.8、残高9.2厘米(图七,14)。标本LXB:2,侈口,圆唇。器身有2周压印纹饰及麻点纹。器身有烟炱痕迹。残宽8.4、残高12.1、厚0.6厘米(图七,15)。

带鋬罐 1件。标本LXB:3,残口沿。夹细砂红陶。敛口,方唇,腹部有一方柱形扳。器身素面。扳手处有烟炱痕迹。残宽7.5、残高7.5厘米(图七,16)。

盆 1件。标本LXB:5,残口沿。泥质红陶。侈口,尖唇,方沿稍内斜,斜直腹,器身有一钻孔。器身饰有斜向篮纹。残宽10.2、残高6.4、厚0.6、孔径0.8~1.2厘米(图七,17)。

(一二)周家嘴头遗址

遗址位于神林乡双村西侧的朱家河和渝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东部与山地相连,南、西、北三面与河床相连,地形中部较高,四周较低。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所在地现大多被开辟为梯田,断面上发现有白灰皮房址及陶窑等遗迹。遗址面积6万平发米左右。

遗址地面上散落有较多的仰韶文化陶片,陶质以泥质为主,夹砂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陶色多不纯正,偏褐色。纹饰以素面为主,其次为绳纹,另外还有少量的篮纹、戳印纹、弦纹、附加堆纹等。还有少量的彩陶。可辨器形有罐、缸、瓮、盆、钵、尖底瓶。

敛口罐 4件。根据口沿形态,可分为三型。

A型 2件。残口沿。夹粗砂红陶。标本LZJ:5,敛口,方唇,斜沿,沿上有一周浅槽。器身饰有竖向绳纹。口径30、残高3.6厘米(图九,1)。标本LZJ:13,敛口,方唇,斜沿,沿内有一圈凹槽。唇下有一周附加堆纹,口沿、唇及器身通体饰有粗绳纹。口径33、残高5.6厘米(图九,2)。

B型 1件。标本LZJ:10,残口沿。夹粗砂红陶。敛口,方唇,斜沿。器身饰有斜向绳纹。口径25.4、残高4.6厘米(图九,4)。

C型 1件。标本LZJ:3,敛口,尖圆唇,沿内斜。器身饰有斜向绳纹,在绳纹上有附加堆纹,其上有手指压印纹。口径31.6、残高6.6厘米(图九,3)。

图九 周家嘴头遗址采集标本

宽沿缸 1件。标本LZJ:12,残口沿。夹粗砂红陶。直口,圆唇,平沿。唇上有压印纹,器身饰有斜向粗绳纹。口径40.4、残高3.6厘米(图九,6)。

厚唇缸 1件。标本LZJ:4,残口沿。夹粗砂红陶。敛口,平沿。沿下饰有附加堆纹,中间有手指压印纹,器身有横向绳纹。口径41、残高8.8厘米(图九,12)。

瓮 1件。标本LZJ:2,残口沿。夹粗砂红陶。敛口,平沿,沿边斜贴于罐身,上腹较圆。器身饰有交错绳纹。口径30.2、残高4.6厘米(图九,5)。

宽平沿盆 2件。残口沿。泥质红陶。标本LZJ:7,敛口,宽平沿,尖圆唇。素面。口径37、残高5.6厘米(图九,7)。标本LZJ:1,敛口,宽平沿,圆唇,上腹微鼓,下腹斜收。素面。口径33.2、残高10厘米(图九,8)。

钵 3件。根据口沿形态可分为二型。

A型 2件。标本LZJ:6,残口沿。泥质红陶。敛口,腹微鼓。下腹斜直。素面。口径29.6、残高8.4厘米(图九,9)。标本LZJ:9,残口沿。泥质灰陶。敛口,尖唇,内斜,上腹微鼓,最大腹径处有一周浅槽。口径35、腹径39、残高5厘米(图九,10)。

B型 1件。标本LZJ:8,残口沿。泥质红陶。敛口,尖唇,折肩,下腹斜直。口径18.6、腹径22.6、残高4.4厘米(图九,11)。

残陶片 1件。标本LZJ:11,泥质红陶。陶色不纯正,呈桔红色,红底黑彩。残长4.7、残宽3、厚0.3厘米(图九,12)。

(一三)联财北山遗址

遗址位于联财镇北侧的坡地上,地形北高南低,青兰高速在遗址北侧穿过。遗址区现多已被开垦成梯田,在断面上发现有白灰皮、灰坑、红烧土堆积等遗迹现象。遗址面积1.2万平方米左右。

