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演进的逻辑协同

2021-08-11王续文蔡兆曌

出版广角 2021年13期
关键词:出版业智能化协同

王续文?蔡兆曌

【关  键  词】智能出版;智能阅读;协同关系;逻辑演进;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王续文,数字时代出版设计有限公司;蔡兆曌,数字时代出版设计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06

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之一的出版活动,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促进人类文明發展的有力工具[1]。人类文明发展如何作用于出版活动?从历史维度看,出版业从衍生到每一次变革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当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记录、弘扬、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智慧结晶的迫切需要催生了抄书、校勘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早期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加速驱动了出版业的发展与变革——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让作品批量复制传播成为可能。由此,以纸媒为载体的传统出版正式扬帆起航。21世纪初兴起的互联网技术,促使出版业掀起了一场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拓展的浪潮,出版形态开始走向多元化;基于数字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一场由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主导的智能化变革呈燎原之势,传统出版转型发展路上,数字出版方兴未艾,智能出版已然成为出版业升级转型发展的新方向,让出版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变速与难以捉摸的变数。

出版如何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关键在阅读。夏德元教授提出,所谓阅读,本质上是指人运用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器官对一套编码系统的认读和破译,即解码过程。他认为阅读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这种能力让人类得以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对人类文明开化和进步的意义非同凡响[2]。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多,出版的方式与阅读的境遇也随之日渐丰富和改善。自文字出现以降,阅读经历了从传统阅读到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的发展过程,阅读的载体也从纸质文本向以电子书、有声书为代表的数字资源转变,这些发展和转变与出版的变革和出版物的形态演变时间节点几乎同步。

由此观之,处于供需关系两端的出版与阅读,自古以来便具有协同演进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协同逻辑具体表现为——出版为满足阅读需求服务,阅读使出版价值得以彰显,二者交互协同推进。一方面,基于读者阅读需求和出版文化使命而诞生的出版物,集聚了人类发展史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人文思想,使得人类文明成果得以规模复制和迅速传播;另一方面,读者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吸收出版物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提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鉴于此,当内容供应方积极拥抱新技术,大步向智能出版迈进时,作为内容载体的阅读产品必然呈现智能化特点,出版方式和阅读境遇势必进入智能化协同演进的新阶段。

一、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发展之必然

所谓“智能出版”,笔者以为,是指整个出版流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而凸显自动化、智能化特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快捷的内容生产新业态。与之相应的智能阅读,是指阅读体验终端基于用户画像数据、识别处理算法等技术支撑而突出个性化赋能,从而有针对性地向目标群体推送定制化产品的内容消费新体验。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个性化阅读需求的叠加涌现以及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驱动了出版与阅读交互协同的智能化转型。

1.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是业态变革求存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以数据、平台、算法为基础的新型传播载体——智能媒体[3]的出现,内容的生产及分发模式呈现多元化,出版与传播的边界被打破,可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需求的移动阅读方式成为主流,传统出版的价值在内容生态重构链条中难以彰显,影响力日渐式微。这一背景下,传统出版要重新吸引用户,就必须突破内容生产与呈现要素的局限,全流程融合应用智能媒体的传播要素,智能化再造出版流程,打通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阻隔,充分挖掘利用内容数据资源,借助用户画像和智能算法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和多介质形态的阅读产品,这是出版与阅读实现业态变革求存的方向。

而就阅读与出版的内在协同关系来说,智能阅读的发展必然深刻影响出版业的未来方向。一方面,智能阅读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传统阅读产业模式,形成以满足和进一步刺激阅读需求为目的的产业模式,推动相关产业聚合体助力出版业的发展并提供转型契机;另一方面,智能阅读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重视,有利于出版业进一步树立读者本位意识,促进阅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有温度、更贴合读者需求的高质量作品[4]。因此,积极适应、探索出版与阅读的智能化,是传统出版把握时代方向,实现破局转型发展的出路。

