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编务管理,提高图书质量

2021-08-11刘池

出版广角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总编译林出版社

【关  键  词】图书质量;编务工作;服务;素质

【作者单位】刘池,译林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15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三条明确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图书质量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图书所载内容和编校质量有关,涉及图书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结构合理性、语言文字规范性等方面;另一方面与图书的形式有关,涉及图书整体设计、印制、材料等方面。

由于图书的社会影响主要是通过所载内容和编校质量来体現,因此,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尤以第一个方面为重。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开展“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活动,从2011年出版物质量管理年、2012年出版物质量规范年、2013年出版物质量保障年、2014年出版物质量专项年、2015年出版物质量提升年,到现在固定的“质量管理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专项工作已经第十个年头,将质量管理常态化提升到整个出版业的显著地位。

总编办作为出版社的重要职能部门,全程参与图书出版工作,发挥着管理、协调、服务等重要职能,对保障与提高图书质量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本文以译林出版社(简称译林社)总编办工作为例,探讨提高编务人员素质、加强编务管理工作对提升出版质量的重要性。

一、创新服务方法,提高图书质量

1.完善各项制度是提高出版质量的前提

译林社始终不断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措施,保证内容和编校质量。从2016年开始,总编办先后参与制定并完善了《译林出版社书稿审校制度》《译林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规程》《译林出版社审读工作管理办法》《译林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规范》《译林出版社新编辑导师制度》等条例,从编辑、校对等多个环节确保出版工作有章可循,使编辑出版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针对出版、制作分离的图书,除遵守以上各项规章制度外,总编办还专门制定了《合资公司稿件和样书管理规程》,明确规定了双方的职责,保证一书一签,把好出版导向,提升出版质量。

2.加强流程监管是提高出版质量的保障

一本图书从选题申报,经过三审三校,到最后样书管理,可以说是一条完整的生产链,中间还衍生出重大选题备案、图书送审、选题更名、专家审读等各种子生产链。一家出版社每年的出书品种达上百种,涉及的生产链有上百条,加上各种子生产链就多达上千条。这些链条构成一张错综交织的网,如何让编辑不迷失其中,就需要总编办加强流程监管职能。

为了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译林社由总编办沟通联系,于2015年引入ERP系统,将编务、出版、发行、财务合为一体。ERP系统的运用,使错综复杂的生产线形成流水线作业,但总编办的监管职能并非依靠ERP系统就可以一劳永逸,还须通过实践不断对流程的推进、信息的完善、特殊情况的处理和后台的修改等问题进行实时监控与处理。译林社始终坚持“质量第一、防风险第一、效益第一”的管控理念,强化生产流程管理,防微杜渐、预判为先,在ERP系统中特别添加了重大选题监管环节,凡是重大选题,必须在系统内输入总署或省局提供的批复号才能进入申请书号流程;对三审的字数以及三审的间隔时间都做了严格限制,不符合要求的书稿无法进入下一步流程。

除了通过ERP系统对流程加强监管,人工管理也是加强流程监管的另一有效途径。首先,总编办安排专人统计出版社季度付印计划,检查完成情况,把握出书节奏。其次,为了保证书号的有效利用,总编办申请书号人员会根据译林社季度付印计划的顺序依次申请,从而避免了申领书号后迟迟不见成书的情况。再次,总编办定期抽查发稿单,核对三审人员资质,对于再版或者重印的图书要求编辑按照新书对待,认真审稿,不能减免程序。

此外,总编办还承担着社内图书质量抽检任务,包括印前审读和成书审读两个方面,专门组织力量对图书的质量定时进行检查并形成长效机制。译林社所有图书付印前都必须经过印前审读环节,出版社每年组织社内外审读人员对当年成书至少进行两次抽检,上、下半年各一次。原则上每位编辑每年至少要抽检两种图书,重点项目、拟申报省级以上奖项图书、拟申报职称图书须全部纳入抽检审读范围,并对教材、教辅、辞书、少儿类图书增加抽检率。

3.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是提高出版质量的必然要求

这里所说的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编辑资质管理,包括对责任编辑、校对人员和社内外审读人员的管理。译林社总编办每年定期更新拥有发稿权的三审人员名单,新编辑须通过考试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资格,并履行责任编辑注册手续后才有发稿资格。二审必须由取得副高职称以上的室主任级人员担任,三审必须由取得副高职称以上的社委会人员担任。

校对力量,尤其是专业校对力量,也是出版社编辑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2018年起,译林社优化三校流程,明确三校人员资质,在总编办下设立校对质检中心。近年来,译林社继续扩充专业校对人员,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编校队伍,促进了出版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发展。教材教辅类图书的校对,则由教育分社根据自身生产特点,组建一个具有全学科背景的社外审校团队担任校对工作。团队成员一般为省内其他出版社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或高校、中学相关的学科老师组成,由此保证了书稿质量。