采集陶片以泥质为主,夹砂次之。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纹饰以麻点纹为主,素面次之,另外还有篮纹、绳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罐、缸、豆。

缸 1件。标本LL:3,残口沿。夹砂红陶。近直口,方唇,斜直腹。唇上有压印小窝点,沿外有一周附加泥条,器身饰有麻点纹。残宽8.8、残高7.2厘米(图七,11)。

豆 1件。标本LL:2,豆柄、豆座残片。泥质红陶。豆座呈高圈足状,平底。素面。底径15.8、残高8.8厘米(图七,7)。

器底 1件。标本LL:1,残,仅余罐腹部及底部。夹砂红陶。腹部微弧,平底。器身饰麻点纹。器身有烟炱痕迹。底径8.8、残高6.8厘米(图七,8)。

二、初步认识

经过调查,渝河及其支流分布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包含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在调查的31处遗址中,单纯的仰韶文化遗址有2处,包含仰韶文化和龙山时期遗存的遗址有3处,其他均为单纯的龙山时期遗址。从遗址分布密度来看,仰韶文化分遗址分布较为分散,密度相对较小,而龙山时期遗址分布密度相对较大,平均每8平方公里就分布一处龙山时期遗址。从遗址规模来看,这些遗址的面积大多1~2万平方米左右,5~10万平方米的遗址4处。因此渝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规模较小,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中心聚落遗址。

渝河流域调查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存主要包含早、中、晚三期。仰韶早期遗存与大地湾二期[3]及陇县原子头三期遗存[4]文化面貌接近,属于半坡文化的史家类型;仰韶中期遗存与大地湾二期遗存接近,属于庙底沟文化遗存;仰韶晚期遗存与大地湾四期接近,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宁夏南部仰韶文化早、中期遗存是首次在宁夏南部发现,这对研究仰韶文化的传播及地域类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渝河流域的龙山时期文化遗存丰富,其文化内涵相对较单一,关于这类文化遗存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绝大多数学者将这类遗存直接归入齐家文化,但也有学者认为将这类遗存单独命名,我们同意将宁夏南部龙山时期遗存单独命名的观点。通过调查采集的陶器标本来看,渝河流域的龙山时期遗存虽然在器类上与齐家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但文化内涵与齐家文化有一定的区别。渝河流域龙山时期遗存陶器器形主要有小口罐、花边罐、单耳罐、双耳罐、高领罐、斝、盆等,以红陶为主,夹砂陶多于泥质陶,纹饰有绳纹、篮纹、麻点纹及附加堆纹等,带耳器耳部较小,器形整体矮胖,空三足器流行斝。而齐家文化流行的高领单、双大耳罐等自身特征明显的器形在渝河流域不见,齐家文化陶器器型整体瘦高,空三足器多为鬲,斝很少。因此我们认为将渝河流域龙山时期遗存与齐家文化是两种性质不同、年代有别的考古学文化,渝河流域的龙山遗存在年代上应该早于齐家文化。从陶器特征来看,渝河流域龙山时期遗存与菜园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应该是从菜园文化[5]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并在发展过程中与关中地区的客省庄二期文化存在着较多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调查,我们对渝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分布及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一步还将对宁夏南部的葫芦河和清水河上游地区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对研究宁夏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内涵与性质及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新的材料。

附记:本次调查得到隆德县文物管理所刘世友所长等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执笔:杨 剑 王晓阳 霍 耀

[1]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等.隆德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C]//考古学研究(三).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58-195.

[2]a.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隆德沙塘北塬遗址2013年发掘简报[J].文博,2017(12).b.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宁夏隆德沙塘北塬遗址2015年发掘简报[J].考古,2018(5).

[3]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4]宝鸡市考古工作队等.陇县原子头[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5]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宁夏菜园—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素面泥质口径
李蕾作品
步枪口径之争(下)
步枪口径之争(上)
寄秋声
陶刻技法简析
素面
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鲁格公司新型6.5mm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
妆面与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