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西安马腾空北宋墓发掘简报

2021-08-1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考古与文物 2021年3期
关键词:通宝墓室篆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9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宝瑞御龙大酒店基建项目考古发掘中,于项目所在地西安市浐灞生态区长延堡街道办马腾空村东北清理秦汉墓葬2座、唐代墓葬14座、宋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1座(图一)。其中,宋代墓编号为M14,位于项目用地范围的南端,保存比较完整,现将该墓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图一 马腾空宋墓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墓葬位于浐河西岸二级阶地上。发掘前,项目用地已开挖基槽至原始地表下约5米左右,所以墓道北段大部被取土破坏。墓葬为斜坡带台阶墓道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由斜坡台阶墓道、墓道与过洞之间封门、过洞、天井、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图二,1;图三),方向。现存部分南北通长约9.95米,复原通长约18.86米,深约8.15米。

图三 M14平面正射影像图

墓道位于墓室北端,填土为浅黄褐色花土,质地较疏松。南北向残长1.9、东西宽0.87、残高1.08、复原长度约13.4米。底部现存北高南低7级台阶,宽约0.3、高度0.13~0.18米,有一薄层踩踏面。

墓道与过洞间封门砖墙建在斜坡墓道底部一道南北宽约0.54米的台阶上,现存5层封门砖,总高1.11、宽0.87米。下部为3层方砖,竖砌,每层15块,方砖规格31×31×5厘米;上部有2层条砖,纵向竖砌,下层15块,条砖规格有31×15×5厘米和31.5×15.5×5.5厘米两种,上层仅中部残存1块(图二,4)。

过洞周壁平整光滑,长2.4、宽0.87米。拱顶,北高南低,北端高约1.08米,南端高1.74米,东、西两壁高1.2米处起拱,拱高0.54米。底部为北高南低台阶8阶,东西长0.87、南北宽0.2~0.44、阶高0.14~0.2米,上有薄层踩踏面。

天井周壁平整光滑,长2.56、南端宽1、北端宽0.86米,现残深2.16~2.96米。从下至上直壁,人为加工修整,南端至甬道口东、西两壁现存脚窝各4个,上下间距0.4~0.6米,约呈三角形,宽约14、高约8~10厘米。底部呈北高南低斜坡状,有人为活动形成的踩踏面。

墓室口有砖封门,总高约2.02、东西宽1米。由12层长方形条砖南北纵向竖砌,每层共18块。条砖规格有31×15×5、31.5×15.5×5.5厘米两种。从下至上1~8层砖保存完整,高1.14米;9~11层砖部分垮塌至墓室内,高0.46米;顶层为竖向直立砖,高0.31米(图二,3)。

墓室门洞顶部残,原高1.9、宽1米,直壁高1.5米处起拱,拱高约0.5米。门洞上部壁面上在残高0.9、宽1米范围内人为雕刻出花草图案,周壁平整光滑(图二,2;图四)。

图四 墓室洞口图案与封门砖

甬道为墓室封砖门与墓室之间的小范围空间,高约1.96、东西宽1.0、南北长0.14米。

墓室平面呈梯形,南北长2.95、东西北宽1.62、南宽2.04米,洞室直壁高1.58米处起拱,拱高约0.32米,墓室总高约1.96米。东、南、西三面土墙壁上有雕刻的门、窗图案,窗户以上装饰花草图案。南壁图案保存比较完整,局部垮塌,在距墓室底部0.3、墓室顶部0.22、东西宽1.57~2、上下高1.18米的范围内雕刻建筑图案。图案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中间为一半开的双扇门,左扇门向南微启,门框两侧有斜向相对的4道刻线,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扇直棂窗,每扇窗户各有5个直棂条。上部图案位于门楣和窗楣之上,以花草纹饰为主,可分上、下两层。上层图案主体为5个首尾相连的连续花纹,每个花纹外围为相套的弧形,中间为大小相套的菱形图案,中心的菱形内刻划出“X”形图案;下层图案以与门中间相对应的位置为中心,向东、西各有7块斜向带状图案(图五)。东、西两壁垮塌严重,西壁较东壁略好,两壁刻划图案与南壁相同,区别之处是图案的比例大于南壁。中间双扇门为关闭状,直棂窗的棂条有7个,以两窗为中心,窗户框两侧有斜向相对的4道刻线(图六)。墓底为长方形条砖铺地,砖规格有31×15×5、31.5×15.5×5.5厘米两种。墓底中部有南北向棺木朽痕,从迹象观察,应为一棺。棺南端宽约0.7、北端宽约0.62、南北长约2.2米,高度不详,下部四角有铁棺环,未见髹漆痕迹。棺内墓主骨骼2具:1号墓主,骨架保存完整,头南足北,侧身屈肢,头骨已为粉沫状,从迹象观察应面向西,腿骨向东弯曲,从骨骼观察应为男性;2号墓主,骨骼大部分散乱放置在1号墓主左侧、少部分在右侧盆骨及腿骨处左右,下颌骨在1号墓主盆骨处,腿骨在1号墓主头部,上臂骨放置在1号墓主右侧骨盆骨至腿骨之间,应为二次葬。从1号墓主骨骼完整、2号墓主骨骼散乱放置的情况分析,该墓为迁葬夫妻合葬墓。墓主骨骼下有草木灰一层,厚约2厘米,并平铺散布有大量铜钱(图七)。