2.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是趋向人性需求的进化

回顾出版与阅读的演进历史,我们发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跃进,使得内容呈现发生了从纸质媒介到视听媒介融合呈现的转变,内容分发也从传统发行渠道转向全媒体、多平台推送,传统阅读随之开启了数字化、移动端分享模式,阅读内容不再被载体所固化,阅读场景开始变得多样化、碎片化。

由是观之,出版与阅读的智能化演进必将进一步改变并改善人类的阅读境遇。但这种发展演进不是盲目和随机的,而是在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不断趋向人性需求的进化,其根本内动力在于满足人类不断产生的阅读新需求。因此,动态适应阅读需求的变化,可以说是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切合人性的进化创举。

3.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是借力技术驱动的必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产业变革的发端一定是技术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应用为主要标志……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加速整合,使多行业、各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5]。如是观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出版与阅读携手人工智能升級产业链,迈向新业态,是技术驱动下逻辑协同的必然结果。

二、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发展之现状

现阶段,人工智能应用于出版与阅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正在展开,种种尝试探索风气正浓。然而,业态的健康发展需要的不是简单跟风,一哄而上,而是基于局限性分析把握其发展的可行性逻辑。

1.智能出版发展现状

虽然智能出版发展前景广阔,但技术的介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难题。首先,MGC(机器生成内容,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MGC)智能出版物的权利性质、权利归属难以明确,冲击了现行版权制度中的作品保护逻辑;其次,加载智能化技术的内容产品因其关联数据网站隐藏于后端,带来了信息网络安全监管难题。此外,基于海量数据的知识服务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时,难以确保其不会侵犯用户隐私,而智能出版法规的缺失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这些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成为智能出版发展的桎梏。

不可否认,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因流程阻隔而难以全面融合,二者竞合之路并非坦途。故而传统出版如何通过对生产管理流程的智能化协同再造,实现数字出版内容生产链的智慧融合,进而创新内容呈现和分发方式,面向读者智能化提供个性知识服务,是当前智能出版发展的可为方向。

(1)再造出版生产管理流程

出版业如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及群体智能理念为支撑,重构一套包括智能策划、协同撰稿、智能审校、智能印制、智能发行等在内的智能化出版生产管理流程,是当务之急。

首先,在智能策划环节,出版业可基于共建共享的出版选题大数据系统,有针对地进行选题策划组稿,以达到查漏补缺降重、把关意识形态、寻找选题蓝海的理想效果。

其次,在协同撰稿环节,出版业可基于群体智能算法,探索研发可实现众智众创众筹的协同撰稿系统,以及基于知识计算、机器学习等理念实现机器生成内容的人机协作生产模式[6]。如2017年5月,湛庐文化推出的《阳光失了玻璃窗》,便是由微软人工智能软件“微软小冰”创作的诗集。协同撰稿系统与人机协作生产,使得出版业内容生产主体不再局限于个体或组织,而是趋向多元化。

再次,在智能审校环节,自动纠错系统、敏感词识别与排查系统让机器审校成为可能。协同编纂系统让内校、外校、作者校三者协同开展成为可能,而借助知识标引等让内容全面数据化则可实现纸书、电子书、知识库等多介质形态产品的同步生产,从而打破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流程阻隔,提高出版生产效率。

最后,在智能印制和智能发行环节,构建智能印制发行系统,通过智能采集分析用户需求大数据,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需出版。

(2)创新内容呈现、分发方式

智能出版语境下,出版业作为内容的聚合者和加工方,为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知识计算、AR/VR等技术赋能,创新研发多介质形态的智能化内容产品,并基于用户画像、智能算法等实现内容的精准分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知识服务。

而创新内容呈现和精准化内容分发的底层逻辑在于数据化——内容的数据化和用户信息的数据化。正如张新新、刘华东所言,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来看,每本书可根据情况不同,分别拆分为数十到数百个数据单元,这些数据单元作为单一数字产品加以销售,其产生的价值将会大大超过一本书所实现的价值[7]。因此,出版业应加强对内容数据、用户数据和交互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利用,着力构建出版资源大数据,为创新内容呈现与分发提供底层逻辑支撑。

