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出版:出版内部流程的智能再造

2021-08-11刘超唐学贵

出版广角 2021年13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选题智能化

刘超?唐学贵

【关  键  词】融合发展;智能出版;智能再造

【作者单位】刘超,知识产权出版社;唐学贵,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05

当前,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如火如荼,深刻地影响着各行业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也被重构,智能出版成为新趋势。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出版人应该把握机遇,把“出版+人工智能”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借助智能出版实现内部流程的智能再造,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

一、智能出版是出版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

1.融合出版向纵深发展

2021年7月,笔者参加了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主办的“新发展阶段下的融合出版创新”高端论坛,这次会议达成了“出版的未来是融合,融合已成为决定出版业未来的主战场”的共识。当下,“融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共识、热点及战略发展方向。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实现我国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作为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政府部门陆续采取各类办法措施,先后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开展出版融合发展实验室申报、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平台建设试点等重大项目,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从国家战略层面大力推动出版融合发展;出版单位也积极響应党中央号召,持续探索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之路,转变思维方式,利用最新技术,创新内容生产模式、呈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变革生产经营模式,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2019—202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入,出版单位持续在产品形态、服务模式、平台渠道、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快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2.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

出版的本质功能在于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出版深度融合,离不开“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的出版融合发展政策导向。一方面,出版永远是内容产业,“内容为王”,内容是核心竞争力,这是出版本质功能的“体”。出版人要始终把高质量、高品位作为不懈追求,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纵观世界出版史,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出版业向前快速发展。内容是根本,但需要技术做支撑,这是出版本质功能的“用”。“体”和“用”相辅相成,互相成就。融合发展本质特征是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因此,出版深度融合客观上要求优质内容与现代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3.智能出版成为新趋势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从信息时代进入了智能时代。近几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快速发展,并与大数据、移动互联、5G等技术深度融合,已经应用在教育、交通、制造、安防、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席卷多个行业的一股潮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也正被人工智能重构。出版内容的生产、选择、制作、传递、消费等正在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和发展,智能出版渐成“新常态”[1]。所谓智能出版,是数字出版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将智能化的数字技术应用于出版产业链的结果,是将智能化的数字技术作用于策划、编辑、复制、加工、传播等环节的新型出版,是出版业内部流程和外部产品(服务)都呈现自动化、自主化、智能化特点的出版新模式、新阶段与新业态[2]。可以说,智能出版是出版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正如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所说:“出版业出现了印刷、电子出版、互联网出版、数字出版、大数据出版五种业态并存的状态。未来,出版将朝向智能出版方向,提供知识以及阅读场景。”

二、智能出版背景下的出版流程再造

1.流程再造是智能出版的必然要求

传统出版是以纸介质为主的单一介质的线性出版流程,传统的编印发流程是串联式的,以纸介质图书为核心, 而非以内容为核心,这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出版效率,实现编辑、作者、读者等相关人员之间的有效交互。2013年,政府部门开展了中央部委出版社转型升级项目,大部分中央文化企业配置了流程化工具与系统;2015年,政府部门实施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平台建设试点工程,多家出版社参与了其中的试点工作,配备了相应的流程化工具,致力于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一体化,但至今没有全部实现。

出版深度融合需要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最基础的融合在于流程融合。出版的本质功能是更好地传播知识文化,以推动社会进步。传统出版流程在实现出版的本质功能方面存在缺陷,为此,出版融合发展到智能出版时代,流程再造是必然要求。

2.借力智能出版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在《再造企业》中指出,应在新的企业运行条件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使企业更适应未来的发展空间。哈默提出的“流程再造”,实质是一场企业革命。具体到智能出版时代,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出版业务流程的框架或约束,对传统出版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流程高效化、便捷化和智能化,以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出版效率,实现有效交互,提升企业效益。

对出版业而言,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出版业务流程实现再造,以解决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更好地实现出版本质功能为目标,覆盖从策划、生产、经营到消费者的全过程。本文涉及的业务流程再造范围限定于“出版内部流程的智能再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选题策划流程再造

选题策划是出版单位的生命线,决定出版单位是否能生产出满足广大读者精神文化需要、适销对路的图书产品,决定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出版单位最终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备受出版单位重视。传统出版流程中,编辑策划选题要经过构思和市场调研确定基本选题,并填写选题策划书,然后提交选题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出版内容的选择过程,由于能使用的信息化工具有限,能接触的数据或者用户有限,不可避免会受到编辑个人经验、知识储备、职业素养的影响,策划选题很多时候不能反映消费者的阅读需求,即出版内容与消费群体脱节,从而导致销售陷入困境,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

智能出版时代,选题策划依托技术进步实现流程再造,达到智能化策划选题的目标。依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可对出版单位自有存量数据、公共网站或平台数据、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挖掘分析,掌握目标消费者阅读需求和偏好特征,进而利用优秀选题策划算法模型,为出版单位提供精准的、高效的多维度选题决策。编辑可据此便捷地找到具有出版价值的热门选题,或者智能地对收到的投稿展开分析,准确筛选出符合目标消费者阅读需求和偏好特征的内容。运用这些技术协助选题策划,国内外都不乏案例。在国外,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根据ScienceDirect数据库,分析出全球范围内哪些科学研究是当前的热点,根据Scopus数据库搜索热门科研领域的尖端研究者,并联系这些研究者出版热点专著[3]。在国内,京东集团2014年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京东图书销售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推出了第一本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大卫·贝克汉姆》。