图五 墓室南壁土雕图案

图七 墓室内棺木、人骨与随葬品

墓室西北角出土陶釜3、青釉瓷熏炉1、青釉瓷渣斗1、青釉瓷执壶口1件;墓室东北角出土陶釜1件;墓室西壁中部出土陶釜1、罐1件;墓室南端棺外出土青釉盏托1、青釉瓷盏2件;墓室四角出土镇墓石4块;棺内出土汉、唐、五代、宋时期钱币547枚,另有铁棺环4、棺钉30余枚。

二、出土遗物

M14出土遗物可分为瓷、陶、铁、石、铜5种材质,共计590余件。

1.瓷器 6件。均为青釉,有熏炉、渣斗、盏及盏托、执壶等。

熏炉 1件。标本M14:3,扁球状,顶部正中有一直径1.3厘米的圆孔,孔外饰菊瓣镂空与三角山形镂空,座呈豆盘形,中部向下竖折。釉色青绿,釉面晶莹光亮,剔透如玉,釉面有少量冰裂纹,座周圈无釉。通高6.9、腹最大径8.7、座径6.9厘米(图八,2;封二,1)。

渣斗 1件。标本M14:4,大敞口,尖圆唇,宽沿内斜,短束颈,扁鼓腹,圈足。内外施釉,足及周围露胎,内、外沿及颈、腹局部漏胎,釉色青绿,釉面匀润,质感较细腻,沿内壁及腹部刻有仰莲瓣花纹。通高9.8、口径18.9、腹径9.3、底径5.2厘米(图八,1;封二,3)。

盏托 1件。标本M14:9,中空,敛口,圆唇,高弧颈,颈左右各有两个葫芦形镂空,颈下圆形托盘。盘为敞口,圆唇,浅弧腹,下置高圈足,足沿稍外撇。内、外壁施全釉,釉色青绿,釉面匀润,质感细腻,晶莹光亮,剔透如玉。通高8.1、口径5.2、托盘径11.7、足径4.6厘米(图八,3;封二,4)。从釉色看,与M14:11青瓷盏为一套。

盏 2件。敞口,圆唇,内底略尖圆,圈足,掛青色釉,素面,足底无釉。M14:10,斜腹近直。通高5、口径10.3、足径3.4厘米(图三:5;图九,1)。标本M14:11,圆唇微外卷,斜腹稍弧。通高4.7、口径11.3、足径3.1厘米(图八,4;封二,2)。

执壶把手与口 1件。标本M14:20,残,小杯直口,颈瘦长,口沿下部有一长把手,把手由两条粘连在一起的泥条组成。器壁较薄,釉色青绿。口长4.8、口径1.7厘米(图八,12)。