2.智能阅读发展现状

同样,智能阅读的发展面临与智能出版相似的困扰:首先,以数据和算法做技术支撑的智能阅读,可能因数据或用户隐私泄露而导致过程监管与治理追责更加困难;其次,倚重满足用户个性化阅读偏好的智能推送服务,可能使用户的信息关注面愈加狭窄,造成“信息茧房”现象;再次,阅读智慧辅助可能使读者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其深度思考及思维架构能力趋向弱化。此外,基于大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决策的算法,可能隐藏着难以规避的“算法歧视”,从而给读者造成意料之中或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有鉴于此,智能阅读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现阶段应放在阅读过程智慧辅助和阅读内容智能推送两大方面。

在阅读过程智慧辅助方面,应侧重于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帮助读者提升阅读效果,目前多应用于儿童阅读产品,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三种。其一,借助具备人机交互、语音朗读等功能的智能语音助手实现陪伴辅助阅读,以减少一定程度上的阅读障碍。其二,基于阅读需求建构多元的阅读场景,实现全方位的多感官阅读感知。如“牛听听”绘本阅读机器人通过视听整合的内容呈现形式,帮助儿童将阅读的注意力放在图画和文字上,使儿童的阅读记忆效果得以提升[8];再如,某些阅读产品通过加载VR/AR技术、仿真技术等,实现沉浸式阅读与角色互动,从而促进儿童阅读理解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其三,基于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对儿童的阅读进度和认知情况进行评估和引导,使其实现自适应阅读。如中文分级阅读平台“柠檬悦读”APP依托自适应阅读体系,通过“测评—分级推荐—分阶段学习—监测—评价升级”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自适应阅读学习指导[9]。

在阅读内容智能推送方面,应侧重于帮助读者实现定制化、个性化阅读,现阶段主要应用于移动阅读、数字图书馆和分级阅读领域。移动阅读和数字图书馆的智能推送,需要基于读者的阅读记录及其他交互行为数据,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智能演算读者阅读的兴趣点和需求点,从而实现内容定制化、个性化和精准化推送。而智能推送应用于分级阅读,还需要综合相关学科理论,将读者的阅读能力水平作为阅读内容筛选的重要指标加入智能算法中。如已有的分级阅读平台在尝试结合语言学、心理学以及智能算法构建分级阅读知识图谱,量化内容文本难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阅读能力水平读者的智能分级,帮助读者解决“读什么”“怎么读”“读后如何评价”等问题。

三、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协同之策略

当前,包括学者、出版人、技术人员在内,对智能出版和智能阅读协同发展的研究探讨不乏逻辑对抗的声音,但正是因为二者唇齿相依的关系,决定了它们未来协同演进的逻辑可行性和必然性。下文从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需求形态、新兴技术与智能终端发展契机、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相辅相成三个逻辑维度,粗浅探讨智能出版阅读协同发展之策略。

1.从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需求形态中探寻智能出版阅读的协同方向

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发展进程中,用户对阅读内容产品形式的需求已趋向多元化,以适应愈发多样化的阅读场景;同时,在互联网带来海量信息冲刷的背景下,愿意为各种类型知识服务付费的用户比例在不断提高。无疑,这都将促使出版业从内容运营商向内容服务平台运营商转变。因此,作为后数字业态的智能出版和智能阅读,应当基于用户愈加个性化的阅读需求,重视以智能技术为支撑,聚合内容产业的多元主体,共享共建内容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协同搭建智能出版平台。

智能出版平台内容资源的全面数据化、标签化,便于及时响应用户需求,精准供给内容,同时针对不同终端打造不同应用,汇聚海量内容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通过前端阅读应用获取用户数据,精准分析用户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内容定制、精准化的内容分发,以及更趋智能化的出版阅读服务。此外,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全面、更立体、更多层的知识服务,带来更佳阅读体验,建构跨媒体知识图谱也是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的协同发力点。