二是重视对编辑的培养。编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出版物的优劣。因此,出版社要为编辑的成才创造良好条件,积极组织理论培训、政策法规和出版业务知识培训等,通过社内培训、外派学习、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锻炼编辑能力,提升编辑素养,培养专业化、专家化的出版人才。译林社给每位新编辑配备了《现代汉语词典》《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等参考用书,总编办还根据实际情况对此类参考资料进行更新。此外,总编办还每年协助人力资源部组织新编辑培训,通过导师制帮助新编辑熟悉出版流程,了解基本规章制度,强化编辑的职业使命感和质量把关意识。从2017年开始,译林社总编办开始对新编辑开展编校技能培养,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的理念。每位新编辑在一年内必须按照严格的校对要求,完成100万字书稿的校对任务。稿件的分配采取交叉发稿的方式,让不同部门的新编辑全面了解全社的书稿情况,熟悉不同类型稿件的特点,从而逐步成长为全科编辑。

二、提升编务人员素质,做图书质量保障的“监督员”

人的因素直接影响到编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新时期的编务人员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具备扎实的出版编辑知识

编务工作贯穿图书出版全流程,是出版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编务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译林社要求所有编务人员必须具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资格,熟悉出版政策和法规,以及“选题立项制度”“三审三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等,不仅要时刻关注出版导向,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还要熟悉本单位的历史与现状。因此,编务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储备知识。一个优秀的编务人员和一个优秀的编辑一样,既是行家,也是杂家。

2.具备出版统计与分析能力

出版统计不是简单的基础性数据汇总归纳,而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数据分析工作。随着出版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创新化、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出版统计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总编办处于整个出版社信息流转的中心环节,掌握着大量图书信息,这就要求编务人员擅于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如通过书号使用情况、新书出版情况、季度图书付印情况、重印再版图书情况等,分析本社图书出版结构、新书占有率、出书进度,为出版社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此外,组织各种奖项的申报也是总编办的常规工作之一。编务人员应通过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准确把握各类重点出版项目的申报时间,归纳总结各类奖项的申报要求和申报时间,并列出往年入选项目供编辑参考,保证各项目申报顺利开展。同时,总编办还要认真分析总结参评结果,为下次申报提供建议[2]。

3.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總编办的工作性质要求编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社内,由于编务人员与社长、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编辑、营销编辑、美编、图书印制和发行人员都有工作接触,因此,不仅要充分领会社领导的意图,把各项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还要积极搜集各部门意见反馈给领导,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社外,编务人员接触的人员范围更广,包括国家新闻出版署、省新闻出版局、所属出版集团公司、各种奖项申报组织机构、行业协会、媒体、兄弟单位等,都要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此时,编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出版社的对外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编务人员就是出版单位的“门面”,良好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

三、关于加强编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1.出版社应高度重视总编办工作

总编办是一个出版社编辑出版业务活动的枢纽部门,它的功能、职能只能强化,不能弱化。编务人员每天的工作琐碎繁杂,不像编辑那样能根据编出一本书或是像营销人员那样卖出一本书看到成果,他们默默奋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编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出版社应明确肯定总编办的工作,给予编务人员更多的话语权,并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提高编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出版社还要重视编务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编务人员参加各种培训,了解最新方针政策及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只有这样,编务人员才能把握出版行业的新政策、新规定、新要求,更好地发挥总编办的职能,提高编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自身的价值。

2.编务人员要给自己更高的定位

编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能把自己只定位于完成手上的事务性工作,还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编务人员要深入编辑工作当中。译林社要求编务人员也要参与稿件的编辑工作,只有亲自参与其中,才能将规章制度贯彻到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编辑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编务人员要熟悉本社所有部门的图书,并时刻树立宣传营销意识。总编办作为出版社的“门面”,在对外接触时要能对本社重点书或近期获奖图书脱口而出,积极维护出版社品牌,提升出版社形象。

此外,编务人员还要有创新精神,能够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编务人员不能局限于现有办公软件的运用,要充分发挥Excel、Access、Python等软件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优势,擅于从各项数据、表格、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为出版社的发展建言献策。

3.新时期编务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出版社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总编办的职能范围在不断扩大与深化,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总编办要完善出版社的各项制度,与时俱进根据新的管理规定及时修订各项制度,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其次,总编办要加强流程监管,提高服务,并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监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编务工作不是为编辑设置“障碍”,而是帮助编辑找到一条更加安全且便捷的道路。常言道,“编辑是为作者做嫁衣裳”,编务工作也是“为编辑做嫁衣裳”,一环服务一环[4]。

最后,总编办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留住辛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总编办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执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从各方面保障出版社内容生产的质量。

四、结语

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总编办作为出版社编辑出版业务活动的枢纽部门,时时刻刻发挥着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从而保障了图书出版质量。编务人员作为质量保障的“监督员”,要有自己的坚守和担当,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业务素质。译林社一直高度重视编务工作,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构建了贯穿图书出版全流程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加强编务管理,不断提高图书质量,促进图书出版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曼曼. 浅析总编室在图书质量管理中的职能与作用[J]. 中国编辑,2017(2):33-37.

[2]孙晓梅. 出版统计:新时期总编室工作之重[J]. 出版参考,2017(10):64-65.

[3]李亚坤. 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社总编室职能转换与提升[J]. 电视指南,2017(8):150.

[4]袁隽. 出版社总编室工作人员的八种意识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9(21):184+186.

猜你喜欢

总编译林出版社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我等待……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总编絮语】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总编风采
总编絮语
【总编絮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