2.陶器 6件。

釜 5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修复完整,泥质灰褐陶为主,个别陶色黄灰。敛口,短颈,颈下出平沿,圆弧腹,小平底。口沿处有一周凹弦纹,其余部分素面。颈部、腹部有轮制修整痕,内壁颈下平沿与腹交接处可见较深的泥条连接凹痕。标本M14:1,口沿局部残,陶色黄灰,素面。器底局部有切割形成的同心圆形凹弦纹。口径11.3、底径5、高9厘米(图八,9)。标本M14:2,靠近底部陶色褐色,口沿处有一周凹弦纹。口径10.6、底径4.6、高10.6厘米(图八,11)。标本M14:5,口沿处有一周凹弦纹,器底有密集切割形成同心圆形凹弦纹。口径11.8、底径5.6、高9.5厘米(图八,8)。标本M14:6,器腹上部和靠近底部有5道细凹弦纹,器底局部有同心圆形切割形成的凹弦纹。口径11.8、底径3.6、高9.1厘米(图八,10;图九,2)。标本M14:7,器底局部有密集同心圆形切割形成的凹弦纹。口径11.2、底径4.4、高9厘米(图八,7;图九,4)。

罐 1件。标本M14:8,出土于墓室西壁中部,泥质灰陶,陶色灰黑。口微侈,厚卷圆唇,矮束颈,圆肩,上腹圆鼓,下腹内收,平底。素面,肩腹有轮制旋痕。通高13.6、口径12.4、腹径15.7、底径8.2厘米(图八,6;图九,3)。

图八 瓷器、陶器、铁器

图九 瓷器、陶器

3.铁器 30余件,可分为棺环、棺钉两种。

棺环 4件。出土于棺木两长边靠近四角位置。圆环带铁钉。圆环截面近方形,直径有9.8、10.5厘米两种,厚1.4~1.5厘米。铁钉为一铁条中间回折成椭圆形或扁圆形钉帽与圆环相连形成,然后双钉相贴,钉头两端呈扁条状,尖端残,保存较完整的一件从铁钉中部向两外侧成直角弯折,钉体长约11厘米(图八,13~16)。

棺钉 30余枚。有菌状帽,圆柱形钉体。长约12厘米左右。

4.镇墓石 4件。放置于墓室四角,为河卵石,西南角、东南角为白色;西北角、东北角为青色或深青色。石质较差,东北角出土后已成粉末状。

5.铜钱 547枚,完整或仅局部残缺的517枚,其余残缺较多,包括了从西汉至北宋各个时期的26种类型,同一类钱币大小、重量略有差别。

五铢 4枚。1枚残,3枚完整,钱文篆书。标本M14:12-3,剪轮五铢,直径2.2厘米,重1.5克。另外2枚穿、郭完整,大小、厚度有差异。标本M14:12-1,直径2.3厘米,重2克;标本M14:12-2,直径2.5厘米,重2.5克(图一〇,1)。

货泉 3枚。钱文篆书。标本M14:93,直径2.3厘米,重2.9克。标本M14:94,直径为2.3厘米,重2.3克(图一〇,3)。

开元通宝 88枚。钱文隶书。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重量在1.6~4.6克之间。有5枚磨轮,1枚背面有一“洛”,1枚背面有一“勾”,1枚背部穿上双月,14枚背部穿上月,1枚背部穿下月,穿上星和穿下星各1枚。标本M14:72,直径2.4厘米,重3.4克(图一〇,4)。

乾元重宝 1枚。标本M14:514,部分残,钱文楷书。直径2.4厘米,残重2.3克(图一〇,2)。

乾元圣宝 1枚。标本M14:513,钱文楷书。直径2.4厘米,重2.3克(图一〇,5)。

唐国通宝 1枚。标本M14:516,钱文篆书。直径2.5厘米,重4.3克(图一〇,7)。

宋元通宝 1枚。标本M14:515,钱文楷书。直径2.5厘米,重3.1克(图一〇,6)。

太平通宝 8枚。钱文楷书。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量在3~3.4克之间。标本M14:461,直径2.5厘米,重3.2克(图一〇,8)。

淳化元宝 9枚。钱文分楷书、行书两种。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量在3.2~4克之间。标本M14:469,直径2.5厘米,重3.8克(图一〇,9);标本M14:474,直径2.5厘米,重3.2克(图一〇,10)。

至道元宝 7枚。钱文有草、楷书两种,草书钱文3枚,楷书钱文4枚。大小、重量有差别。草书钱币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量在2.9~3.9克之间;楷书,直径2.5厘米,重量在3~3.8克之间。标本M14:509,直径2.5厘米,重3.8克(图一〇,11)。标本M14:503,直径2.5厘米,重3.5克(图一〇,12)。