(2)编辑加工流程再造

编辑加工是图书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图书出版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传统出版流程中,编辑加工会占据编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图书出版数量增加与图书出版速度加快,编辑加工工作愈加繁重,出版单位的编辑力量明显不足。减少编辑加工工作量,出版质量会受到影响,而增加编辑力量,会加重出版单位财务负担,因此,编辑加工成为影响出版单位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黑马”软件2002年面世,以及《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列入“二三连校”的“人机结合校对”模式,机器校对走向规范,对错字、漏字、多字等识别度越来越高,但仍然无法对数字符号、图表公式等进行有效识别。

智能出版时代,编辑加工流程再造成为现实,实现了通过自动编校提升编辑加工效率的目标。人工智能利用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图文识别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数据挖掘处理技术等,能够帮助编辑在海量汉语语料库、专业知识库的支持下,实现内容智能审校、智能排版,高效完成图书内容的初级加工整理,同时完成图片识别、输出格式转换、内容查重和语音交互等任务,大大降低人工的重复性劳动,更加有效地提升生产力。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研发的“中知智能编校排系统”进行了有益尝试。该系统应用大数据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出版流程,集智能化编辑、校对、排版功能于一体,可在XML数据格式下完成审稿和校对,实现电子化折校,并辅以智能化校对、开放式知识库、原稿留痕、自动排版等功能。

(3)生产印刷流程再造

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物印刷是人力投入多、重复性强、附加值低的一道出版工序,容易出现操作失误,造成纸张浪费和人力损失。制定合理的印量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印量过高,会造成出版物库存积压;印量不足,单位成本会升高。《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全国出版单位年末库存为71.71亿册、1477.16亿元;与2018年相比,数量增长3.84%,金额增长7.40%。可见,平衡市场供需关系是当务之急。同时,出版装帧设计不能準确预测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因而设计效果古板单一,缺乏新颖性。此外,出版物载体受限于编辑日常经营惯性,会选择熟悉的纸质载体或者数字载体,这样容易导致目标消费群体对出版物载体的消费偏好不能有效实现,并且导致出版物装帧设计、载体与消费者偏好三者之间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

智能出版时代,生产印刷流程实现重塑,达到出版内容制作智能化、按需化的目标。人工智能与按需印刷技术相结合,智能化、快速化控制、管理印刷生产流程,实现以需定产、按需印刷、即时印刷、绿色印刷,能有效实现供需平衡,降低库存,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例如,虎彩印艺公司于2019年着手布局全国智能化工厂,已建成4个数字印刷基地,旨在为客户提供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定制服务。近日,虎彩首条“5G智能产线”成功上线,将实现个性化订单批量柔性制造。同时,人工智能通过海量数据搜集与分析,得出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偏好,以此来帮助编辑或设计者确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装帧设计风格和出版物载体,形成出版装帧设计、出版载体以及目标消费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4)图书营销流程再造

图书营销(包括宣传推广和销售)是对内承担出版社创意策划、市场论证工作,对内连接决策层和编辑、印刷、发行部门,对外连接作者、书店、媒体的综合枢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是出版单位实现盈利、扩大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法宝。随着图书出版业进入微利时代,出版单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低迷的市场环境,图书营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传统出版模式下,营销以扩大营销范围、延长营销宣传为基本策略,这种“摊大饼”的营销方式,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不足,会导致大量的物质和时间沉淀成本,以及许多有阅读需求的消费人群没有途径找到合适的出版物。

智能出版时代,营销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流程再造,达到出版内容智能化精准传递的目标。首先,人工智能对用户行为数据、交互数据等海量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判断出目标消费者的地域分布、阅读偏好、购物习惯等,识别高价值用户,大大改善传统出版中存在的支撑信息不足的问题,为出版单位制定全面、科学、前瞻的智能化营销策略提供有效支撑。其次,出版单位可以依据得到的有效用户数据信息,精准地选择载体推送符合目标群体偏好的个性化内容,这能有效解决库存积压或者库存不足等问题,实现出版单位利益的最大化。最后,智能化精准传递,为用户个性化定制内容打通了渠道。人工智能在图书营销中的应用不乏案例,如德国新兴出版社Inkitt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营销过程更加精准化,演算趋势数据,判断用户使用模式,通过收集读者偏好和意见来修改作品内容,形成作者和读者互动出版模式[4]。

三、关于智能出版流程再造的思考与展望

为实现出版的本质功能,智能出版依托智能化技术,重构出版业务流程确实有必要。在出版流程智能再造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一是出版流程智能再造不仅需要出版单位的积极推动,更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部署、组织实施和全行业的协同推进。二是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石。出版流程智能再造要最大限度发挥作用需要大数据的支撑,除了社交媒体数据、网络数据、舆情数据、出版动态、读者反馈数据,出版行业数据尤不可少。为此,笔者建议适当时机建立全国性出版内容生产、交换、共享平台,以便智能化流程发挥作用、大数据发挥其价值。三是建议出版单位“量体裁衣”,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可行的内部流程智能再造路径。对于有条件的出版单位,建议建立单位编辑、审校人员及管理人员统一使用的智能编校排平台(或云服务);建立支持不同形态的内容、产品并多终端呈现的出版运营服务平台;建立作者、编辑、出版、营销、读者等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信息交流平台等,积极践行智能出版。

出版单位推动出版内部流程智能再造,尽管当下还未成熟,但前景可期。出版人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创新务实的方法应对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布局智能出版,大力推动业务流程智能再造,为加快出版深度融合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我国出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唐学贵. 智能化,引领出版融合创新发展[J]. 出版广角,2019(18):21-23.

[2]张莉婧,张新新.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版流程智能再造:智能出版研究述略[J]. 出版与印刷,2020(3):1-11.

[3]从挺. 基于知识链的全球学术出版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 出版科学,2018(1):27-32.

[4]王卉, 张瑞静.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出版发行研究,2018(2):45-49.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选题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中国最美的书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