2.从新兴技术与智能终端发展契机中促进智能阅读内容的协同供给

伴随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多维度、多层面的融合应用,人类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终端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生活中的种种常见物品,如眼镜、耳机、手表等家居用品及出行工具,都可以接入互联网并趋向智能化,形成人机深度交互的新传播环境。这也意味着,一切联网的智能终端都可成为内容载体,可以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为用户提供不同形态的阅读服务。

新兴技术与智能终端的发展,给智能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也推动了阅读内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为了适配多样化的智能终端和差异化的阅读场景,出版业必须改革内容呈现、分发方式。内容呈现层面,除了视听媒介复合呈现,还可应用人工智能实现人机交互,以及应用VR/AR技术打造虚拟现实阅读场景,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阅读行为将不再局限于使用视觉器官,而转向多感官交互,阅读场景也将挣脱时空的束缚趋于多样化。内容分发层面,则需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等,面向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定制化、精准化、个性化推荐与分发。

3.从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相辅相成中突破智能出版阅读的发展瓶颈

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分别作为内容供给端和内容消费端,二者所面临的发展瓶颈相似并互补。因此,二者应基于协同演进的内在逻辑,实现相辅相成,双向促进。

其一,面对技术加载的瓶颈,出版人应加强自律自查,严密防范信息传播风险,有效应对网络监管难题,及时化解安全伦理问题,始终坚守出版阅读服务初心,防止技术加载的无序和越界。业界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作机构应当联合相关产业,及早建立容错及熔断机制,推进智能阅读产业健康发展。

其二,由于智能阅读终端或应用聚合了海量用户,并由此产生了包括阅读需求、阅读习惯等在内的用户数据,而这正是出版业梦寐以求的资源。因此,面对数据不足的现状,出版端应加强与阅读端的合作,实现用户数据库的共生共享和优劣互补。

其三,面对“信息茧房”的现象,智能阅读终端可采用定制偏好、个性化服务和置顶推荐相结合等方式,适当设置信息推荐的“噪波”参数[10]。无论怎样发力,出版业均应坚守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不简单盲从于用户的喜好,始终坚持为阅读端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而多样的优质内容产品,冲破“信息茧房”的束缚,从而实现更加广泛的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协同演进的平衡发展。

大数据及算法技术出现的内在逻辑在于:只有与人文主义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时代人们的多元需求[11]。无疑,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才刚起步,未来还有漫漫长路要走。因此,出版人当积极拥抱变革,主动促进技术融合应用,把握协同演进逻辑,以坚守行业使命和初心为产业底层逻辑支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共同开创智能出版、智能阅读新业态。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 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

[2] 夏德元. 智能媒体时代的阅读革命与编辑出版创新:兼论人与智能機器的共同未来[J]. 现代出版,2020(4):72-79.

[3] 胡玉玺,王雨薇,程海威. 智能出版:智媒时代传统出版业务的转型升级方向[J]. 科技与出版,2020(11):56-63.

[4] 方卿,王欣月,王嘉昀. 智能阅读:新时代阅读的新趋势[J]. 科技与出版,2021(5):12-18.

[5]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7-20)[2021-06-20].  http://www. gov. 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 htm.

[6]陈璐颖,宋建武. 打造智能出版平台:5G时代下出版行业的变革[J]. 编辑之友,2021(4):19-26+33.

[7]张新新,刘华东. 出版+人工智能:未来出版的新模式与新形态: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视角[J]. 科技与出版,2017(12):38-43.

[8]李芳雪,尹洪洁. 人工智能赋能学前儿童早期阅读[J]. 新阅读,2021(3):46-47.

[9]张苏媛,张水. 人工智能(AI)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分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5):52-55.

[10]徐延章. 算法赋能:移动阅读的智慧体验进化策略[J]. 出版发行研究,2021(3):54-60.

[11]陈曦,宫承波. 智能出版视野下有声读物内容的四个“供给侧”[J]. 出版广角,2019(16):24-26.

猜你喜欢

出版业智能化协同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协同进化