咸平元宝 25枚。钱文楷书。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量在2.6~4.4克之间。标本M14:273,直径2.5厘米,重3.7克(图一〇,13)。

景德元宝 19枚。钱文楷书。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4~2.6厘米之间,重量在3~5克之间。标本M14:380,直径2.4厘米,重3.3克(图一〇,14)。

祥符通宝 10枚。钱文楷书,字体大小有别,字体较大的2枚,小字体8枚。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4~2.6厘米之间,重量在3.1~4.6克之间。标本M14:340,直径2.4厘米,重3.8克(图一〇,16)。

祥符元宝 27枚。钱文楷书,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4~2.6厘米之间,重量在2.4~4.5克之间。标本M14:366,直径5.5厘米,重4.5克(图一〇,15);标本M14:373,直径2.6厘米,重2.7克(图一〇,17)。

天禧通宝 17枚。钱文楷书。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5~2.6厘米之间,重量在3.2~6克之间。标本M14:451,直径2.6厘米,重3.8克(图一〇,18)。

天圣元宝 28枚。钱文有楷、篆书两种,楷书钱文21枚,篆书钱文7枚。大小、重量有差别。楷书钱币直径在2.4~2.6厘米之间,重量在2.6~4.5克之间;篆书钱币直径在2.5~2.6厘米之间,重量在3.3~3.8克之间。标本M14:425,直径2.5厘米,重3.3克(图一〇,19);标本M14:422,直径2.4厘米,重3.8克(图一〇,20)。

景祐元宝 9枚。钱文。分楷、篆书两种,楷书钱文6枚,篆书钱文3枚。钱币大小、重量有差别。楷书钱币直径在2.5~2.6厘米之间,重量在3.4~3.8克之间;篆书钱币直径在2.5~2.6厘米之间,重量在2.9~3.8克之间。标本M14:496,直径2.6厘米,重3.7克(图一〇,21);标本M14:502,直径2.6厘米,重2.9克(图一〇,22)。

皇宋通宝 20枚。钱文有楷、篆书两种,楷书钱文10枚,篆书钱文10枚。大小、重量有差别。楷书钱币直径在2.4~2.6厘米之间,重量在2.5~4.3克之间;篆书钱币直径在2.2~2.5厘米之间,重量在1.7~3.7克之间。标本M14:400,直径2.5厘米,重3.2克(图一〇,23);标本M14:407,直径2.3厘米,重2.4克(图一〇,24)。

嘉祐元宝 8枚。钱文有楷、篆书2种,楷书钱文6枚,篆书钱文两枚。大小、重量有差别。楷书钱币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量在2.6~3.6克之间;篆书钱币直径2.4、2.6厘米,重量3.2、3.3克。标本M14:482,直径2.5厘米,重2.7克(图一〇,26);标本M14:479,直径2.4厘米,重3.3克(图一〇,27)。

1.五铢(M14:12-2) 2.乾元重宝(M14:514) 3.货泉(M14:94) 4.开元通宝(M14:72)5.乾元圣宝(M14:513) 6.宋元通宝(M14:515) 7.唐国通宝(M14:516) 8.太平通宝(M14:461)9、10.淳化元宝(M14:469、M14:474) 11、12.至道元宝(M14:509、M14:503)13.咸平元宝(M14:273) 14.景德元宝(M14:380) 15、17.祥符元宝(M14:366、373)16.祥符通宝(M14:340) 18.天禧通宝(M14:451) 19、20.天圣元宝(M14:425、M14:422)21、22.景祐元宝(M14:496、M14:502) 23、24.皇宋通宝(M14:400、407)25.圣宋元宝(M14:511) 26、27.嘉祐元宝(M14:482、479) 28.至和通宝(M14:512)29.嘉祐通宝(M14:490) 30、31.治平元宝(M14:318、308) 32.治平通宝(M14:337)33、34.熙宁元宝(M14:110、261) 35.元丰通宝(M14:510)

嘉祐通宝 8枚。钱文楷书,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4~2.6厘米之间,重量在2.4~3.7克之间。标本M14:490,直径2.6厘米,重3.3克(图一〇,29)。

至和通宝 1枚。标本M14:512,钱文楷书。直径2.5厘米,重3.2克(图一〇,28)。

治平元宝 40枚。钱文有楷、篆书两种,楷书钱文19枚,篆书钱文21枚。大小、重量有差别。楷书钱币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量在3~4.5克之间;篆书钱币直径在2.3~2.5厘米之间,重量在2.8~4.3克之间。标本M14:318,直径2.4厘米,重3.7克(图一〇,30);标本M14:308,直径2.5厘米,重4克(图一〇,31)。

治平通宝 3枚。钱文楷书。大小、重量有差别,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量在3.2~3.3克之间。标本M14:337,直径2.5厘米,重3.2克(图一〇,32)。

熙宁元宝 176枚。钱文有楷、篆书两种,楷书钱文138枚,篆书钱文38枚。大小、重量、厚薄有差别。楷书钱币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重量在2.6~5克之间;篆书钱币直径在2.4~2.6厘米之间,重量在3.1~6.3克之间。标本M14:110,直径2.5厘米,重4.1克(图一〇,33);标本M14:261,直径2.4厘米,重3.7克(图一〇,34)。

元丰通宝 2枚。钱文篆书。直径分别为2.4、2.5厘米,重量分别为3.2、4.7克。标本M14:510,直径2.5厘米,重4.7克(图一〇,35)。

圣宋元宝 1枚。标本M14:511,钱文行书。直径2.5厘米,重3克(图一〇,25)。

三、结语

土洞墓是宋代关中中东部地区一直使用的墓葬形制,各个阶层的人群均有使用。M14与河南省陕县化纤厂宋墓[1]、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地A型单室墓的墓葬形制相近[2]。棺内散铺钱币547枚,时代最晚为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始铸的“圣宋元宝”铜钱,据此推测,墓葬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器物形制方面,M14:10青瓷盏托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北宋吕大受墓M14:4[3]、吕大章M16:5-2[4]黑釉盏托形制相近;M14:11青釉瓷盏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北宋吕大临夫妇合葬墓M2:20黑釉金兔毫盏[5]、吕大章M16:5-1青釉印花团菊纹盏[6]形制相近;M14:8陶罐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北宋吕大临夫妇合葬墓M2:18陶罐形制相近[7];M14:4青釉渣斗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北宋吕仲山夫人墓M6:29[8]、吕倩蓉M7:46[9]青釉刻花渣斗形制相近。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分析,M14应为北宋晚期墓葬。

M14墓室壁面和甬道顶部刻划生土建筑与花卉纹样的装饰方式比较少见,与河南三门峡市化工厂内3座宋墓的土雕图案[10]及同时期的砖雕、石雕墓葬相比,显得较为简单,这或许表明M14的墓主身份或财富低于这些砖雕、石雕墓葬的人群。北宋后期,砖室墓逐渐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的主流墓葬形制,有条件的官员和上层人士多使用砖室墓,普通平民多使用土洞墓的形制,非品官的上层人物砖室墓内,仿木结构、壁画和砖雕愈趋复杂;墓葬中铺钱习俗是宋元明时期盛行的一种葬俗,具有辟除妖邪、安宁亡者、稳定墓穴风水、保佑子孙平安富贵等作用,使用者的身份最初为下层官吏及平民[11]。北宋规定非品官不得使用墓志,M14未见墓志,这也说明墓主是具有一定财富和地位但又达不到品官等级之人。

综合来看,M14对于研究当时的建筑结构及等级低于砖雕、石雕墓的人群的葬俗提供了新的材料;墓室内出土的精美青瓷盏、托、熏炉与陶釜等器物,为探讨当时同等级人群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材料。

领 队:王志友

发掘人员:徐雍初 赵胜利 杨升海

王文成等

文物修复:赵胜利 司宝丰

资料整理:赵胜利 祁 翔

绘 图:赵胜利 赵 勇

照 相:赵 勇

执 笔:王志友 徐雍初

[1]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陕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省陕县化纤厂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3(4).

[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四)[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1118.

[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蓝田吕氏家族墓园(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548-549.

[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蓝田吕氏家族墓园(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580-581.

[5]同[3]:266-267.

[6]同[4]:580-581.

[7]同[3]:274.

[8]同[3]:408-409.

[9]同[3]:382-383.

[10]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市北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3(2):59-69.

[11]葛林杰.宋元明铺钱葬俗研究[J].东南文化,2020(2).

猜你喜欢

通宝墓室篆书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
Scholar and East Lake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